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蘋
肛瘺為當前醫(yī)院肛腸科常見的一種疾病, 通常對此類患者采用手術治療, 效果較佳。但是, 對患者實施肛瘺術后,手術創(chuàng)口容易受到污染, 導致傷口出現(xiàn)疼痛、水腫及滲液等問題[1], 從而延長手術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 加重患者的疼痛感, 影響整體預后情況。為了分析行肛瘺術患者實施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的效果, 作者特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接受肛瘺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接受肛瘺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肛管超聲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等醫(yī)學檢查確診患有肛瘺疾病, 經中醫(yī)診斷為濕熱下注型, 且均行單純性肛瘺切除手術。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者及具有相關藥物禁忌證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 23例, 女 18例;年齡23~74歲, 平均年齡(47.96±9.24)歲;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5.67±1.82)年。觀察組患者中, 男 20例, 女 21例;年齡24~73歲, 平均年齡(48.35±8.91)歲;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6.02±2.0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肛瘺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3 d,術后2 d給予肛瘺周邊手術創(chuàng)面碘伏消毒, 開展常規(guī)形式的引流及換藥護理。
1.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高錳酸鉀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 將200 ml高錳酸鉀溶液(1∶5000)倒入超聲霧化熏洗機的藥杯中, 輔助患者坐于熏洗椅上。先行臭氧水清洗2 min, 隨后給予熏洗5 min, 熏洗溫度需控制在41℃左右, 反復清洗4次,共20 min, 1次/d。熏洗完后, 囑患者側臥于病床上, 然后借助微波治療儀進行照射治療[2]。治療儀需要與病灶保持距離在20 cm左右, 功率40~60 W, 有溫熱感為佳, 20 min/次,1次/d。
1.2.2 觀察組 患者實施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熏洗方劑組成:藥用苦參、金銀花及五倍子各20 g, 馬齒莧、魚腥草各15 g, 大黃、芒硝各10 g, 水煎至200 ml, 倒入超聲霧化熏洗機內, 輔助患者坐于熏洗椅上, 之后操作與對照組的操作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的治療效果, 術后3 d及2周的疼痛、水腫、滲液評分。①療效判定標準:手術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 瘢痕較堅實, 視為痊愈;手術創(chuàng)面縮?。?0%, 出現(xiàn)新鮮的肉芽組織, 視為顯效;手術創(chuàng)面縮小為35%~70%, 肉芽組織比較新鮮, 存在少許滲液現(xiàn)象和創(chuàng)口疼痛感, 視為有效;治療效果未達到上述有效標準, 視為無效[3]??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分,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強[4]。③水腫評分:0分表示肛瘺周邊皮膚比較平整;1分表示肛瘺切口邊緣皮膚高于健康皮膚0.5 cm;2分表示肛瘺切口邊緣皮膚高于健康皮膚0.5~1.0 cm;3分表示肛瘺切口邊緣皮膚慢慢隆起, 質地較硬, 高于健康皮膚>1.0 cm[5]。④滲液評分:0分表示紗布濕透層數(shù)<4層;1分表示紗布濕透層數(shù)4~8層;2分表示紗布濕透層數(shù)8~12層;3分表示紗布濕透層數(shù)>12 層[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1個月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3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3.9048,P=0.0481<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2.2 兩組患者術后3 d及2周的疼痛、水腫、滲液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3 d及2周的疼痛、水腫、滲液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3 d及2周的疼痛、水腫、滲液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3 d及2周的疼痛、水腫、滲液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同時間段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疼痛評分 水腫評分 滲液評分對照組 41 術后3 d 8.95±0.87 2.87±0.45 2.89±0.12術后2周 3.21±0.18 0.80±0.39 1.24±0.22觀察組 41 術后3 d 7.69±1.12a 2.11±0.52a 2.56±0.14a術后2周 2.01±0.07a 0.42±0.20a 0.79±0.17a
肛瘺為肛腸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取手術治療, 效果較佳, 通過去除瘺管內肉芽組織, 使創(chuàng)面內的肉芽組織重新生長, 以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 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 肛瘺術的創(chuàng)面多為開放性, 分泌物較多, 容易造成細菌的繁殖, 增加創(chuàng)面感染率, 不利于手術創(chuàng)口愈合, 同時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 影響整體預后情況。臨床上通常采用高錳酸鉀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治療肛瘺術后患者, 高錳酸鉀能夠產生殺菌效用, 而微波照射具有穿透性強、加熱均勻、殺菌快等優(yōu)點, 能夠改善患者水腫狀態(tài), 促進藥物吸收, 緩解肌肉痙攣, 減輕其疼痛[7]。而隨著中醫(yī)中藥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 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逐漸被應用于臨床治療中[8]。
因此, 為了分析行肛瘺術患者實施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的效果, 作者特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接受肛瘺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高錳酸鉀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 觀察組患者實施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研究結果顯示, 經1個月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3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048,P=0.0481<0.05)。觀察組患者術后 3 d 及 2 周的疼痛、水腫、滲液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對肛瘺術后患者實施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微波照射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能夠減輕患者創(chuàng)口疼痛, 有利于改善水腫及滲液情況, 有效促進創(chuàng)面的愈合,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