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校輔導員評價體系建設問題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關鍵。從當前存在問題入手,研究評價體系構建要求,提出評價體系的思路與設置權重,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輔導員;評價體系;構建
輔導員評價是加強輔導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對輔導員客觀準確評價的依據。因此,探索科學有效的輔導員評價體系,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質量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高校輔導員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高校對輔導員并沒有建立評價標準與體系,加之體制問題,輔導員數量問題,導致無法對輔導員進行科學準確評價。一些高校雖然建立起評價體系,但是存在評價體系不完備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對輔導員工作的評價內容單一,往往以工作總結和述職為主要評價標準,這對于輔導員綜合考評來說是不夠全面的。應從提升輔導員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為出發(fā)點,以評價調動輔導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為終極目標設定評價體系。評價的目的是激勵輔導員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使輔導員工作的全過程和帶學生整體業(yè)績相結合,實行按等級的量化評價體系。
(二)評價過程不完善
評價應該分為預測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但一般高校評價往往期末總結定結果,輔導員通過工作總結,列出工作的內容與成效,或加上述職匯報,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客觀反映輔導員的工作實際成績,也沒有起到評價的真正作用。對于輔導員來說,評價結果對于輔導員來說“不痛不癢”,對于激勵輔導員工作效果不明顯。
(三)缺少學生和輔導員評價環(huán)節(jié)
當前輔導員評價往往由學校定原則意見,學生處或者學院牽頭組織,走走過場。而真正應該作為輔導員工作考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應該增加學生對于輔導員工作的評價、輔導員自身對工作的評價以及輔導員之間的互評環(huán)節(jié)。在評價體系設置中,既要有完備的評價內容標準,還應設置一定的學生、輔導員、其他輔導員的參與權和評價權,比重可以不高,但要能體現其中。
(四)學生評價結果不夠客觀
一些高校即使在輔導員評價體系中設置學生評價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作為輔導員評價的重要方面,卻存在著評價結果不夠客觀的問題。學生都是輔導員帶的學生,學生的評價結果輔導員能夠知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打分,導致學生評價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還有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把評價輔導員當成完成學校布置的一項任務,沒有意識到對輔導員提高責任意識與管理水平的意義和作用;有的學生評價態(tài)度不夠認真嚴肅,對于自己的輔導員怕受到影響而全是“感情分”,這都是導致評價結果不準確的因素。
以上都會影響到評價體系發(fā)揮作用,在構建高校輔導員評價體系時,要注意避免以上問題,使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有效。
二、輔導員評價體系構建的要求
輔導員評價體系構建是一項非常復雜和系統的工程。按照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提高輔導員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為目標,建立科學、客觀、準確的輔導員評價體系的要求是:
(一)要有利于提高輔導員自身素質與能力的實現
通過發(fā)揮評價的杠桿作用,讓輔導員的每一項工作踏踏實實的落實好,激勵輔導員將提升自身政治素質與工作能力作為出發(fā)點,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愛生知生,把鉆研輔導員業(yè)務工作,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作為落腳點,促進輔導員隊伍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要有完善的總結反饋機制
考評要責成專門單位負責,在考評結束后,要由專門單位完成統計、上報、審核、公示工作,同時要向輔導員反饋意見,使其認識到自身存在問題,及時改進,促進自我工作能力提升。
(三)要有利于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
評價體系的設定必須從有利于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出發(fā),通過評價項目設置的全面性及其權重的合理性,評價人員構成的權威性、代表性,評價手段(信息化)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得到輔導員的認同。最終達到評價的指揮棒作用,為輔導員評優(yōu)選先、職務晉升、崗位調整與工作變動提供依據,調動輔導員對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指標內容設定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由于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對于量化指標的提出存在難度,但是并不是不可量化。所以在指標設定時,既要考慮定性的部分,又要將能夠量化考核的內容進行量化,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三、輔導員評價體系內容構建思路
(一)學生測評體系內容參考
測評內容可參考選擇:輔導員政治素質和工作責任心方面;輔導員在學生學習生活管理方面;輔導員在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與教育方面;輔導員在班集體建設方面;輔導員在為學生服務方面;輔導員在學生課堂管理和學習幫助方面;輔導員在學生入黨、評優(yōu)評先分配方面;輔導員處理學生矛盾能力方面;輔導員聽取學生意見建議方面。
(二)輔導員量化考核內容參考
對學生上課出勤和課堂質量的評價賦分;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權重賦分;對學生參加活動情況賦分;對班集體班會團會質量賦分;每學期與學生談心談話情況賦分;每學期與學生家長聯系情況賦分;學生寢室情況賦分;學生違紀情況處理賦分;輔導員參加職業(yè)能力大賽情況賦分;輔導員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情況賦分;輔導員參加學校級以上培訓;輔導員匯報與述職情況賦分等內容,可作為參考。
(三)同行和領導評價內容參考
輔導員團隊精神方面;輔導員完成院系工作方面;輔導員自身素質能力方面;輔導員科研水平方面;輔導員管理經驗方面等。
四、設置評價體系權重
合理設計評價標準,根據重要程度恰當分配比例權重,盡量形成量化指標。分配比例權重可參考為:學生評價占20%,同行評價占10%,領導評價占10%,輔導員其他考核數據占60%。
參考文獻:
[1]陳潔,陳韶峰,李綠漪.對普通高校輔導員的需求調查分析--兼論普通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J].2008 (4).
[2]陳瑞三,胡立男.談高校輔導員工作考核評價的意義、內容和方法[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1).
[3]程貫平.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 (7).
作者簡介:石生鐵,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