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寄宿制學校屢見不鮮,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學校管理形式。然而學校和家長往往只看到寄宿制學校的優(yōu)點,卻忽略或者沒有意識到因為寄宿而造成的學生心理問題。初中生因為年紀較小,認知水平和情感發(fā)展水平都較低,長期處于遠離父母、家庭的寄宿制環(huán)境中,學生既缺乏關愛也缺乏父母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身心發(fā)展無法得到較好的保證。
關鍵詞: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1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166
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正處于情感迅速發(fā)展,非??释P心愛護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并且此階段的孩子異常敏感,思想情感很不穩(wěn)定。與此同時他們面臨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變化,會有很多異樣的感覺和自己的小心思。多種變化因素再加上巨大的升學壓力會給初中生造成一定的困擾。此時的他們需要父母、親人的陪伴,指引,教導,以便順利解決青春期初期的一系列問題。
然而,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的原因或者認為寄宿制學校管理更嚴格,教學效果更好,便執(zhí)意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學校,他們只考慮到了寄宿制學校的優(yōu)點,卻忽略了初中生的發(fā)展問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要。
1.缺乏父母關愛和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情感淡漠,性格孤僻。對于極度渴望關愛的初中生來說,父母的關心、愛護、教導會讓他們內心充滿幸福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快樂,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以友好善良的行為對待他人,心中有愛才能以愛待人。然而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很少能見到父母,十天半個月可能才會匆匆見一面。學生每天在陌生的環(huán)境,在嚴格管理的學校里,老師雖然也會關心學生的生活,但畢竟精力有限,面對眾多的學生,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都關懷備至,像父母一樣關心他們的生活、詢問他們的心情、主動了解他們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孤獨寂寞卻無法言說,也無人言說,只能把一切苦惱、困擾埋藏在心里積壓著。他們會習慣這樣孤獨的生活,也慢慢變得冷漠,不會表達自己,也不會關心他人。
2.學校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學校往往對學生實行嚴苛的管理和規(guī)定,給他們繁重的學習任務。初中生原本就處于思維高速發(fā)展的階段,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多方面的新奇事物吸引,一味的壓制和不由分說的任務會讓學生排斥,厭惡學習,憎惡學校,而此時他們的情緒卻無從宣解,容易造成惡性循環(huán)。
3.同伴關系緊張,人際交往不順。寄宿制初中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又習慣了“自我為中心”的生活,這樣就容易在相處過程中發(fā)生摩擦。由于缺乏父母的言傳身教,很容易造成學生之間交往不暢。
1.寄宿制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引領和教育。
首先,學校要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懂方法的心理健康教師,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其次,要開設豐富多彩,富含真實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生動的實例教育引導學生,而非枯燥的說教。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時要充足,要有合理的、定期的效果評價,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滲透在各科教育中。初中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需要不斷地引導和熏陶,單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也應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過學校的廣播、宣傳欄、板報、電影、報紙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學校的其他課程也應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比如語文課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樂觀豁達地面對生活,生物課可以講述青春期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及應對措施。各門課程齊心協(xié)力,共同促進寄宿制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3.寄宿制學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需要學校、家長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指引,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地生活,勇于克服困難,并且及時將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反饋給家長。家長要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注意自己的言行,關注孩子的想法。
4.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多組織課外活動,讓初中生勞逸結合,快樂學習。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適當?shù)恼n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緩解緊張情緒,同時增添生活樂趣。讓學生自愿融入學校,融入集體,慢慢喜歡上寄宿制學校的生活,并且享受這樣的生活,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學習。
綜上所述,寄宿制學校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存在諸多隱患,因此學校要從多方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聯(lián)系家長,拓展學生課外活動,寓教于樂,注重成績的同時引領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龍.寄宿制學生的心理疏導和轉化工作[J].教書育人,2013(29).
[2]魏加寶.對寄宿制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6).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彭家?。?974.10—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