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林
【摘要】 目的:觀察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接收并治療的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28例(30側)為研究對象,根據(jù)Wassel分型情況,分別采用針對性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之后,分析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手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30側拇指畸形,優(yōu)23側,良6側,優(yōu)良率為96.67%。結論: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手術。
【關鍵詞】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 Wassel分型; 手術; 治療效果; 臨床研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8.0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8-0-03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congenital multi-fingered thumb malformation)是軸前型多指畸形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手部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1-2]。尋求有效的治療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筆者所在醫(yī)院選擇28例(30側)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具體的試驗報告內容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接收并治療的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28例(30側)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體征監(jiān)測、X線檢查等相關實驗室檢查確診,符合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臨床診斷標準;(2)心肺功能較好者;(3)Wassel分型Ⅰ~Ⅶ型者;(4)符合手術適應證者。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異常者;(2)肝腎功能不全者;(3)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疾病者;(4)有精神類疾病家族史及個人史者;(5)存在明顯溝通障礙者。28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患者年齡10個月~3歲,平均(1.38±0.07)歲。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共30側,具體情況為:單側26例,其中左側13例,右側13例;雙側2例。Wassel分型情況為:Ⅰ型2側;Ⅱ型5側;Ⅲ型2側;Ⅳ型17側;Ⅴ型1側;Ⅶ型3側。其中,2例雙側拇指多指畸形中,1例左側Ⅱ型、右側Ⅳ型;另1例,左側Ⅶ型、右側Ⅲ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jù)Wassel分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術治療,手術時,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均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患者上臂近端縛氣囊止血帶。
針對Wassel分型Ⅰ型患者,其臨床表現(xiàn)癥狀為拇指遠節(jié)指骨分叉。于患者拇指處行一“Z”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采用眼科剪進行皮下分離,注意避免損傷側副韌帶,之后,切除患者較小的一側拇指及該拇指的伸肌腱,并縫合側副韌帶至遠節(jié)指骨上,從而使指間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得到重建。
針對Wassel分型Ⅱ型患者,其臨床表現(xiàn)癥狀為遠節(jié)指骨完全重復。于患者拇指處行一“Z”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采用眼科剪進行皮下分離,注意避免損傷側副韌帶,之后,切除患者較小的一側拇指及該拇指的伸肌腱,保留切除側拇指的一側皮膚,轉移覆蓋拇指側方皮膚切口,并修整甲溝,從而使指間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得到重建。
針對Wassel分型Ⅲ型患者,其臨床表現(xiàn)癥狀為拇指近節(jié)指骨分叉。于患者拇指處行一“Z”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采用眼科剪進行皮下分離,注意避免損傷側副韌帶以及拇短展肌,保留優(yōu)勢拇指,切除患者較小的一側拇指及該拇指的伸肌腱,并縫合側副韌帶至遠節(jié)指骨基底上,縫合拇短展肌至近節(jié)指骨基底部,從而使指間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及拇指外展功能得到重建。
針對Wassel分型Ⅳ型和Ⅴ型患者,Ⅳ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癥狀為拇指近節(jié)指骨完全重復;Ⅴ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癥狀為拇指掌骨分叉。臨床檢查掌骨頭關節(jié)面,觀察手指功能,確定正指與副指。若關節(jié)外的力線異常者,則采用截骨矯正術進行治療。關節(jié)外的力線異常合并肌腱力線異常者,切除患者側拇指拇長伸肌腱及拇長屈肌腱,并縫合到優(yōu)勢拇指的末節(jié)基底部,另外,縫合患者側副韌帶及拇短展肌轉位至優(yōu)勢拇指,從而使拇指的長軸力線恢復正常并使指間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及拇指外展功能得到重建。
針對Wassel分型Ⅶ型患者,其臨床表現(xiàn)癥狀為包含三節(jié)拇指成分。保留優(yōu)勢拇指,切除患者較小的一側拇指,保留側副韌及拇短展肌。若關節(jié)外的力線異常者,則采用截骨矯正術進行治療,若保留三指節(jié)拇指,則切除節(jié)拇指的中間一個三角形骨塊,采用克氏針進行固定,之后常規(guī)沖洗,逐層縫合,并采用石膏對拇指伸拇和對掌位進行固定。
1.3 評價標準
分析患者不同治療后拇指功能情況。采用改良Tada評分標準對術后拇指功能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總分為7分。優(yōu):評分6~7分;良:評分3~5分;差:評分0~2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生物統(tǒng)計學SPSS 18.0軟件對本次研究記錄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2 結果
30側拇指畸形,優(yōu)23側,良6側,優(yōu)良率為96.67%,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臨床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越來越引起臨床重視,該病在患者出生時就表現(xiàn)出來,癥狀明顯,表現(xiàn)類型多樣化,對患者手部外觀的影響很大[3-5]。若不積極治療,將使病情惡化,影響患者手指功能發(fā)育,并造成拇指捏持和外展功能障礙[6-7]。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恢復患者手部的美觀及生理功能,促進正常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針對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以切除副指,保留正指為原則[8-10]。但是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單純的切除多指會造成手指嚴重畸形、關節(jié)不穩(wěn)定、拇指力線不佳等并發(fā)癥[11-12],需要再次手術矯正,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療效不能令臨床滿意。本研究根據(jù)患者Wassel分型的不同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治療方案,利用拇指的不同組織結構,糾正拇指軸線,穩(wěn)定關節(jié),平衡肌力,使拇指的長軸力線恢復正常并使指間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及拇指外展功能得到重建,總體優(yōu)良率高達96.67%,效果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1歲左右是拇指的捏持功能和對掌功能發(fā)育的關鍵時間,且此階段患者對拇指的外觀非常敏感,因此是患者進行手術較為適宜的時期。另外,由于患者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術后患者存在繼發(fā)性畸形的可能性,臨床應注意加強定期復診和隨訪,必要的情況下,開展二次手術,以糾正畸形,使患者的手部外觀和生理功能得到恢復。
參考文獻
[1]白晨平,王軍,王愛國,等.復拇指畸形矯形術后繼發(fā)畸形的治療[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7,33(3):232-233.
[2]周立峰,李高建,黃偉,等.轉位治療先天性拇指發(fā)育不良并橈側多指畸形一例[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6):418.
[3] Wang B ,Diao Y ,Liu Q ,et al.An increased duplication of ZRS region that caused more than one supernumerary digits preaxial polydactyly in a large Chinese family[J].Scientific Reports,2016,6(1):38500.
[4]許清華,孫廣峰,金文虎,等.改良Bilhaut-Cloquet法治療對稱型末節(jié)先天性復拇指畸形[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7,26(2):20-23.
[5] Dijkman R R ,Selles R W ,Wiebke Hülsemann,et al.A Matche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ilhaut Procedure Versus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Treatment of Radial Polydactyly Types Ⅱ and Ⅳ[J].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6,41(5):e73-e83.
[6]孫麗穎,田文,趙俊會,等.先天性復拇畸形虎口形態(tài)特點及治療策略[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32(6):430-433.
[7]金成友,奚望.小兒先天性復拇指畸形170例WASSEL分型及手術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5,7(6):595-597.
[8]王安遠,高偉陽,周飛亞,等.多拇畸形指體重建術后指甲的外觀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5,31(5):389-390.
[9] Hamada Yoshitaka,Kobayashi Anna,Sairyo Koichi,et al.Correction of a hyperextension deformity at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by arthroplast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thumb carpometacarpal joint followed by external fixator:a case series:modified ilizarov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a collapsed thumb deformity due to carpometacarpal osteoarthritis.[J].Journal of Hand and Microsurgery,2015,7(1):1587-1589.
[10]李艾檐,田曉菲.先天性拇指末節(jié)尺側成角畸形的病理解剖分類及診治[J].醫(yī)藥前沿,2016,6(22):9-11.
[11] Al-Qattan Mohammad M,Kattan Abdullah E,Al-Lazzam Abdulmohsen,et al.A modified bilhaut-cloquet procedure for zigzag thumb polydactyly types Ⅲ and Ⅳ[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Global Open,2017,5(12):623-625.
[12]牛洪華,祝文剛,邱俊濤,等.指復合組織并指術重建WasselⅣ型拇指多指畸形[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5,3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