姚志瓊
(云南省腫瘤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顱腦腫瘤為臨床常見的危重疾病,雖然現代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極大的降低了疾病死亡率,但預后致殘率卻無明顯下降,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1]。亞低溫療法是一種康復手段,本研究就探討其對神經外科危重病人神經功能的影響。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顱腦腫瘤病人80例,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40)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6~74歲,平均(48.46±7.36)歲;觀察組(n=40)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亞低溫康復護理,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16~75歲,平均(48.50±7.24)歲;兩組病人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病人及家屬均知情研究;(2)無四肢、脊柱創(chuàng)傷者;(3)無嚴重心血管病、先天性畸形者。本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病人均給予手術治療,術后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再接受亞低溫治療護理:(1)降溫期:術后24h內進行亞低溫治療,于5~8h內將體溫降到33~35℃,速度為1.0~1.5℃/h,全程嚴密監(jiān)測病人生命體征;(2)恒溫期:每隔0.5~1.0h監(jiān)測生命體征,第二處改:降溫至35℃后,監(jiān)測體內代謝和心肺功能,密切注意冰塊融化和病人意識、體溫、血壓、瞳孔,體溫維持≤35℃,避免腦水腫加重;(3)復溫期:術后10~20d,病情穩(wěn)定后逐漸撤離降溫,于1~2d完成復溫,撤離冰毯機和冰袋,速度0.1℃/h,體溫維持35.5~36.5℃。
對比兩組病人護理前后軀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以及預后情況。(1)軀體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價,分值0~100分;(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評價,分值0~100分;(3)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CSS)評價,分值0~45分。
選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病人FMA、MBI、CSS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病人FMA、MBI、CSS評分對比 (,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病人FMA、MBI、CSS評分對比 (,分)
評分(分) 時間 觀察組(n=40)對照組(n=40) t P FMA 護理前 29.52±4.51 29.50±4.55 0.0197 0.4921護理后 77.94±7.22 53.40±7.20 15.2214<0.0001 MBI 護理前 35.95±4.11 35.97±4.10 0.0218 0.4913護理后 69.70±6.22 46.57±5.71 17.3254<0.0001 CSS 護理前 29.64±4.35 29.71±4.26 0.0727 0.4711護理后 17.68±4.31 27.29±4.45 9.8109<0.0001
觀察組病人預后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預后情況對比[n(%)]
顱腦腫瘤術后病人往往需要長期臥床,因此壓力感受器和血管反應性均較低,而臨床常用的擴血管、抗精神、脫水利尿藥物又會進一步降低其反應性,所以會導致病人大腦供血不足,這也是導致病人雖然可幸存,但會出現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2]。研究顯示[3],體溫維持30~35℃,腦溫降低2~3℃,可有效保護腦細胞,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而亞低溫療法就是通過物理降溫達到以上效果,進而治療疾病,目前該方法已被廣泛用于神經內、外科。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MA、MBI、CSS評分及預后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亞低溫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神經外科危重病人神經功能恢復,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