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融媒體時代,如何更好的發(fā)揮榜樣引領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筆者針對高校在融媒體時代如何發(fā)揮大學生榜樣的引領作用,提出合理化路徑,從而更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融媒體 榜樣引領 路徑 探析
一、融媒體概念的界定及其特點
近年來,新媒體以自身獨特優(yōu)勢迅速獲得受眾的認可,伴隨著其快速崛起,傳統(tǒng)媒體不可避免受到了沖擊。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之間是否非此即彼?答案是不一定。2017年7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媒體融合高層發(fā)展論壇上,業(yè)內專業(yè)人士表示,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將成為必然趨勢,一個全新的“融媒體”時代正在到來。
融媒體全面地整合了報紙、電視、廣播、微博、微信等多種傳播媒介,在形式上采用了圖、文、音、影等,有效利用報紙、網站、電視、廣播、微博、微信等多種平臺上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展示和傳播,實現各傳播媒介之間優(yōu)勢互補。[1]
二、融媒體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媒體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媒體所營造的輿論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直接的影響。伴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融合,既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戰(zhàn)。[2]
一是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受到了挑戰(zhàn)。信息媒介是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因此為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高校應樹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根據融媒體時代注重學生的受眾體驗和個性化信息消費的特點,應喚醒學生內在的利益需求而非強行地灌輸,應雙向互動,而非單向說教。[3]
二是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融媒體將報紙、電視、廣播、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多種傳播媒介進行全面整合,實現各傳播媒介之間優(yōu)勢互補。經筆者調查顯示,學生在運用媒體的傾向性上仍然有小部分群體傾向于傳統(tǒng)媒體的應用。由此可見,高校學生對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不僅有傳統(tǒng)媒體,還有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而且兩種渠道越來越呈現出融合的趨勢。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能只單純的依靠傳統(tǒng)媒介,或者單純的依靠新媒體,還需要與時俱進,站在媒體融合的高度,把握各種媒介的特點,共同作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問卷題21.您更傾向于哪種途徑獲取信息?
三是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受到了挑戰(zhàn)。作為一個媒體融合而產生的新興狀態(tài),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了信息在速度、內容和領域上更有效的傳播。但是其參差不齊的信息內容也給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下,教育內容會經過教育者的精心篩選之后再傳授給學生。但是在融媒體時代被教育者“過濾掉”的信息也一起呈現給學生,學生接收到的不再是教育者層層篩選的信息,教育環(huán)境受到挑戰(zhàn)。[4]
三、融媒體時代發(fā)揮大學生榜樣引領作用的路徑探析
榜樣引領教育是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即使是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榜樣引領作用仍然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是把握融媒體時代的特點,增強榜樣引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融媒體時代,可以利用融媒體功能性強、手段突出來增強榜樣引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導學生對榜樣人物的關注。在筆者調查中,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榜樣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調查,顯示學生自身原因的占50.25%,因此榜樣引領教育上我們更應該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對大學生的引導教育不僅要讓大學生樂于接受,覺得“有所用”,還要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覺得“能做主”,同時讓學生覺得“有意思”。
二是利用融媒體多種平臺,宣傳和推廣榜樣事跡,營造榜樣的引領氛圍。[5]
融媒體時代融合多種媒介的功能和宣傳方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融媒體多種平臺,宣傳和推廣榜樣事跡,營造榜樣的引領氛圍。經筆者調查,學生是如何獲取榜樣人物事跡的渠道中微信和宣傳欄所占的比重不相上下,由此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并未被新媒體取代,而是和新媒體發(fā)揮著同樣的作用。因此,在這樣一個信息錯綜復雜的時代,各種信息充斥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更應該充分確保每個學生通過不同渠道都能獲取榜樣人物的事跡,并且能全面掌握,做到宣傳和推廣無死角,營造榜樣引領的良好氛圍。
三是優(yōu)化融媒體的輿論環(huán)境,形成榜樣引領的情感認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人既是理性的,人也是有感情的。感情決定著思考的方向,理性決定著思考的結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在融媒體時代,同樣需要一個富有情感的輿論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情感認同,引起學生學生對榜樣人物精神的共鳴,進而讓學生有感觸、有方向、有行動。
四是發(fā)揮融媒體的綜合優(yōu)勢,形成榜樣引領的長效機制。[6~8
在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探索,充分發(fā)揮融媒體的綜合優(yōu)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形式、教育觀念、內容、方式、體制等各個方面都要創(chuàng)新,利用融媒體多種渠道增添新的活動內容,加強和參與學生互動,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實現榜樣引領教育效果的廣度、深度和持續(xù)性,形成榜樣引領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媒體融合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2.
[2]陳斌.媒體融合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創(chuàng)新探討,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12期.
[3]孫琪.利用媒體融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研究,黑河學刊,2014年7月.
[4][劉廣澍.“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探析[J].知音勵志.2017(02).
[5]劉廣澍.“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創(chuàng)新發(fā)展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
[6]楊武成.融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J].搞高教學刊.2016(10).
[7]楊瑞萍,為偉. 新媒體時代榜樣教育探析[J]. 中國高等教育. 2015(19).
[8]柴陽麗.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大學生學習能力要素及模型研究[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2).
作者簡介
趙輝(1982—),女,蒙古族,遼寧省朝陽市人,職務: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團委書記,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