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領會教學法在高?;@球教學當中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學生技術的提升,也能使其在臨場發(fā)揮能力上有所增強,并且掌握開放運動技術,這種方式的運用具有明顯有效性和合理性,對于實際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較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領會教學法”;高校籃球教學;有效性
籃球運動在技術結構方面比較復雜,活動環(huán)境也相對多樣化,并且具有一定對抗性與觀賞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多數教師比較關注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甚至將技術作為自身在教學中的核心,這種方式的運用對籃球特點有所忽視,也能以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并且積累相應經驗,這一狀況的出現對對籃球教學產生不良影響。領會教學法的運用,不僅強調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更強調對學生實際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實際需求相符合[1]。
一、“領會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應用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籃球認知能力
領會式教學法的運用,將對學生戰(zhàn)術意識和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要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因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同時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將學生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實施差異教學,向學生針對性實施技巧和動作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技巧和動作的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體育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本質規(guī)律。防止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生搬硬套的做法,進而在籃球運動中能夠將戰(zhàn)術和技術之間充分配合,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很好培養(yǎng)。
(二)有利于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提升
領會教學法在實際運用時,比較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對戰(zhàn)術上的應用,這種方式的運用與傳統(tǒng)教學中生搬硬套方式有所不同。在具體實施時會將學生戰(zhàn)術意識培養(yǎng)放在首位,而技巧和動作等方面置于后位[2]。不同層次和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參與到活動中,并且在活動中積極展現自己,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較好體驗,同時其對籃球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較大程度激發(fā)。
(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高校籃球教學中領會教學法的運用,使師生之間的關系獲得了根本性轉變,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單純使用控制方式,更多是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在指導中獲得相應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在體育活動中更具主動性和針對性,進而使其在學習中能夠將自身實際學習需要作為依據,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得以大大程度提升,并且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地位。
(四)有利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教師在講授運動技能過程中,需要運用整體性思想,使學生掌握運動前后的關聯性。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掌握相應籃球運動技能與規(guī)律,并且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3]。同時領會式教學法的運用,比較注重技術在使用時的實用性,強調學生能夠將技術和動作充分運用在對抗攻防當中,促進活動中實用性的增加,使實用訓練在次數上有所增加,同時在這情況下,獨立技術教學在時間上也有所節(jié)約,促進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統(tǒng)一,由此可見,領會式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掌握相應運動技能。
二、領會教學法”在高?;@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導入項目內容
在進行項目內容導入時,教師需要將時間和空間作為基礎,了解學在性別、能力、年齡以及人數等方面的差異,然后做出對場地、器材設施等方面的判斷,為學生積極構建相應籃球活動環(huán)境,讓學生在相應環(huán)境中開展比賽或者是游戲,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對籃球學習產生最直觀的感受與體驗。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進而使學生自主認識到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且積極進入到相應分析狀態(tài)[4]。例如學生在進行3V3比賽時,可以運用簡化方式為其進行講解,學生在實際活動中不能運球,需使用跑動接球或者是假動作傳球的方式,在使用這種方式四次之后才能進行投籃,在投籃時候,入筐得兩分,打中籃筐得一分。
(二)講述比賽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運用循序漸進方式對活動內容記性講解,使學生在教師講授中認識到比賽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以及在比賽中需要掌握的相應技巧,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對籃球活動有一個比較清晰和全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使其發(fā)揮能動意識,主動參與到體育課堂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運用設問、設疑等互動方式進行探討。
(三)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術意識
戰(zhàn)術意識的形成,能夠使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做出正確決定。在實際教學中,當比賽或者是游戲進行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將自身在觀察時發(fā)現的問題作為依據,與學生之間進行共同討論與交流,形成相應解決策略,進而使學生逐步深化對戰(zhàn)術的認識,潛移默化中為其滲透戰(zhàn)術意識。例如在面對多人阻隔搶球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在多種阻隔的情況下,運用怎樣方式才能將自己手中的球傳遞給隊友?并且在此過程中與學生一同進行策略上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時運用的展示,促進其戰(zhàn)術意識的形成。
(四)培養(yǎng)學生決斷能力
當學生形成一定戰(zhàn)術意識之后,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決斷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臨場決斷。在培養(yǎng)時,仍然可以運用比賽或者是游戲方式,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實現對戰(zhàn)術的綜合利用,分析其中涉及到的復雜情況,進而是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變能力得到更為全面的培養(yǎng)[5]。而需要在這一期間注重對兩個問題的考量,首先,籃球運動當中的環(huán)境瞬息萬變,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辨別能力,并且在接收到信息之后,能夠對結果做出預測,對自身目標有明確認識。其次,在明確自身具體目標之后,需要明確自身需要運用怎樣運動技能。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將學生的運動能力與運動基礎作為條件,引導學生在相應情境中做出正確決定,進而使其在決斷能力上得到較好培養(yǎng)。
(五)培養(yǎng)學生技能執(zhí)行能力
技能執(zhí)行需要建立在臨場決斷基礎上,主要是由于決定在行使時,需要配應相應戰(zhàn)術,這樣才能在實踐中獲得較好效果,因此在對學生臨場決斷培養(yǎng)時,需要讓學生進入到相應的技能執(zhí)行范圍,在技能執(zhí)行中強化學生對技巧的掌握,促進學生在整體學習中獲得較好效果。
(六)培養(yǎng)學生動作強化能力
在技能執(zhí)行結束之后,學生在學習中需要運用比賽或者是反復訓練的方式,提升自身在運動中的整體表現水平。而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學生技能表現做出反饋,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整體認識有更為深刻的印象。
結束語:
領會式教學法在高?;@球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整體教學獲得較好效果,和當前教學改革內容與需求相符合。同時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將學生的認知能力、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在教學中的核心,防止學生在學習中運用機械、刻板的方式,使其短時間內便能掌握相應技術和作戰(zhàn)技巧,在活動中更好配合,并且深化對籃球運動的認識和理解,感受到在籃球運動中的實效性、對抗性以及趣味性。
參考文獻:
[1]于泓野.領會教學法在高?;@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報告,2016(36):203-204.
[2]余怡菁.領會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5(12):1113-1115.
[3]童金茂.普通高?;@球選項課運用“領會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12).
[4]趙穎慧.淺談高校籃球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①[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0).
[5]趙穎慧.淺談高?;@球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0):55-56.
作者簡介:
楊明明,(1982-)男,河南西平,回族,講師,教育學碩士,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