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娟
摘 要:遵循黨的指導方針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人民高度重視的社會話題,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作為習近平主導的核心內容,是黨中央順應時代發(fā)展而提出來的?!叭祟惷\共同體思想”的倡導,可以較好地維持全球伙伴的合作關系,進而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環(huán)境。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新時代背景下,已經進一步提升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理念的高度,尤其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大國而言,堅持維護“社會和平”原則對國家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性作用。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理念的提出,不僅能夠鞏固國家地位,同時穩(wěn)定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促使國與國、家與家、人與人之間更加團結互助,這也是實現全球共同體的重要舉措。尤其在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新時期,構建和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推動全球協調發(fā)展至關重要。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概述分析
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最突出的象征性意義就是和平與團結,也就是說“只有重視共同體的存在,才能充分發(fā)揮個人才能,這也是促使個人能力全面發(fā)展的最佳途徑”。而習近平就馬克思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也提出了相應的“真正的共同體”思想,通過對“真正的共同體”和“虛假的共同體”進行駁論,較好地體現了“真正的共同體”所帶來的最大效能,這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追求的美好向往,并堅持走“仁、愛、和”的發(fā)展道路,不僅受到國內國外的支持,同時深受廣大人民眾的贊譽,進而為人們營造和諧的社會家園。此外,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其本質意義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而構建和平團體,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存在形式解決未來所面臨的不穩(wěn)定和不確定因素,使人類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共同應對挑戰(zhàn),以刷新人們對新時代的認識。
二、新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性分析
據調查研究表明,“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論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聯合國建立70周年大會上所提倡的,這也是習近平首次在重大會議上提出并進行詳細解析的核心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馬克思哲學息息相關,而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對馬克思哲學進行深入鉆研,結合其理論價值進一步規(guī)劃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藍圖,進而形成全新的社會主義理論哲學。馬克思對共同體的理解分為“真正的共同體”和“虛假的共同體”,其中“真正的共同體”是個人享受自由的有利條件,也是促使個人才能全面自由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虛假的共同體”則是在失去自由的狀態(tài)下享受部分樂趣,這種現象是個人與社會和自然相脫節(jié)的異化行為,在未來發(fā)展中無任何作用力,所以馬克思對“虛假的共同體”進行了批判和否定。因此,要想真正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論思想,就必須大力倡導“真正的共同體”,促使人與人、心與心之間平等相待。
三、有關習近平新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作用及價值思考
(一)重要作用
1.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而和平與發(fā)展則是新時代的主題,它們之間互幫互助,秉承“文明發(fā)展、綠色生產”原則達到共贏的局面,對全球生態(tài)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雖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促使各國家之間的來往更加密切,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負面的社會輿論,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施,能夠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在堅持和平發(fā)展的原則下,促使各國間友好往來,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最佳效果。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貫徹了和平發(fā)展的指導方針,同時豐富了“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并推進絲綢之路的沿線形成良好的貿易往來關系,進一步落實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用性。而我國在面對全球經濟不斷變更的全新格局時,也將堅持自身的原則不斷創(chuàng)新,以建立“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和諧家園,如通過對話的形式可以及時解決爭端,并通過協商的形式可以及時解決分歧,進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目標。
2.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自共產主義社會成立以來,其“共產主義渺茫論”也相繼產生,這種學說的生成屬于價值觀念異化的表現,而針對這種理論行為相關學者則做出了具體的解釋:共產主義的發(fā)展歷程具有一定的真理性、現實性和歷史性,這也是共產主義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經驗的必然選擇。同時,習近平也對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做出了相應的解析: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較為漫長且持久的過程,雖然消耗了大量的時間,但不能因為客觀原因而放棄理想,要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發(fā)揮自身的最大職能,而為人類謀福利則是共產黨人無時無刻都要堅定的最高信念,一切行為都應以人民利益為主。除此之外,習近平對“一帶一路”也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見解:“一帶一路并不是以封閉式存在的,而是提倡開放包容原則,促使沿線國家共同發(fā)展,使得沿線地帶成為拉近各國友好往來的繁榮之路”,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性意義,同時有效地對“共產主義渺茫論”進行駁論。目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主體共計六十五個,主要包括亞洲東部、西部、南部、中部以及東盟、獨聯體、中東地區(qū)等,其中既有發(fā)達國家,同時也有不斷積累經驗、有待發(fā)展的國家,而絲綢之路的開放性促使其它國家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僅為我國文明發(fā)展開辟新篇章,更為各國往來拓寬了領域,較好地展現了中國共產主義建設的優(yōu)越成果。與此同時,國家對構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大量的絲路基金,在資金的支持下使得各國間的商業(yè)往來更加牢固,促使絲路沿線繁榮發(fā)展。
(二)價值思考
1.為社會和諧發(fā)展構建了全新的價值理念
實施“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理念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和平世界的偉大目標。尤其在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新時代背景下,“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當代的主題,而重視“共同體”則是推動全球生態(tài)和平發(fā)展的助力條件,也是滿足現代發(fā)展需求的全新理念。如二戰(zhàn)時期,美國在大戰(zhàn)中取得勝利,并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所以直接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占據重要地位,由于美國戰(zhàn)勝了蘇聯,因此拉開了冷戰(zhàn)序幕,同時建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也充分說明了“優(yōu)勝劣汰”的現實意義。但新科技革命的到來,為很多發(fā)展中國家?guī)砹诵碌臋C遇,許多國家的生產力不斷進步,隨著國家經濟不斷強大,促使國家內部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因此,全球發(fā)展也逐漸呈現平衡局面。長期以來,我國發(fā)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和”為貴,這也是突出我國時代特征的主題,尤其面對全球經濟較為繁雜的景象,以“和平與發(fā)展”為前提,能夠為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打下扎實基礎??梢?,“和諧”與“世界”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拉近各國間的距離,同時為世界勾畫出互推互助的美好景象,在“和諧世界”的基礎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良好開端。2013年,習近平正式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這也是向世界傳達和平信號的最高信念,以中國為代表使全世界對“社會和諧發(fā)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并構建了全新的價值理念,進而為實現“共創(chuàng)、共享、共贏”的偉大目標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決心。
2.為經濟和諧發(fā)展指明了全新的發(fā)展方向
新社會環(huán)境下,全球經濟發(fā)展已經迅速崛起,在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造成了極大程度的污染,導致生態(tài)失衡現象頗為嚴重。例如,在氣候的影響下臭氧層被破壞,不僅對動植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同時直接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而陸地污染、海洋污染也將逐漸擴大面積,可想而知,對整個地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為經濟和諧發(fā)展指明了全新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強調“地球只有一個,人類共處于一個地球中”來推動全球共同應對難題和挑戰(zhàn),因此,綠色生產模式也成為了當代的發(fā)展潮流。有了明確的發(fā)展方向作為基礎,促使各個國家在創(chuàng)收經濟效益的過程中,能夠共同維系“綠色生產、循環(huán)發(fā)展”這一原則,進一步推進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
3.為民族和諧發(fā)展營造了全新的共贏局面
“人類生命共同體”的構建,強調全世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促使各民族共享美好成果,為民族和諧發(fā)展營造了全新的共贏局面。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是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在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狀態(tài)下,才能為各民族的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吁,能夠增強各民族團結意識,使其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共同承擔責任,這也是將國家、民族、人類緊密結合的重要舉措??梢姡祟惷\共同體的構建離不開世界的支持,更離不開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支持,因此,要想凝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地區(qū)的人民達成共識,就必須堅持“和諧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指導方針,并匯聚強大的人民力量,推動全球人民共同攜手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進而為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貢獻智慧和方案,以實現世界夢的最高信仰。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政治經濟已經迅速崛起,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作為提高我國外交能力,并豐富我國外交思想的核心內容,應大力宣傳和弘揚其內涵價值,以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也是推動我國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理念,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同時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實現社會和諧、經濟和諧、民族和諧等都充分發(fā)揮著巨大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冰梅,李博雅.習近平新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4).
[2]賀來.馬克思哲學的“類”概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J].哲學研究,2016(8):3-9.
[3]彭冰冰.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質、內涵與意義[J].貴州社會科學,2017(4):11-16.
[4]馮顏利,唐慶.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J].人民網(理論頻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