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玉,毛麗芳,雷恒,唐學貴
(1.鹽亭縣人民醫(yī)院肛腸科,四川 綿陽 621600;2.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肛腸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便秘是出現(xiàn)在多種疾病過程中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以大便燥結難下或糞質不硬而排出困難、便時肛門疼痛、排便間隔時間明顯延長、單次排便時間長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長期便秘常造成結直腸糞便嵌塞[1]。近年來,兒童便秘有增加趨勢。由于兒童處于快速生長發(fā)育階段,如便秘得不到及時糾正,可導致大便堆積至肛門口但排出困難、腹大如鼓、糞便嵌塞、肛門排氣奇臭,甚至不自覺流出糞便或稀糞水,引起肛周皮膚潰爛、肛門裂、肛周膿腫等疾患。此外,亦可致患兒營養(yǎng)障礙、精神焦慮、情感障礙、生長發(fā)育速度減慢、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等。其治療按照醫(yī)師方案可快速見效,但要保證遠期療效,精心、恰當?shù)木C合護理是必不可少的路徑。本要本研究通過小兒便秘綜合調養(yǎng)護理方案配合醫(yī)師治療兒童糞嵌塞癥與同期單純用通便治療遠期療效的比較分析,為制定兒童便秘致糞嵌塞癥的護理對策提供參考依據(jù)。
92 例因便秘所致重度糞嵌塞的兒童患者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和鹽亭縣人民醫(yī)院肛腸科門診就診者。按就診順序編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6 例,年齡1.2~8 歲。兩組患兒基本情況及就診時的癥狀和體征比較見表1、表2。
表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
*P>0.05,與對照組相比。
表2 兩組就診時癥狀和體征比較(例)
*P>0.05,與對照組相比。
1.2.1 試驗組 按醫(yī)師的治療方案,用中藥消食導滯湯治療,保證每日充足飲水和運動量。護理方面,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采取綜合調養(yǎng)護理方案,具體操作如下:若患兒3 d未大便,糞便嵌塞出現(xiàn)腹脹、肛周有大便污染內褲,肛周有皮膚損害,用藥前先用開塞露1支灌在肛內,或溫水加甘油灌腸,或手法幫助排便;排便結束后用1∶500的溫熱硼酸粉加30 mL康復新液混合1 000 mL溫水中,均勻后清洗肛周,必要時坐浴或溫熱濕敷肛周;待清洗干燥后肛周皮膚涂上少量創(chuàng)灼膏,若有皮損的可搽少量紫草油;減少或禁止患兒吃燥性零食,定時提醒訓練患兒大便,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減少或停止給2 歲以上的小孩白天用紙尿布、紙尿褲等;囑家長準備營養(yǎng)可口的多樣化食物(包括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同時每日定時給患兒做推拿幫助排便[2]。
1.2.2 對照組 治療按醫(yī)師的治療方案,用中藥消食導滯湯治療,常規(guī)飲食,保證每日充足飲水和運動量。護理方面,便后用溫熱水清洗,不做其它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時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時,則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愈40 例,顯效3 例、有效2 例、無效1 例(1例脫落病例算作無效病例),總有效率 97.83%;對照組治愈33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療程治療及綜合護理結束后隨訪6 個月,試驗組治愈病例中2 例復發(fā),復發(fā)率5.0%,對照組治愈病例中有13 例復發(fā),復發(fā)率39.4%,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及復發(fā)率比較(例)
*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1,與對照組相比。
患兒恢復自主排便、肛周局部清潔度、肛周局部皮損恢復情況、食欲改善、學習進步等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遠期療效隨訪期情況(例)
*P<0.01 ,與對照組相比。
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或疾病,常伴發(fā)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帕金森等。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日趨精細化,兒童發(fā)病有增加趨勢。據(jù)相關文獻顯示[3],我國兒童的患病率為18.8%,小兒便秘占所有兒科門診病人中的3%~5%,其中,農村人口患病率為7.2%,顯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在2~14歲的小兒發(fā)病率為3.8%,其中以2~4歲為便秘發(fā)病的高發(fā)年齡段。國外統(tǒng)計[4-5]顯示兒童便秘的發(fā)生率為3%~8%。功能性便秘占所有便秘患兒的90%以上,約40%功能性便秘的患兒出現(xiàn)癥狀是在1歲左右,而便秘伴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者占1.8%,其中男孩高于女孩。在發(fā)病時,患兒大便困難常常引起各種肛周疾病,長期反復發(fā)作可對患兒的生理及心理發(fā)育帶來嚴重影響,相關文獻報道[6]顯示小兒長期便秘,由于大便干結,停留時間過久,大便中的致病菌易導致肛隱窩感染而最終形成肛周膿腫并誘發(fā)其它多種肛周疾病,加之便秘會引起肛門排氣減弱,引起小兒腹脹、腹痛,進而增加兒童痛苦,由于排便時小兒懼怕疼痛,因而又加重便秘,嚴重者可能形成疝氣[7]。此外,糞便中的有毒化學物質,重金屬及細菌產生各種毒素,如不及時排出,在通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會造成兒童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頭痛及頭暈,甚至合并焦躁、睡眠障礙、消化不良及各種口腔疾病等,嚴重影響生長發(fā)育。由此可見,便秘所致糞便嵌塞癥是肛周膿腫、肛瘺、肛裂、直腸息肉等肛直腸疾病和小兒心理疾病發(fā)生的潛在危險因素。臨床醫(yī)師重視的同時也是我們臨床護理工作者需要重視的課題,也亟待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廣泛宣教,教會父母保護好兒童的肛門、肛周皮膚,保護好兒童的胃腸道。
小兒便秘的治療主要采取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治療主要是通過改善飲食結構、積極的心理干預[8]、增加水分的攝入、糾正排便習慣、生物物理治療[9]等方式改善癥狀,針對癥狀輕微患兒、且無明顯合并癥的基礎上予以治療,雖可以改善癥狀,但遠期效果差,容易復發(fā)。手術治療主要針對有器質性病變或便秘的合并癥。而針對本組因便秘致嚴重糞嵌塞癥則需藥物治療以及手法幫助排出大便,而這類便秘致糞嵌塞癥常伴肛周疾病和肛周皮膚損害,所以這類患兒的康復除正確的藥物治療外,精心、綜合的護理是患兒康復和療效的保證,因本組病例患兒在入組治療用藥護理前患兒慢性便秘伴糞便嵌塞,肛周有多量糞便或臟東西,肛門流出大量糞水,污染內褲衣物,奇臭無比,皮膚有潰爛破損,濕疹或皮膚皸裂,疼痛異常。針對這些癥狀,本研究采取綜合調養(yǎng)護理方案:若患兒多天未大便,糞便嵌塞出現(xiàn)腹脹、肛周有大便污染內褲,肛周有皮膚損害,用藥前先用開塞露1 支灌在肛內,或溫水加甘油灌腸,或手法幫助排便;排便結束后用1∶500的溫熱硼酸粉加30 mL康復新液混合均勻清洗肛周,必要時坐浴或溫熱濕敷肛周;待清洗干燥后肛周皮膚涂上少量創(chuàng)灼膏,若有皮損的可搽少量紫草油;減少或禁止患兒食用燥性零食,定時提醒患兒大便,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減少或停止給2歲以上的小孩白天用紙尿布、紙尿褲等;囑家長準備營養(yǎng)可口的多樣化食物(包括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每日定時給患兒做推拿幫助排便。所以,最終經(jīng)過醫(yī)師用中藥,采用綜合調養(yǎng)護理使本組獲得滿意療效。
總之,通便治療加綜合調養(yǎng)護理法在恢復患兒自主排便、降低復發(fā)率、促進身心健康等方面優(yōu)于單純通便治療組,有宣教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