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麥倩婷,林展華
(茂名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廣東 茂名 525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原發(fā)或繼發(fā)腎病引起的腎實質損傷,無法維持基本功能,繼而表現(xiàn)出代謝物潴留、水或電解質失調等臨床綜合征[1]。一旦病情進展至需依靠透析維持治療時,這對患者心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出現(xiàn)恐懼、害怕、擔憂等情緒,加上透析治療費用的昂貴,對家庭造成的經濟負擔,會進一步加重負面心理,從而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2-3]。因此,臨床應積極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尤其是家庭對患者的關懷。為此,我院選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CRF患者設定為研究對象,探究家庭關懷度的干預效果,現(xiàn)展開以下報告:
我院臨床資料采集內科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CRF患者,按不同干預方案分2組,觀察組45例,男女比例23∶22,年齡35-76歲,平均(40.56±10.21)歲,病程1-3年,平均(2.04±0.33)年;對照組45例,男女比例21∶24,年齡34-73歲,平均(41.34±10.13)歲,病程2-4年,平均(2.11±0.25)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相比不具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比較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干預,入院宣教、疾病監(jiān)測及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及生活指導、透析指導等。觀察組基于常規(guī)干預再施予家庭關懷干預:①護士積極與家屬溝通,加強陪護管理,合理安排家屬陪護患者的時間,建議家屬在陪護期重視患者的內心交流,護士與家屬相互配合予以患者心理疏導,并為家屬發(fā)放康復、心理指導用書。②建立護理小組,著重培訓家庭關懷式陪護,要求護理組成員全程參與,營造家庭式護理氛圍,醫(yī)護人員家庭角色扮演,給予患者關懷、鼓勵。③為患者建立心理檔案,護士定期評估患者心態(tài),了解患者負面情緒來源,給予針對性疏導,列舉康復案例,并要求預后良好患者現(xiàn)身說教,分享治療經驗;同時,針對家庭經濟困難患者,盡量給予其醫(yī)療政策幫助。每日采用HAMD量表調查患者抑郁狀態(tài),1-2次/d,20-30min/次,連續(xù)調查2個月。
觀察兩組抑郁情緒及健康狀況。抑郁情緒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評分范圍0-21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抑郁情緒越加嚴重[4]。健康狀態(tài)采用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評定,包括生理(170分)、心理(150分)、社會(120分)三個健康維度,總分440分,每項維度評分越高,提示個體健康狀態(tài)越佳[5]。
本研究數(shù)據一致采用SPSS21.0軟件計算,正態(tài)計量資料(±s)表示,組間比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x2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抑郁發(fā)生率6.67%(3/45)相較于對照組33.33%(15/45)更低(P<0.05, 2=10.0000),觀察組干預后HAMD評分(10.21±4.21)分相較于對照組(18.90±2.45)分更低(P<0.05),見表1。
表1 抑郁情況比較( ±s,分)
表1 抑郁情況比較( ±s,分)
注:組間比較,P<0.05。
分組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5) 31.52±11.02 10.21±4.21對照組(n=45) 32.08±12.23 18.90±2.45 t 0.2282 11.9676 aP >0.05 <0.05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生理、心理、社會健康評分均較高(P<0.05),見表2。
表2 健康狀況評分比較( ±s,分)
表2 健康狀況評分比較( ±s,分)
注:組間比較,aP<0.05。
分組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健康觀察組(n=45) 60.34±12.45a 66.75±15.98a 61.87±14.33a對照組(n=45) 45.32±10.33 41.23±11.21 50.87±11.65 t 6.2282 8.7702 3.9955 aP <0.05 <0.05 <0.05
慢性腎功能衰竭為終身性疾病,隨病情的發(fā)展,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易受到嚴重應激刺激,從而引發(fā)內心的抑郁情緒,這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后的工作、生活,還會降低患者生存希望值,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進一步阻礙病情轉歸。因此,臨床應積極重視慢性腎功能患者的心理干預。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其關懷程度會直接影響慢性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心理狀態(tài)的轉變,這種關懷主要來自健康照顧、精神生活及經濟生活等[6]。在本次研究中,為保證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我院實施家庭關懷的心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抑郁發(fā)生率6.67%相較于對照組33.33%更低,觀察組干預后HAMD評分相較于對照組(18.90±2.45)分更低;提示家庭關懷度能減少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抑郁情緒產生。同時,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理(60.34±12.45)分、心理(66.75±15.98)分、社會(61.87±14.33)分健康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均較高;進一步說明家庭關懷度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分析原因可能為:家庭是避風港,家庭關懷度高,能使家庭成員感受到真正的依靠,能帶給家庭生活的希望。因此,護士積極與家屬溝通,合理安排家屬陪護患者的時間,建議家屬多與患者進行內心交流,并為家屬發(fā)放康復、心理指導用書,加強家屬的陪護管理,通過家庭的積極影響來引導患者樂觀看待疾病,促使患者建立情感支持,積極面對病情,樹立生活自信,保持愉悅情緒,從而減少抑郁情緒的產生;同時,醫(yī)護人員做好家庭成員的角色扮演,營造家庭的和諧氛圍,積極鼓勵、支持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勇于面對疾病,并盡可能地給予患者醫(yī)療政策幫助,減少經濟負擔,減輕精神壓力,保持良好情緒[7-8]。另外,家庭對患者的積極關懷,能直接引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積極配合治療,改善心理狀態(tài),促進病情的好轉,從而提升自身健康。
總結上文,家庭的積極關懷能減少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抑郁情緒,并促進健康狀況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