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樂,房艷紅,郭東英,李文全
1天津市武清區(qū)人民醫(yī)院 (天津 301700);2天津市胸科醫(yī)院 (天津 30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組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研究顯示,COPD患者普遍存在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其呼吸道的病理改變多伴有小氣道呼氣時過早陷閉導致的阻塞,并造成功能殘氣量的增加,使肺功能發(fā)生變化[1]。COPD患者容易出現(xiàn)呼吸肌疲勞,導致呼吸衰竭。針對COPD患者,藥物治療往往療效不顯著,臨床多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但受多方面原因影響,無創(chuàng)呼吸機不能在臨床上大規(guī)模使用,需要一種解決該種情況的氧療設(shè)備。
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為本團隊研制的一種氧療設(shè)備[2],已獲得天津市發(fā)明技術(shù)專利并在臨床中使用,其對麻醉面罩進行改裝,在呼出氣口設(shè)計安裝一個有壓力的PEEP閥,用以增加呼氣末壓力值,使小氣道由于壓力的作用不能過早陷閉,改善呼吸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討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治療COPD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COPD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59~74歲,平均 (66.5±5.2)歲。試驗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60~73歲,平均 (64.8±5.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由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美國胸科協(xié)會(ATS)和歐洲呼吸協(xié)會 (ERS)頒布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制定。COPD診斷標準:(1)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癥狀及COPD危險因素接觸史;(2)肺功能檢查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即使用支氣擴管張劑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 (FEV1/FVC) <0.7。納入標準:(1)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2)COPD穩(wěn)定期;(3)年齡50~80歲;(4)患者自愿參加臨床調(diào)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COPD急性加重期及發(fā)展至肺性腦病階段或正在使用呼吸機的患者;(2)合并有活動性肺結(jié)核、肺癌的患者;(3)合并有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腦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腎衰竭等嚴重致死性疾病的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伴有精神疾病、嚴重神經(jīng)功能缺損 (如失語、失認)或因其他原因而無法配合調(diào)查的患者。
表1 兩組治療第7天的呼吸頻率、心率、肺功能、血氣分析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第7天的呼吸頻率、心率、肺功能、血氣分析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呼吸頻率 (次/min) 心率 (次/min) 肺活量 (L) 時間肺活量 (L/s) 最大通氣量 (%) pH PaCO2(mmHg) PaO2(mmHg )對照組 60 21±2 92.5±5.7 2.79±0.69 1.66±0.55 63.44±22.66 7.31±0.09 62.42±9.32 62.12±7.83試驗組 60 21±2 93.5±5.6 3.40±0.88 2.10±0.88 72.99±26.55 7.35±0.05 45.51±8.20 70.13±8.15 t 0.000 0.969 4.225 3.284 2.314 3.009 10.552 5.490 P 1.000 0.334 0.000 0.001 0.022 0.003 0.000 0.000
兩組均接受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對照組采用普通吸氧治療,試驗組采用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治療。對照組氧氣治療方法:1~3 L/min,16 h/d。
試驗組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治療。儀器選用美國飛利浦偉康制造的BiPAPAuto Bi-Flex(757P)雙水平呼吸機。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將呼氣正壓罩戴于鼻口部以頭帶固定,將出氣口的孔徑置最大或壓力置于0位,氧氣吸入<3 L/min,此時讓患者自行適應(yīng)5 min后再分別將治療面罩壓力調(diào)整為5 cmH2O(1 cmH2O=0.098 kPa),囑患者自然調(diào)節(jié)呼吸幅度及頻率,至面罩控制呼氣治療30 min后,每日間斷治療2 h。
比較兩組治療第7天的呼吸頻率、心率、肺活量、時間肺活量、最大通氣量、pH、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PaCO2)、動脈血氧分壓 (PaO2),以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吸氧自覺量表評分。使用ABL80FLEXCO-OX血氣分析儀進行血氣分析;使用CMS-2型肺功能儀檢測肺功能;使用吸氧自覺量表調(diào)查患者吸氧自覺感受[4],包括氧氣濕度、鼻咽干燥、惡心胸悶三個方面,評分與吸氧感受呈正比。
治療第7天,兩組呼吸頻率、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肺活量、時間肺活量、最大通氣量、pH、PaCO2、PaO2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吸氧自覺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費用及吸氧自覺量表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住院時間、費用及吸氧自覺量表評分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d)吸氧自覺量表評分 (分)住院費用(萬元) 氧氣濕度 鼻咽干燥 惡心胸悶對照組 60 14.0±3.5 2.25±2.66 1.5±0.3 2.6±0.6 2.2±0.4試驗組 60 11.0±2.6 1.35±2.24 1.5±0.2 2.8±0.5 2.2±0.2 t 0.000 0.047 1.000 0.050 1.000 5.330 2.005 0.000 1.984 0.000 P
COPD是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常見疾病,氣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并呈進行性發(fā)展。但該病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COPD患者普遍存在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導致小氣道呼氣時過早陷閉,進而導致阻塞,造成功能殘氣量的增加,使肺功能發(fā)生變化,最終導致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zhì)量。對于這一病理變化,臨床單純用藥治療療效不佳。
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作用機制是通過調(diào)整呼氣壓力閥的壓力,使氣道壓力在呼氣期得以升高,促使等壓點復原移位,即由小氣道下游 (支氣管端)向上游 (肺泡端)恢復原位,促使上、下游之間壓力恢復平衡,以使萎陷的小氣道重新開放,最終改善通氣。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第7天時的血氣指標改善明顯,肺功能也較對照組顯著改善,且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COPD患者通過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治療既可使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得以糾正或緩解,又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氣及通氣功能。我們認為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治療可使萎陷的小氣道開放,改善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水平,使進出肺泡氣體得以通暢,從而促進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加,及肺泡內(nèi)氧分壓增高。兩組患者吸氧自覺感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提示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吸氧方式不會給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呼氣氣道正壓控制面罩治療可顯著改善COPD患者的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水平,提高患者血氣功能和肺功能,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節(jié)省住院費用,臨床應(yīng)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