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英 錢雪
【摘要】 目的:探討低劑量螺旋CT在胸腹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利用螺旋CT進行胸腹部健康體檢的730例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常規(guī)劑量和低劑量兩種方式進行體檢,其中CT檢查中常規(guī)組采用參考管電流量120 mAs進行胸腹部掃描,低劑量組采用參考管電流量30 mAs進行胸腹部掃描。比較分析兩種方式的病變檢出情況,圖像主觀質(zhì)量評分及圖像輻射劑量。結果:兩種檢測方法對體檢者的病變檢出數(shù)、占位性病變、結石、動脈鈣化、支氣管炎檢出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受檢者通過兩種檢測方式獲得的圖像主觀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組的CTDI、DLP和ED明顯高于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低劑量螺旋CT對體檢者胸腹部進行檢查,其檢查結果、圖像主觀質(zhì)量與常規(guī)劑量相近,且降低了受檢者的輻射劑量,維護了受檢人的健康。
【關鍵詞】 低劑量螺旋CT; 胸腹部; 健康體檢; 應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2-00-02
CT是一種利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掃描后經(jīng)計算機轉換成圖像的檢查儀器,在人體胸腹部疾病診斷中日益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1-2]。然而,CT造成的輻射是X線的幾百倍,對人體傷害較大,且有研究報道,長期的CT檢查能引起癌癥的發(fā)生[3]。故以最小的輻射劑量,滿足CT診斷需求成為醫(yī)學檢驗人員的追求目標[4]。其中低劑量螺旋CT是一種用很小的X線劑量達到同樣檢測效果的檢查方式,且有研究報道[5],低劑量螺旋CT在胸腹部檢查過程中與常規(guī)劑量CT檢查圖像清晰度和診斷結果相近,同時降低了X線劑量。鑒于此,本文為了探討低劑量螺旋CT在胸腹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效果,對收集的利用螺旋CT進行胸腹部健康體檢的730例體檢者資料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利用螺旋CT進行胸腹部健康體檢的730例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自愿參加健康體檢;(2)資料收集完整者。排除標準:(1)精神、意識、聽力或視覺障礙者;(2)哺乳期女性或妊娠期女性;(3)存在嚴重疾病者;(4)胸腹部受過傷者。730例體檢者,男416例,女314例;年齡26~62歲,平均(45.18±13.52)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1~24 kg/m2,平均(22.74±1.20)kg/m2;掃描長度28~
32 cm,平均(30.16±1.48)cm。體檢者知情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1.2.1 儀器選擇 受檢者均應用飛利浦128排256層螺旋CT進行胸腹部掃描。掃描前均讓受檢者把身上的金屬器件摘除,并進行呼吸訓練,要求患者深吸氣后屏氣掃描。
1.2.2 掃描方法 受檢者取仰臥位,下頜稍微抬起,深吸氣后屏氣從胸廓入口至肚臍以下進行掃描,非掃描部位用鉛衣保護。其掃描參數(shù)為:探測器深度為24 mm×1.2 mm;管電壓為
120 kV;螺距為1.2;層厚為5 mm,層間距為5 mm;FOV為200 mm;矩陣為512×512。其中采用參考管電流量120 mAs進行胸腹部掃描定為常規(guī)組,采用參考管電流量30 mAs進行胸腹部掃描定為低劑量組。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記錄兩種方式對體檢者的病變檢出情況,其包括占位性病變(肝病變、結直腸癌、肺胃癌)、結石、動脈鈣化、支氣管炎等。
圖像主觀質(zhì)量評分:由2位深資影像放射醫(yī)師采用盲法對受檢者通過兩種檢測方式獲得的圖像進行主觀質(zhì)量評分。其依據(jù)檢測組織結構顯示的清晰程度、圖像提供的診斷信息分為1~4分進行評分。其中圖像、組織結構顯示清晰,無偽影干擾且能夠提供足夠的診斷信息判定為4分;圖像、組織結構顯示比較清晰,有少量偽影且能夠提供足夠的診斷信息判定為3分;圖像、組織結構顯示模糊,有較多偽影且提供的圖像診斷信息不足判定為2分;圖像、組織結構顯示無法辨認,偽影重且圖像不能提供診斷信息判定為1分[6]。
圖像輻射劑量:記錄兩種檢測方法的CT指數(shù)(CT dose index,CTDI),劑量長度乘積(dose-length product,DLP)。并計算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ED)=0.014DLP。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檢測方法對體檢者的病變檢出情況比較
兩種檢測方法對體檢者的病變檢出數(shù)、占位性病變(肝病變、結直腸癌、肺胃癌)、結石、動脈鈣化、支氣管炎檢出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受檢者通過兩種檢測方式獲得的圖像主觀質(zhì)量評分比較
受檢者通過兩種檢測方式獲得的圖像主觀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種檢測方法的圖像輻射劑量比較
常規(guī)組的CTDI、DLP和ED明顯高于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計算機和微電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CT相關研究逐漸完善。其中螺旋CT因其能夠更快、更好、更大范圍的進行檢查,逐漸代替之前斷層CT應用在疾病檢查和健康體檢中[7]。另外對于胸腹檢查,其疾病種類多樣且復雜,應用CT檢查隱蔽的疾病優(yōu)于X射線,使得螺旋CT的應用范圍加寬[8]。然而,隨著螺旋CT的廣泛應用,其輻射劑量問題逐漸顯現(xiàn)。大量研究報道,CT檢查會釋放大劑量射線(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對人體產(chǎn)生損害[9]。同時也有研究報道,減少CT檢查時的射線劑量會影響圖像質(zhì)量,但不影響診斷,低劑量CT檢查在肺部、咽部及鼻竇等檢查中得到應用[10]。
另外,實踐證明,降低CT輻射劑量相對容易的方法包括改變螺距、管電壓和管電流量。其中輻射劑量與螺距成反比,增加螺距會減少曝光時間,會有效地降低輻射劑量,但是螺距的增加會使得噪音增加,從而嚴重影響測試結果;X射線的穿透力是由管電壓決定的,且有研究報道,降低管電壓能夠減低輻射劑量,但是會嚴重影響X射線的質(zhì)量,從而使得圖像質(zhì)量嚴重下降,而嚴重影響醫(yī)師對疾病的診斷準確性[11]。而管電流量與輻射劑量具有線性相關性,改變管電流量主要影響的是對比分辨率,對圖像質(zhì)量影響較小[12]。
基于以上研究和發(fā)現(xiàn),本文為了進一步探討低劑量螺旋CT在胸腹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效果,通過降低管電流量來降低輻射劑量,利用螺旋CT進行胸腹部健康體檢的730例體檢者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應用低劑量和常規(guī)劑量CT檢查者的病變檢出數(shù)、占位性病變、結石、動脈鈣化、支氣管炎檢出數(shù)及圖像主觀質(zhì)量評分相近。說明降低螺旋CT的管電流量,進而降低輻射劑量,對診斷結果及圖像質(zhì)量影響較小。另外,應用低劑量CT檢查者的CTDI、DLP和ED明顯低于應用常規(guī)劑量CT。這說明低劑量和常規(guī)劑量CT檢查診斷價值相同,可以在胸腹部健康體檢中應用,且通過降低管電流量,降低患者輻射量,大大維護了受檢人的健康。
綜上所述,采用低劑量螺旋CT對體檢者胸腹部進行檢查,其檢查結果、圖像主觀質(zhì)量與常規(guī)劑量相近,且降低了受檢者的輻射劑量,維護了受檢人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牛延濤,張永縣.成年人CT掃描中輻射劑量和診斷參考水平的探討[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6,36(11):862-867.
[2]夏雨.腹部CT掃描在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診斷及預測預后中的價值[J].安徽醫(yī)藥,2016,20(2):328-331.
[3]羅曉陽,劉權,王升平,等.基于社區(qū)的早期肺癌低劑量螺旋CT掃描篩查上海實踐初探[J].中國癌癥雜志,2016,26(12):996-1003.
[4]夏春潮,蒲進,何玲,等.128層螺旋CT掃描的室內(nèi)輻射場分布及輻射劑量[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6,50(5):388-390.
[5]張曉琴,孫德俊,化曉宇,等.胸部低劑量螺旋CT在體檢者肺癌篩查中的應用[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7,29(5):313-315.
[6]趙江,唐棟.低劑量螺旋CT在肺部結節(jié)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1):90-91.
[7]顏小艷,徐亮,彭世秀,等.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早期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8,29(7):969-971.
[8]羅海亮,顧祿壽,羅好曾,等.低劑量螺旋CT在肺癌門診機會性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2017,26(3):185-189.
[9]張曉輝,朱麗華,姚濤,等.胸部X線與多層螺旋CT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19(6):815-817.
[10]孟令雷,李德茂.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診斷鑒別肺部小結節(jié)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5):51-53.
[11]高井海,高凌云,呂哲昊.多層螺旋CT在腹部實質(zhì)臟器鈍傷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8,24(5):1012-1016.
[12]王秀波,趙建明,楊軍艦,等.DR與螺旋CT診斷急診胸腹部創(chuàng)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