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劍 張衛(wèi)民
【教學內(nèi)容】
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下冊第4課《搜索引擎》。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堂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了解移動學習終端中的搜索引擎,掌握“提煉關鍵詞”“以圖搜圖”“語音輸入”“地圖搜索”“作業(yè)搜索”等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資料的技能,滲透信息技術為生活服務的理念。
2.借助平板等移動終端和學習平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小測試,復習舊知
教師利用某學習平臺的“課前測試”功能,引導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完成練習(見圖1)。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利用學習平臺中的“統(tǒng)計”功能反饋測試結果,并提問:“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搜索到有用的信息?”教師利用學習平臺的“問答搶權”和“學幣獎勵”功能,引導學生搶答并給予獎勵。
教師總結:想要快速搜索到有用的信息,不僅要注意搜索類別、提煉關鍵詞,還要選對工具。隨后,教師向學生介紹較為常用的瀏覽器和網(wǎng)頁。
(設計意圖: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學習終端搜索資料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項重要的技能。四年級學生雖然有利用臺式電腦的搜索引擎搜索相關文字、網(wǎng)頁、圖片、音樂等資料的經(jīng)歷,但從未觸及利用移動學習終端實現(xiàn)搜索的學習內(nèi)容和技能。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課堂測試,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自然引出新知識。由于某學習平臺中的“課堂測試”功能能即時進行統(tǒng)計和反饋,提高了課堂效率;“問答搶權”“學幣獎勵”功能,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提煉關鍵詞,準確搜索文字信息
教師請學生在平板電腦上找到并打開指定瀏覽器,快速瀏覽界面,了解搜索引擎的神奇功能。隨后,學生打開平板電腦桌面上的《答題卡》(見表1),以小組為單位確定關鍵詞進行搜索,最后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并拍照提交。
三、拓展瀏覽器功能,訓練多種搜索技能
1.聽音樂,猜歌名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坐車前往美食節(jié)現(xiàn)場,突然聽到一首歌曲,雖然旋律很熟悉,但想不起是誰演唱的。其中有句歌詞是“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你能用什么方法搜索到這首中文歌曲?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搜索方法:可以把整句歌詞復制粘貼進行搜索的方法外,也可以打開“麥克風”按鈕,直接朗讀歌詞,就能迅速找到歌曲《大魚》。
教師追問:“瀏覽器能識別英文歌曲嗎?”隨即出示一句歌詞“Say you say me ,say it together, naturally”。學生立刻運用剛才學會的方法,順利搜索出歌曲的名稱、演唱者、音頻。
2.看圖片,猜美食
教師給學生提供了“首屆美食節(jié)”上的一些美食圖片,請學生搜索出這些美食的名稱、產(chǎn)地。首先,教師演示了瀏覽器“以圖搜圖”功能,學生隨即模仿教師的方法進行操作,果然迅速搜索到結果(見圖2、圖3、圖4),而且還能找到圖片來自哪里。
3.了解其他功能,學習搜索技巧
教師提問:“如果遇到數(shù)學、科學難題,可以搜索到答案嗎?”學生想到先拍照片,再用“以圖搜圖”功能搜索相關解題方法。教師追問:是否還有其他方法?然后介紹一些有關作業(yè)檢索的APP軟件,同時要求學生不能過于依賴這些軟件搜索答案,而喪失動腦筋鉆研的機會。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有一些外地或外國朋友也想來體驗美食節(jié),可是不認識路,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師生在交流中引出瀏覽器的“地圖”功能,并現(xiàn)場演示導航,還適時利用該功能搜索周邊的酒店、加油站、銀行……
(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依舊以“首屆美食節(jié)”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引導學生主動了解移動終端技術各種強大的搜索功能,并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操練的方式掌握“以圖搜圖”“語音搜索”“導航”等搜索技能,形式多樣。這樣的方式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提高了學生運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作業(yè)搜索的功能,鼓勵學生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不能過于依賴從網(wǎng)上搜索答案,幫助學生樹立辯證看待新事物的意識。)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堂后測,提供改進依據(jù)
教師利用某學習平臺的“隨堂問題”功能,對學習情況進行測試(見圖5)。
2.暢談收獲,布置作業(yè)
教師利用“問答搶權”隨機挑選學生暢談學習收獲,并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移動學習終端搜索引擎的部分神奇功能,掌握了一些有趣而實用的搜索技巧。其實移動學習終端搜索引擎功能遠遠不止這些,只要大家勇于探索,合理使用,移動學習終端技術會讓我們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①搜索有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②探索搜索引擎的其他功能;③擬訂一份杭州西湖兩日自駕游的旅行計劃。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隨堂問答”功能進行學習后測,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jù)。教師在總結階段,再次利用“問答搶權”功能引導學生系統(tǒng)回顧,形成知識結構;課后作業(yè)設計了三個層次的難度,是利用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以致用。)
【點評】
教師始終以“信息搜索”為主線,以任務為驅動,以平板電腦為載體,以學習平臺為媒介,以操作為手段,以發(fā)現(xiàn)為宗旨,以感悟為目的開展教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辨別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堂與眾不同的、比較成功的信息技術課。
一、利用學習互動平臺,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借助某學習平臺中的“問答搶權”“學幣獎勵”等功能,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問答氛圍,改變了以往課堂上教師提問沒人答、固定答、強迫答的窘態(tài)。教師還利用學習平臺中的“測試”等功能,進行了課前測試,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及時有效地調整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nèi)容,開展針對性教學,又進行了隨堂測試,以檢測學習效果,以便師生獲得反饋進行反思和改進。
二、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滲透應用理念
教師注重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提取真實素材,緊緊圍繞當?shù)氐摹皣H美食節(jié)”這一事件來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問題情境、任務情境、探究情境等教學情境,顯得真實、生動、有趣。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學習,不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滲透技術為生活服務的理念,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信息技術的價值。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多種學習能力,又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課程的融合性、應用性、生活性,有效提高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巧借移動學習終端, 提升信息素養(yǎng)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都是在電腦教室的臺式機上開展教學,學生一般是一人一機,受設備和場地的限制,信息技術學習缺乏生生互動,也難以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本節(jié)課,教師利用平板電腦輕便、靈活、功能強大的特點,在學習文字搜索、圖片搜索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語音搜索、地圖搜索等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自主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整堂課氛圍愉悅,改變了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堂的結構和學習環(huán)境,拓展了教學內(nèi)容,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索中,充分發(fā)揮了主體作用,拓寬了視野,訓練了思維,提高了應用能力,感受到了移動學習終端輔助學習的魅力,提升了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成平.魅力教師的修煉[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2]金小芳.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3]宋運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4]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天馬第二中心小學? ?324200
浙江省衢州市教研室?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