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
在當今教育的核心素質要求之下,教育者更加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是對學生思維方法和形式的體現,也是教育者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幫助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能夠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進行一定的指導,讓學生重視語文課堂,在課堂中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鍛煉自己,充分將自己的創(chuàng)新潛能發(fā)揮出來,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展開討論。
一、重視個性培養(yǎng),進行針對性指導
一個良好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保證一個高效率的課堂,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作為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首先應當正確認識到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有助于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更好地設立教學目標。
比如,在對《濟南的冬天》進行學習時,這篇文章當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為了讓學生清楚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來進行高效課堂的打造。例如,對一些基礎掌握較為牢固的同學,可以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當中的例句,自己造句,將比喻、擬人修辭手法,運用到同一個句子當中,更好地擴充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弱的同學,教師可以慢慢引導學生來分析課文當中的例句,讓學生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來鞏固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既能夠實現因材施教,保證每位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讓學生在造句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二、鼓勵質疑交流,增強思維理解
在如今的教育過程中,由于學生們生活的環(huán)境比較現代化,學生們在課堂當中較為主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充分抓住學生們的特點,通過學生觀念的轉變,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善于質疑教師的講解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講解《塞翁失馬》這篇寓言故事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給學生們提出思考問題,“課文當中講了幾個故事,每個故事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呢?請同學們帶著疑問來進行預習”。這樣在給學生提出了思考問題后,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和小組探討的過程當中,就會重點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來進行思考。在學生進行短暫的思考以后,教師隨機提問學生,將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其他小組有異議,也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質疑交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三、轉換課堂角色,引導主動思考
初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在課堂當中,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法來進行課文學習,讓學生明白課文學習目標,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能夠加強自己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黃河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給學生設置了正確的學習目標以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將本節(jié)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清楚,讓學生們當一次“小老師”,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鏈,有助于學生對思想內容的把握。例如,有的同學在講解時,會適當模仿教師來進行提問,詢問某一位學生“在生活中你是如何體現自己的愛國情懷呢?”等一系列問題,激發(fā)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課堂氛圍變得更主動,對于每個人的情感培養(yǎng)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組織創(chuàng)作大賽,調動創(chuàng)新熱情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除了在具體的文章當中體現創(chuàng)新精神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某一篇文章,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感悟,來進行創(chuàng)作比賽。比如,《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當中,給讀者介紹了一個世外桃源,在這里的人們生活安居樂業(yè),互幫互助。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展“我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話題比賽。學生們可以通過口頭比賽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寫作比賽的方式來進行比賽。在進行創(chuàng)作大賽的過程中,學生們首先需要想象世外桃源的樣子,然后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圖片收集編輯等,繪制出比賽所需要的圖片等,在這個過程中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同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有助于逐步實現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通過具體的課堂引導來實現,讓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來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再通過正確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意識到創(chuàng)新能力在當下教育當中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在學習和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地去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7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