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楊新安 史瑞東
摘 要: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經濟和科技的進步,很多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并沒有跟緊時代前進的腳步?,F(xiàn)在,在大學校園生活校園里,很多大學生不思進取,整體想著怎么鉆空子,這已經不是一個大學生該做的行為,但是依舊有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著誠信缺失的問題,并且是相對嚴重的。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若干方面
在一般意義上,我們理解的誠信被認為是誠實和值得信賴的,以及人們在行為過程中的行為質量。目前,大學生在誠信方面普遍誠實守信,但與此同時,由于多重概念的影響,大學生缺乏誠信的現(xiàn)象也很普遍。
一、大學生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偷工減料的問題
首先,大學的一些課程安排的不合理,一些大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太雜,絕大多數(shù)學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大量的知識,導致大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這些知識,學校即社會過于重視績點和畢業(yè)率,從而忽視了對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學校園中,大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和道德氛圍。由于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大學生更注重學業(yè)成就而不是思想道德。
例如,為了能夠拿到高的績點,許多學生都會在考試進行作弊。其次,在考試實驗用的閉卷考試的防止作弊的辦法,這種單一的防止作弊的監(jiān)考方式,再以監(jiān)考老師為監(jiān)督重點的情況下會發(fā)生定的紕漏,使一部分大學生有機可乘進行作弊行為,所以需要在考試時進行多元的多手段的監(jiān)考方式的推廣與改革。大學生對于考試作弊也存在著競爭、從眾和僥幸心理。大學生平時對課程學習不夠重視,考試時卻擔心考不好,會被別人瞧不起,會影響評優(yōu),會影響畢業(yè)后找工作等,而進行考試作弊。還有一部分學生在考試時并未打算作弊,但在他人都作弊的情況,他沒有作弊而被周邊的同學取笑,沒作弊很傻,從而產生從眾心理進行作弊行為。據不完全調查,在大學期間完全沒有作弊行為的同學僅占全校同學的1/10,考試時產生過作弊想法但并沒有進行作弊行為的同學占全校同學的五分之一,在考試時產生過作弊想法也實施了作弊行為的同學占全校同學的一半以上。再次,考試作弊的方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變化,由原來的交投接耳,傳紙條,夾帶紙張等行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發(fā)短信,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答案,入耳式耳麥等高科技作弊手段。有的大學生在很多重大考試活動當中進行替考的行為,如國家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哪怕有很多媒體曝光了這種行為,但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替考高科技作弊手段等行為仍屢禁不止。有的學校為了嚴肅考紀,考試時對老師進行防作弊培訓,考試時進行電子信號屏蔽,甚至出動警察封鎖周邊,這些行為都體現(xiàn)出了大學作弊之風猖狂。
二、大學生經濟活動缺乏誠信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階段,全國信用管理體系并不健全,特別是個人信用體系并不發(fā)達。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坑蒙拐騙,弄虛作假的人經常受益而誠實守信的人經常吃虧。結果,在社會中有影響力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不值得信任。這些在社會上進行不誠實行為而獲益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于誠信觀念的印象,給大學生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
例如,學生中存在著幾種現(xiàn)象:根據調查,部分學生惡意拖欠學費存在以下情況:家長把學費給了學生,但是學生并沒有按時把這筆錢用于交學費,反而是用在了自己的個人花費上,購買電子產品與朋友一起吃喝,導致最終沒有把學費交齊,這并不是因為學生家里條件困難,而是因為學生的不合理消費導致大的誠信缺失。除此之外,部分學生還存在著惡意透支通信費用的情況,用別人的身份證辦理使用手機卡,但是并沒有結清相關的通訊費用,這不僅讓使用手機的主人信用受損,也使得手機卡的主人的信用受損,這在大學生缺失誠信方面也是比較嚴重的。
三、大學生在就業(yè)方面的誠信缺失
由于社會誠信體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以及社會就業(yè)市場的供大于求,導致很多大學生在就業(yè)時進行弄虛作假的行為。很多企業(yè)希望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回報,從而對就業(yè)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
例如,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當中,招聘的依據僅僅是招聘人的自我喜好和應聘學生所提的資料,所以大學生在應聘過程當中往往會對自己進行夸大行為。大學生在求職就業(yè)方面誠信缺失最嚴重的是違約。很多大學生在剛剛踏入職場時,所感受到的職場現(xiàn)象與自己理想當中的職場不同,從而產生了極大的落差感,不愿在簽約地進行工作甚至進行違約離開工作地,很多企業(yè)為了花最少的錢而達到最大的效益,給剛入職的新人分配一些復雜的重復的機械性的工作,這些工作極大地消耗了新人的工作信心和性質,這也極大的助長了學生進行違約的行為。
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反映的誠信缺失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太過自我,并沒有把他人考慮在內,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缺乏社會公德和法紀觀念。大學生在與人交往中缺乏責任意識。
例如,在學校的圖書館占座行為,是很多學校都存在的一種極其嚴重的行為,很多人就把書或者一些其他的物品拿過去放在桌上,人就走了,有的一天都不回來,讓有的學生去了反而沒有座位坐,這就是很多學校存在的大學生普遍失信行為。
五、總結
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相對高的群體,大學生缺乏誠信,必然會加劇社會缺乏信譽,影響國家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惠.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
[2]代紅梅.我國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研究[D].東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