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雲(yún)
摘要: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孔子不僅在政治、教育、思想等各個方面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不可忽略的巨大影響,對于后世音樂美學方面,他也同樣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孔子;音樂美學;《樂記》
中圖分類號:J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010-01
一、孔子音樂思想的核心
“仁”是孔子音樂美學的基礎(chǔ)與核心,滲透并貫穿其音樂美學的各個方面。孔子的“仁”既可以看作是一種對于現(xiàn)實社會改造的理想目標,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對每一個君子的具體要求。
所謂“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仁”是通過“禮”、“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一方面,孔子認為,要達到禮樂治國的目的,必須要立“仁”;另一方面,他又主張把禮、樂兩者結(jié)合,作為達到“仁”的手段。
二、孔子的音樂實踐
我們應(yīng)該清楚,孔子對音樂美學問題的思想理論并不是空建在思考層面,他本人是很喜歡音樂,并有大量實踐。我們通過文獻可以知道,他向師襄學琴;能鼓瑟,能擊磬,學習唱歌時孜孜不倦。他還主持編選了《詩經(jīng)》,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shù)資料??鬃硬粌H自己注重音樂,而且要求學生注意音樂,他還曾號召他的學生學習詩歌。
三、孔子的音樂審美評價標準
“和”是孔子最重要的音樂審美思想,也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人文思想之一?!皹范灰Ф粋笔强鬃訉Α对娊?jīng)》首篇《關(guān)雎》的評價。他認為《關(guān)雎》極為恰當?shù)捏w現(xiàn)了中和美的原則??鬃訕O力推崇古樂,即周朝傳承下來的祭祀儀式樂舞,具有莊嚴、肅穆、和諧的氣氛;而孔子極度厭惡的鄭聲實際上是指當時的“新樂”,它的節(jié)奏明快強烈,曲調(diào)鮮明,容易激動人心,故而孔子厭棄鄭聲?!耙保侵高^分、不中正平和的意思,是與“中和美”相違背的。
四、對音樂的要求
孔子對《韶》樂有著極高的評價,《韶》的內(nèi)容是歌頌舜帝,舜帝繼承堯帝并仁愛治國,因此孔子對《韶》樂十分推崇。而對于六代樂舞中的《武》樂,孔子的評價卻沒有那么高?!段洹窐匪憩F(xiàn)的是武王征伐而得天下,有一種宣揚武力的思想,沒有表現(xiàn)出仁愛思想。因此孔子認為《武》樂雖有美的形式,其內(nèi)容卻不夠“美”??梢姡鬃釉趯σ魳返囊蠓矫嬉沧允贾两K貫穿著“仁”的思想??鬃訉σ魳肥怯梢魳返耐庠谛问胶蛢?nèi)在思想兩個方面來評定的,追求盡善盡美。藝術(shù)形式要好,思想更要符合“仁”、“善”的要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音樂。
五、音樂與政治結(jié)合
孔子認為音樂有著極大的政治作用,音樂的政策最好由最高統(tǒng)治者制定。而他所主張的政治措施之中,關(guān)于音樂的政策則突出表現(xiàn)出來:(1)孔子推崇雅樂,非常反對當時鄭國的民間音樂。他認為雅樂才是正統(tǒng)的“樂”,而鄭國俗樂內(nèi)容太貪圖享受、娛樂,孔子對其不屑,甚至要全部取締。(2)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推崇“禮樂治國”,《樂記》一書中系統(tǒng)論述了禮與樂的社會作用及其相互關(guān)系。禮樂制度對于樂的演奏和規(guī)格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是政治治理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達到“揖讓而治天下”。
六、音樂與教育結(jié)合
作為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視音樂教育。他設(shè)立了“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門課程讓國子學習,其中將樂置于第二位,足以證明孔子對樂的重視。在孔子看來,一個君子全面的修養(yǎng)不能缺少音樂,否則不能完整。
音樂對于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所謂“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對于地方風俗的形成和影響,人民思想的教化是非常重要的。前文提到孔子主張“放鄭聲”,也是因為鄭聲里的娛樂安逸思想于治國育人不利。
七、結(jié)語
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核心是“仁”,要求是“盡善盡美”,標準是“和”,同時還將音樂與治理國家、教化學生結(jié)合。
孔子的思想在每一方面都滲透著“仁一當時社會最具人道主義內(nèi)涵的思想,在對音樂方面也是如此。從對音樂的要求,對音樂的審美以及對音樂社會作用的認識上都得以體現(xiàn)??鬃拥囊魳访缹W思想對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即使在現(xiàn)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孔子音樂思想的掌握與理解,或許會對中國音樂自身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