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雅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嚴重開放性下肢骨折病情復雜,處理難度大,若救治不及時極有可能引發(fā)感染、功能障礙甚至截肢,要想最大限度幫助患者恢復受傷肢體功能,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需要配合完善的護理干預,重建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生活[1]。臨床護理路徑是根據某種疾病所制定的一種護理方案,護理人員根據護理路徑表執(zhí)行各項護理工作,開展標準化護理流程,目的在于有效控制護理過程,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發(fā)方案,提高疾病康復效果[2]。為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嚴重開放性下肢骨折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選擇該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納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嚴重開放性下肢骨折患者,納入標準:(1)經詳細的查體和系統(tǒng)檢查明確診斷;(2)患者自愿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疾??;(2)有精神疾病史或嚴重智力障礙,閱讀與理解能力較差,無法配合研究。依據就診先后順序將8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3.50±8.11)歲,受傷原因:車禍傷 21例,高墜傷15例,砸傷4例。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 例,年齡 26~69 歲,平均年齡(42.86±7.90)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3例,高墜傷13例,砸傷4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在傷后及時行急診清創(chuàng)術,清創(chuàng)術后根據病情選擇固定方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內容:(1)由骨科護士長、責任護士等組成臨床護理小組,要求組員具備豐富骨科護理經驗,且具有較強責任心,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帶領組員收集骨科護理資料,征詢專家意見,廣泛查閱文獻資料,制定適合本科的護理路徑。(2)結合查閱到的資料、護理經驗及患者病情擬定臨床護理路徑表,明確規(guī)定自入院至出院的護理流程及護理要求。由護理小組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執(zhí)行各項護理操作,在開展護理前需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優(yōu)勢及護理路徑表內容,取得患者配合,按照程序完成病情評估、執(zhí)行醫(yī)囑、健康教育、傷口觀察、并發(fā)癥預防、出院指導等護理,記錄每日護理工作完成情況,保持病歷完整性。
在患者出院前向其發(fā)放嚴重開放性下肢骨折相關知識知曉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并發(fā)癥、護理方法、飲食注意、康復鍛煉、體位擺放等,知曉情況分為完全知曉、基本知曉和未知曉,知曉率為完全知曉率與基本知曉率之和。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與抑郁量表(HAMD)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越高則負性情緒越嚴重。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骨折相關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疾病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均存在一定程度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評分較護理前明顯下降,且改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組別HAMA護理前 護理后images/BZ_147_1870_384_1888_400.pngHAMD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31.90±4.28 30.76±5.13 0.054>0.05 12.16±2.33 20.65±3.56 11.278<0.05 30.28±5.14 30.76±5.47 0.017>0.05 11.80±1.50 18.93±2.83 15.532<0.05
對于嚴重開放性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受傷,加之手術應激,容易出現嚴重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一些患者持續(xù)時間短,但也有少數患者負性情緒持續(xù)存在,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認知改變,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重視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狀況[3]。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后,對骨科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護理后負性情緒明顯改善,兩組護理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護理路徑引入臨床能夠規(guī)范臨床護理行為,改變傳統(tǒng)經驗式護理模式,能夠為患者群體提供更加標準、系統(tǒng)的護理服務。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臨床護理路徑具有以下優(yōu)點:(1)能夠使護理流程更加標準化、程序化,具有預見性,提升護理效率,促使護理人員更加及時、準確地判斷患者病情,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減少護理缺陷,避免因護理人員個人經驗能力不足造成的各種疏漏[4]。(2)重視心理指導與康復訓練,讓患者對自身病情及疾病知識有更加完善的了解,滿足患者對各種信息的認知需求,消除和減輕顧慮,對于建立和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意義顯著[5]。
綜上所述,對嚴重開放性下肢骨折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助于提高患者知識認知水平,改善不良情緒,為疾病康復提供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