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丁士華 宋天秀
摘要:公共選修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發(fā)展復合型人才來說不可或缺。本文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開設的《走進材料世界》公共選修課為例,分析了當前此課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高校公選課教學改革的相關建議,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3-0148-02
高校公共選修課是面向全校所有學生開設的跨院系、跨專業(yè)、跨年級、跨學科的選修課程。[1]同必修課一樣,公共選修課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開設了《走進材料世界》《材料科學與人類文明》《智能與功能材料導論》等公共選修課。這些課程主要講述生活中常見材料的特性、發(fā)展過程及作用,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實際上公選課的教學質量并不盡如人意,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
一、目前我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盲目選課。在選課期間,學生只能從系統中粗略的了解課程基本信息,比如名稱、上課時間、教師基本信息等,而對于詳細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培養(yǎng)目的等一概無法得知,造成學生選課的盲目性。除此之外,學生大多去選那些學起來輕松、娛樂性較強的、考試易過的,比如影視鑒賞,對一些通識類、難度較高的課程不愿意去選。學生選課并未考慮自己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也沒有從適合自己專業(yè)的角度去選,這不利于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自身未來的發(fā)展。
2.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對于公選課,學生已經習慣了“六十分萬歲”。大多數都是抱著混學分的消極態(tài)度,認為公選課是最不重要的課程,能逃就逃。晚來早走、吃東西、玩手機、睡覺、做其他課程的作業(yè)等現象時有發(fā)生。少數學生甚至在課上與他人說話,不但破壞了學生的學習氛圍,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情緒。學生對材料類專業(yè)認同感不高,認為此專業(yè)課程難、內容枯燥、就業(yè)環(huán)境差,所以對所學知識沒有絲毫興趣。另外,網上選課系統開放時間略長,而公選課教學課時較少,學生為了少上課、不上課,在課程進度過半時才去選課上課。
3.教師素質不過硬。相比于專業(yè)課,高校公共選修課更難把握,因為它以通識教育為主要任務。而公選課開課教師主體大多數是青年教師,存在著專業(yè)知識積累少、開課經驗少、不熟悉教學內容、講課過于機械等方面的問題。此外,青年教師面臨著職稱評審的壓力,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面,從而忽視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材料專業(yè)內容涉及較廣,體系龐大,而本院公選課一般由個人獨立完成。孔子曰:“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一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知識寬度和廣度有限,難以把材料的方方面面講解的透徹生動。
4.考核方式過于單一。公選課的考核方式大多是開卷考試,造成學生考試時過分依賴課本,忽略了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考試時,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把相關內容抄到試卷上,這樣難以評價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這對平常努力學習的學生也是不公平的。提交一篇論文也是公選課常用的考核方式。在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學生通常在電腦上搜索一下,復制粘貼七拼八湊即可以完成,這會使學生覺得上課無關緊要,更助長了學生抄襲、找他人代寫等投機取巧的心理。而且課程論文無固定答案,難以給出具體化的評分標準,加之教師的主觀性比較強,在批改時很難保證完全公平、公正,這會打擊部分同學平時認真學習的積極性。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均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都阻礙了公共選修課作用的發(fā)揮,嚴重背離了課程開設的美好初衷與愿景。所以,如何從根本上改革公選課教學模式,深化教學進程,以此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迫在眉睫。
二、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建議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公選課。針對學生開展專題教育,增設選課輔導專門服務,使學生明確公選課的目的和意義,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公選課,杜絕學生“混學分”的消極態(tài)度。選課期間,在系統里提前發(fā)布詳細的課程介紹,使學生充分了解課程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以及教學目的等,使學生選課有據可依。鼓勵學生進行學科間的交叉選課,讓學生明白選修課并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對專業(yè)知識的完善,是個人素質能力全面提升的源泉。
2.端正學生對公選課學習態(tài)度。學生之所以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上課時間玩手機、睡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可以結合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多與實際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走進材料世界》課程中瓷器介紹時,可以設置提問“為何大家喝茶都愛用紫砂壺”,以小組討論的互動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要珍視學生樂于分享的勇氣,多從正面積極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探索學習。在互動時,要尊重學生隱私,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不輕易破壞安全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愿意參與進來。另外,教師要嚴格考勤制度,對經常曠課、擾亂教學秩序的學生扣除相應的成績,對“選而不修”的學生施以告誡。
3.提高開課教師專業(yè)素質。公選課學生來自全校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學科結構不同,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這對任課教師來說挑戰(zhàn)很大。鼓勵高職稱教師,尤其是學科骨干走進課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掌握材料專業(yè)知識,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也可以發(fā)揮教學名師的榜樣示范作用,落實公選課精品課程的建設,助力青年教師建立現代教育思維。青年教師應積極向老教師汲取營養(yǎng),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提高其教學技能。提倡多位教師共同承擔一門公共選修課,每位教師只負責自己最擅長的那一專題,可以讓老師在最大程度上展示自己的專長,在教學內容上既保證了廣度,又保證了深度,同時也給授課方式增加了新鮮感。
4.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學生公選課成績評定大多會采用開卷考試或者論文,要想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就必須改變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多種考核機制可以并用,不但要測試出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還要判讀出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2]學生的平時成績不應只限于出勤率,可以設計課堂小組討論、課上分享,期末成績可以采用論文匯報、主題答辯、調查問卷、課程設計、辯論賽等多種方式。比如本院材料類公選課可以選擇“發(fā)展核能材料利大還是弊大”為題展開辯論,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培養(yǎng)學生成績、學分不是老師給的,而是自己掙來的觀念。
5.規(guī)范公選課監(jiān)督管理。學校要深切認識到公共選修課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影響,提高公共選修課在課程體系的科學地位。[3]首先,選課系統的管理要更加嚴格規(guī)范,在課程開設兩次后教師就有權利確定學生名單。其次,公選課的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該課程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和相關教學經驗,學校可以組織專家考評其相關開課能力,并且隨時深入課堂,抽查教師教學資料,監(jiān)督授課質量,公選課質量評價體系要符合我校實際情況。最后,學校對待必修課和選修課不能厚此薄彼,可以適當提高公選課任課教師的課酬標準或課時系數,積極調動老師上課的主動性,鼓勵青年教師對公選課教師多投入,對評估優(yōu)秀的給予褒獎。
三、結語
高校公共選修課的開設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新時代復合型人才。要想改變我校公共選修課的現狀,需要各個方面和環(huán)節(jié)協調配合。學校要加強監(jiān)督管理,規(guī)范公選課相關制度;教師要提高業(yè)務素質,保持與時俱進;學生要端正態(tài)度,努力自主學習。這樣三者共同努力,定能在公選課的教學質量的提高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牟曉璐,孔繁利.慕課視域下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6):138-141.
[2]楊興坤,王英.高校公共選修課考試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15,(6):188-189.
[3]張慧琴,李中凱.對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的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3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