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小學學校班級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后提出了一系列激勵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激勵理念;小學;班級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6-0027-01
1.當前小學學校班級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及理念。根據相關的調查實踐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大多數小學班級管理都缺乏一定的民主理念,在進行問題決策時沒有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另外,在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和設置時大多是通過上級領導進行直接掌控,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觀意念,兼顧教師的有效建議,導致無法進行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
1.2?缺乏專業(yè)性的管理機制。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對于小學班級管理中最為缺乏的應當是專業(yè)性的管理機制建設。尤其是對于激勵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而言,在實際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缺乏相應的工作熱情,對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沒有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規(guī)劃,導致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對教學過程進行貫徹落實,管理無序混亂,無法為學生提供相對穩(wěn)定的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
2.激勵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和措施
2.1?樹立明確的激勵目標。眾所周知,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當有明確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對整個事件從根本上進行有效的把握,對事件的步驟及環(huán)節(jié)進行明確劃分,避免毫無頭緒地進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要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充分發(fā)揮出激勵理念的作用和價值,教師首先應當樹立明確的激勵目標。根據目標理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制定更為細致的教學任務,通過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測和措施充分發(fā)揮出激勵理念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另外,教師在采用激勵理念對學生進行表揚時應當注重針對性和及時性。如果教師對班級中存在的一些良好的現象不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可能會導致管理難度加大。例如,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班級的風氣不是很好,教師可以針對一些表現優(yōu)異的、遵守課堂教學紀律的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鼓勵。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那些上課不遵守課堂教學紀律的學生努力向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看齊。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給予肯定,一些表現好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就對自身產生了懈怠感,也會不遵守課堂紀律。
2.2?因材施教,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主要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將激勵理念運用于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考慮到學生的綜合感受和適應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采用一系列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措施。在進行激勵教育時,教師首先應當對不同學生的個性行為特征以及學習情況、學習能力進行綜合全面的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找出不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實現因材施教。小學階段的大多數學生思想活躍,好動好玩,如果教師在進行激勵教育時所采用的措施不當,則會對學生的后期發(fā)展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公平公正的客觀全面的評價考核。另外,教師不僅僅應當對學生進行表揚,還應當找準時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如果學生成績取得較大的進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選擇其中的某一點對學生進行表揚。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應當耐心的和學生去溝通交流,使學生意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并且引導學生積極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激勵理念的作用和價值。
例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意不遵守紀律,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教師可以分析這個孩子可能是缺乏關注,想引起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注意。此時,教師應當觀察學生在某一時間點是否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抓住機會對其進行一定的肯定和表揚。此時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更為注重自身的行為舉止和綜合表現,久而久之則將這樣的行為方式作為自身的日常要求。另外,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家庭入手,分析學生為何會缺少關注,并且將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告知家長,引導家長重視學生的真實渴望和實際需求,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當孩子受到表揚時,及時給予肯定;當孩子遭受挫折時,能夠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學校中的日常表現反饋給家長,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
2.3?科學合理把握激勵頻率及強度。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次數的多少以及強度的大小都直接影響著激勵理念的有效運用。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激勵頻率及強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自控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在對其進行激勵理念教育時,應當充分結合其個性化特征,因材施教,立足于其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的貫徹實施。當教學或班級管理遇到一定的困難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激勵頻率和激勵強度,從根本上了解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潛在動力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對于一些容易完成的教學任務而言,教師可以適當減少激勵的次數和強度,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對教學適當保持一定的新鮮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為了充分發(fā)揮激勵理念的作用,教師應當樹立明確的激勵目標,因材施教,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科學合理把握激勵頻率及強度。
參考文獻:
[1]?靖永喬.激勵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15):7-7.
[2]?劉哲.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教書育人,2017(8):32-35.
[3]?王桂香.淺析中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
作者簡介:楊廣玲(1972.9-),女,漢族,安徽省亳州市人,大專,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