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瑄
一、研究的依據(jù)、目的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依據(jù)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是新課程《 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理念。在教學內容上也明確提出了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要求。而籃球教材是高中男生最受“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相差很大,由于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遠遠大于智力的遺傳因素,有的學生不需要進行多少努力就可獲得好的成績,有的學生則無論怎么努力也可能得到好的成績。我們在教學中,如果不因人而異,那么勢必會使一部分學生放棄努力、放棄進取。而分層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內在動機的重要途徑。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是體育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趣不高,通過分層教學的研究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技術技能。
二是學生在身體素質和體育運動能力上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若在同一課堂,全部學生學習相同的內容,那么學會了的會覺得索然無味,沒學會的又會喪失信心。而分層教學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都有成功的機會。通過此研究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成度的發(fā)展。
三是通過研究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力,達到不同層次的學習目的,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四是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個性自主發(fā)展是與現(xiàn)代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要求相符合的,分層教學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五是通過課堂教學,根據(jù)不同學生層次,指導分類,分層設計練習,分層設計問題,分層布置練習,學生全員參加,各得其所。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異步發(fā)展,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是分層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面要有針對性。
三、研究采用的方法:行動研究法
在我校高二年級隨機抽出兩個班級的男生(人數(shù)基本持平)作為教學實驗對象,一個作為實驗班、一個作為對照班,確定相同的教學內容、測試項目、考核標準,在課題實驗初期,我們對兩個班在開始的一周內進行了一些規(guī)定項目的數(shù)據(jù)測試,并作了記錄。內容有立定跳遠、25米往返跑、一分鐘投籃、全場往返運球投籃和技戰(zhàn)術運用水平,用來中期、后期再測驗時的對照。(注:選擇這些測試項目的原因是:通過它們能體現(xiàn)出學生籃球運動的綜合素質)。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實驗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在分層時依據(jù)學生的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行分組。 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分組,客觀測試,確定目標,調動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施以指導,學習過程個別化,教學過程異步化,建立分層的評價測試機制,隨時調整各層次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相應的組別,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主要采用的是課堂分層教學法:就是在同一班級里,教師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課堂授課內容分層次,即教師備課要兼顧基礎與提高兩套教學的要求(根據(jù)大綱標準)設計授課內容,以基礎課為主,適當滲透提高課內容,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如在教學中按照大綱要求,高中籃球教材內容的三個層次為:第一層通過學習籃球的基本技術,運用和改進運球、傳接球、急停、急轉、投籃等基本技術和簡單戰(zhàn)術,使學生明了籃球的起源與發(fā)展以及對身心發(fā)展的影響。第二層是在已學過的各項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的基礎上,提高在比賽中運用的能力,學習和運用簡單的攻防技術和戰(zhàn)術。第三層是在游戲和教學比賽中,能夠熟練地運用基本技術參加比賽,并有一定的戰(zhàn)術意識,懂得一些籃球比賽規(guī)則。
筆者在教授籃球投籃技術時是這樣分層的:
將學生分為四個組別:第一組別學習籃球原地持球基本投籃技術(有5名同學在中學基本沒有接觸過籃球);第二組重點學習行進間運球單手高手投籃技術(有點籃球基本技術有8名同學);第三組別重點學習行進間接傳球單手高手投籃(投籃、運球、傳接球技術基本掌握有4名同學);第四組別重點是在實踐中完善、運用各種投籃的基本技術(只有1名同學)。
二是課后練習分層次,即每節(jié)課的課后作業(yè)除按基礎課的內容留一定的練習外,還可適當增加一到兩個超出教學大綱要求的練習,即提高、拓展練習。
三是考核內容分層次,即每次考核,在難度上都加以區(qū)分,保證了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每組考核內容根據(jù)所學內容定,這種根據(jù)不同層次,教學分層,指導分類,互助合作,共同進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每組同學在本組考核優(yōu)秀的隨時可升到高一層次的組別進行學習。
四、研究的主要過程
在初、中、后期對兩個班都進行了身體素質、籃球基本技術、技能的測試。
在課題實施最初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上面幾項具有代表性項目的測試,學生的水平基本相當,而通過教學實驗,實驗班學生的籃球技戰(zhàn)術明顯提高,尤其是一分鐘投籃、往返運球投籃技術和戰(zhàn)術運用水平提高很快,基本素質提高一般;對照班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是和實驗班比較,他們的籃球技戰(zhàn)術提高幅度較小,并且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上籃球教材的積極性不如實驗班同學高。
五、結論
第一,通過分層教學調動了學生上體育課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實驗班學生的技能和體質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分層教學關注了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真正受益。使學生各盡其能,為實現(xiàn)自己的鍛煉目標而努力,幫助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樹立了自信心。
第三,分層教學提高了體育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和體育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理論研究也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