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珍
摘要:高中數學涵蓋了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思想,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嚴謹精神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高中數學作為高考的必考學科,在高考中占比也比較大,對學生高考成績的影響甚巨。但又由于高中數學相較于初中數學的難度系數上升了一個臺階,導致學生無法適應,或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死記解題套路,這都不是高中數學教育的初衷。高中數學中貫穿的數學思想與科學嚴謹的研究態(tài)度才是真正值得學生進一步體會的。本文筆者就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意識的養(yǎng)成意義、方法,以及當代高中數學教育普遍現狀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意識;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60
隨著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被時代漸漸拋棄??v觀當代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翻轉課堂”“微課”“數字化教學”等教學方式,無一不是對教學真正意義的深度挖掘。在這場教育改革中,教師更趨向于引導學生對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為目的組織和指揮課堂。
一、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意義
1. 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時代在不停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當代社會的發(fā)展驅動力,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則是用人單位競相追逐的綜合性人才。未經改革的教育體制或高考,更加注重學生的解題能力與做題速度,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考來考去就只是課本中的已知結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定式思維。這樣的思維方式僅是應付考試,除此之外便再無用處,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多樣性發(fā)展。教育改革的任務之一便是規(guī)避“定式思維”,鼓勵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數學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融入了學生自身思考與應用總結的結晶。
2. 高考的需要
盡管傳統教育模式漸漸被時代所摒棄,但“應試教育”帶給國民的思想影響卻根深蒂固,且高考分數作為數十年來評判人才的主要依據,也非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因此,高考仍然是高中學生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但是應教育改革的宗旨,近年來高考的命題形式發(fā)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其內容不再是固定單一的,而是將學生熟悉的知識點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或對已有的理論知識做拓展延伸,或給出結論反求論證過程。這都體現出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與應用能力的考查。甚至在考綱中也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旨在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注重知識體系的形成與思維邏輯的梳理,以質疑的態(tài)度面對已給結論,在對自己的設想一步步驗證的過程中收獲數學學習的快樂,體會數學科學的嚴謹與樂趣。
二、當下高中數學教育現狀
1. 教師層面
筆者前文也分析過,由于“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又加上高考這道難關,部分情況下,教師的壓力與學生的壓力基本相同,甚至更甚于后者。也正因如此,當下的高中數學課堂依舊是教師占據領導地位,而學生被動的接受教研組的思路。一般情況下,學校會進行大量的周考、??嫉?,教師以講授試卷為主,將高考可能出現的題型歸類總結,并要求學生按照“分部計算”的原則解題,而這都是為了迎合高考。這種情況造成了大批學生放棄主動思考,不斷練習既給套路的現象,導致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應用意識與思維意識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不斷豐富課堂內容才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根本途徑。
2. 學生層面
高中數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部分例題將經典的數學理論與數學思想傳達給學生,同時也與高等數學接軌,為學生未來的進一步發(fā)展做鋪墊。因此,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以及高度的精簡概括性,對高中學生而言并非容易上手。再加上學生急于應付高考,令其思想高度緊張,一旦在數學學習上遇到難關,就很容易使其產生一種挫敗感,從而喪失對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學數學并非出于內心的喜愛與樂意,而是為了通過考試,這樣就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上,抱著將就的心態(tài),沒有過多的重視。最后,教材所給的例子都是數學理論的經典代表,值得學生反復推敲。
三、加強高中數學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措施
1. 堅持“育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適當將學習的主角地位歸還給學生,這并非倡導教師一定要退出教學活動,而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輔助者、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引導其朝著正確的方向探索。近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認同,其鮮明活潑的師生關系與豐富開放的教學內容,以及高質量的課堂效率可供不少高中數學教師借鑒。教師可以以此為參考,在課堂上留出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或在課前進行“頭腦風暴”。只有將學生引入課題中,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與課題密切相關,學生才會自然地在方方面面理解和分析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使教學效率發(fā)生了質的改變。
2. 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組建學習小組,使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獲取新知識,保證學生能夠以自己的方式交流心得,進行不同思想的碰撞,擦出更大的創(chuàng)造火花。例如,在空間幾何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課堂需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一致,并為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整個班級便被拆分成了不同的單位,每個單位擁有不同的完成目標,這樣的一個單位——小組,便成為了一定時期的利益共同體,有一致的前進方向。通常情況下,小組成員會為了達到目的爭取相互合作,合理分工,搜索一切有助于課題開展的資源,以便在與其他小組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不但使其對知識有了主動的掌握,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雙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忙于準備高考的過程中,也應思考在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意識的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 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