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1)班 薛笑然指導老師:王淦生
歷史是一條線,一條無限蔓延、曲折的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條線上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點。而串聯(lián)起這一個個點,使之變?yōu)橐粭l前后關聯(lián)的不僅僅是血脈,更有文化?;蛘哒f,文化是串起整個歷史長河中的精神血脈。
我們從先輩們那里繼承的,不光是基因,更有道德規(guī)范、民族精神、社會經(jīng)驗、生活常識、做人處事的原則以及各種經(jīng)世濟用的知識……這些,我們從“紙面上”已經(jīng)領教得太多太多。從小到大,我們讀過的那些先人留傳下來的經(jīng)史子集,有多少不是在這些方面做到了極致?
但是,讀遍了這些語調(diào)鏗鏘高昂的書籍之后,我驀然覺得,還有一個和藹的、溫潤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它告訴我們生活的常識、社會的經(jīng)驗甚至飲食起居的注意事項、生活的各種技巧、方法……這便是千百年來在民間口口相傳的民諺!
千百年來,不脫塵世,口口相傳。就因為它深植民間,扎根沃土,營養(yǎng)豐沛,故而枝繁葉茂;更因為它有著廣闊的受眾——從古至今,沒有讀過“四書五經(jīng)”的不計其數(shù),可誰敢說他一生中沒聽過一句民諺呢?所以說,滋養(yǎng)中國人精神的,不僅僅是書本、文學典籍,民俗民諺的諄諄教誨,也讓每個中國人精神豐盈,言行得體。
當你年少時,一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會讓你懂得珍惜時光,計劃未來,發(fā)奮努力;當你年老時,一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會讓你明白生命無關老少,時時充滿生機;當你擇友時,一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會讓你明白與人相處要學會忍讓,懂得包容;當你擇業(yè)時,一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明確告訴你職業(yè)無高低之分,技藝有優(yōu)劣之別;當你處于順境時,一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讓你明白順境難以永恒,樂極可能生悲;當你遭遇厄運時,一句“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會讓你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平添前進的信心……
民諺是民俗的一部分,唯其“俗”,才更顯親近,更具生命力;其口口相傳,才更像一位長者的耳提面命……我們都應感激那些飽含先輩經(jīng)驗智慧和無限深情的殷切教誨。
民諺,傳意,亦傳情。
[點評]:
文章選擇了“民俗”中的瑰寶——民諺,進行分析議論。指出:民諺教會了我們很多書本上難以讀到卻跟我們的生活更加貼近的東西,民諺飽含著先輩的經(jīng)驗智慧和無限深情,可以促進我們健康成長。文章引用豐富,論證嚴謹有力。最后的總結照應標題,使全文渾然一體,文脈貫通,有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