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琴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評改是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我們課題組針對學?,F(xiàn)狀,確定課題并開展作文評改方式的課題研究,制定相應策略,實施“三改二評一指導”的作文教學法,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達到了使學生樂寫、樂改、善改,并以改促寫,進入到寫作的良性循環(huán)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成果顯著,積極推廣。
一、對題目的概念界定
優(yōu)化:是指為了某一方面更加完善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作文評改方式:“評”是指評價判別,分口頭和書面兩種??陬^“評”就是所謂“評講”;書面“評”就是所謂“評語”和“評定等級”?!案摹敝感薷臐欙?,包括“自改”和“互改”。 方式指言行所采用的方法和樣式。
策略研究:策略指根據(jù)形勢發(fā)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研究則指鉆研、探索。作文評改方式的策略研究是指在評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經(jīng)過鉆研探索而制定的行動方針。
二、作文自評、互改教學模式
我們課題組潛心研究,立足課堂,通過兩年的努力,終于形成一種自評、互改的作文評改模式。
作文自評、互改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如下:第一節(jié)課:首先教師布置作文題目;然后教師就本次作文題目提出要求;最后學生寫作。第二節(jié)課:首先教師指導評改方法;然后學生自評、自改;接著學生互改;再師生共評(任意挑三四篇),教師總結;最后學生潤色、修改。
三、模式解讀
1.學生自評自改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推敲法,邊讀邊思,進行增、刪、換、改,并給自己的習作作出評價,寫上評語。在這個過程中,授予學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能用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種事物,通過推敲,考慮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等。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多元的,包括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墩n標》在“教學建議”及“評價建議”中指出:要引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學生學會了自改的基礎上,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互評互改的能力。
2. 小組內互改
修改時要有一定的順序,教師將修改作文的一般程序羅列了以下幾點:(1)整體把握,即先從整體入手,看看選材是否符合題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內容是否具體,結構是否完整。 (2)看卷面是否整潔。這一條是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的,后進學生批改別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潔時,下次自己寫作文也應注意卷面了。(3)看錯別字有幾個。發(fā)現(xiàn)錯字,要將錯字在原文處打上標記,再用互換符號換上正確的字,并且在批語處作出強調。(4)看作文共有幾處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劃上橫線,寫出病在何處。再在文后批語中,寫清病句幾處,在眉批處或原句處給予糾正。(5)看標點符號使用。(6)圈出精彩詞語和優(yōu)美語句。在文章邊緣空白處寫上眉批,點明精彩之處。(7)看文章的中心。重點注意文章的內容是否與文題相符合,中心是否明確,材料的選擇是否合理。
做到明白評改要求還不夠,還要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式評改。以本班自然組為基本單位,四個人一個小組,評改的作文,不是自己小組的,而是別的小組的。這種方法限制性較大,但組內評改,因參與的人數(shù)多、氣氛濃,其改評任務更多、效果更好。
每組實行組長“主政”法。這是分組法的一個特例。四個學生為一組,每次由組長“主政”讓該組成員各閱一篇文章,要有眉批、段批。然后與其他組員傳閱,最后由“主政”者主講,組員參與辯論給每篇作文打分、下總批。組長監(jiān)督,防止個別學生偷懶,改得不到位的需重改。
3. 鄰組互賞
組內改完后,小組與小組再交流。第一步,看他人的評改情況和總評,認為看法一致,在本子上簽名;若不一致,再進行評改。第二步,互相評改的學生可離開坐位進行質疑、解疑式合作交流。第三步,將評改出的學生佳作在班級黑板報“習作天地”欄目中抄寫展示。一個人的作文幾個人評,看法的不一致,從而能引起學生活躍的思考,甚至爭論,形成了合作互助的學習作文氛圍。這樣,學生對作文會更有興趣,更有熱情。
4. 教師指導
學生互評后,教師隨意點出三四篇學生習作在課堂上評講,教師先范讀,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好的語句、語段進行點評;有毛病的語句、語段大家共同修改。最后大家共同再給這篇習作打分、下評語,看看與已改的得分和評語是否吻合。這樣師生評改了三四篇文章后,學生們都清楚了自己的作文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缺點,當作文本回到自己的手中后,對自己的作文再進行修改、整理。
自評是小組互評的前提,如果互評離開了自評,就無有效、高效可言。因此,在評改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互改的機會,更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作文的獨特理解,在與學生交流互改時能提出獨特見解,進而完善作文修改。
作者單位:河南省滑縣道口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4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