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 郭清芳(通訊作者)王艾華 謝雨婷
(重慶市東南醫(yī)院檢驗科 重慶 401336)
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發(fā)地區(qū)。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給人們造成不小的經(jīng)濟負擔,因此乙肝病毒檢測已成為了人們體檢的常規(guī)項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人體是否受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而越早檢測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越早接受治療對人體的傷害越小,現(xiàn)今檢驗HBsAg的方法主要有CLIA與ELISA[1],現(xiàn)對這兩種方法檢測HBsAg結果的靈敏度進行比較。
1.1 儀器
日本東曹AIA~900化學發(fā)光儀;深圳雷杜RT~6100酶標儀。
1.2 試劑
日本東曹化學發(fā)光儀配套試劑;北京萬泰酶免試劑。
1.3 標本來源
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門診與住院患者化學發(fā)光法乙肝檢測中HBsAg結果≥0.05 IU/ml 1018例。
1.4 方法
儀器操作按儀器使用說明書,試劑操作按試劑盒說明書。儀器檢測出HBsAg結果≥0.05 IU/ml的標本當天用ELISA檢測,用酶標儀測出S/CO值,同時記錄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各年齡組同一標本CLIA法HBsAg≥0.05 IU/ml與ELISA法結果為陽性例數(shù)比較見表。
表 各年齡組同一標本兩種檢測方法結果比較
2.2 兩種方法低濃度值(0.05~0.2 IU/ml)檢測結果CLIA法檢測出135例。這135例用ELISA法檢測陽性檢出(S/CO值≥1)44例,檢出率僅為32.6%。
3.1 兩種方法反應原理的比較
CLIA與ELISA均采用雙抗體夾心法,固相包被物有所不同。CLIA法是磁珠,儀器用發(fā)光底物測定其發(fā)光值;ELISA法是反應杯,手工操作酶標儀半自動測定其吸光度。
3.2 兩種方法結果比較
結果比較見表1,各年齡組HBsAg結果兩種方法不一致率高在A組和G組尤為明顯。在A組中兩種檢測方法結果不一致的,主要是年齡在0~7天的新生兒,CLIA法檢測均為乙肝兩對半單獨HBsAg結果高于參考區(qū)間,這可能為黃疸標本所致的假陽性?,F(xiàn)在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不僅新生兒要接種乙肝疫苗,兒童、成年人的疫苗接種率也在提升。D組中兩種檢測方法結果不一致的標本中,有4個標本HBsAb同時陽性且化學發(fā)光檢測值大于35IU/ml,這是否為殘留乙肝疫苗所致的檢測假陽性有待進一步研究[2]。
對ELISA法與CLIA法的靈敏度進行了比較,HBsAg在CLIA法檢測值為0.05~0.20IU/ml時總例數(shù)為135例,這135例用ELISA法檢測S/CO值≥1(即判斷為陽性)例數(shù)僅為44例,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ELISA法檢測低濃度值HBsAg陽性的檢出率與CLIA法相比,僅有32.6%,占總陽性例數(shù)的13.3%,有91例ELISA法檢測為陰性,占67.4%。若用ELISA法篩查HBsAg,可能有60%左右的低濃度值被檢測為陰性,導致漏檢。
隨著醫(yī)學檢驗的不斷發(fā)展,CLIA法以其檢測靈敏度高、檢測影響因素少、檢測速度快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檢驗技術的主流,但檢測成本較高限制了在基層醫(yī)療單位的應用。ELISA法檢測成本低,得到廣泛應用,但檢測靈敏度較CLIA低,檢測下限為1 IU/ml,而CLIA法的檢測最低值可為0.05 IU/ml,靈敏度大大提高,更有利于感染早期,特別是“窗口期”的早期檢測,利于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阻止疾病的進程。特別適合術前和獻血、輸血前的檢測,可有效切斷傳染途徑,減少感染率,減少醫(yī)療糾紛,真正做到為人民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