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35-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薄皩W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p>
本人多年從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發(fā)現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記憶不持久,而數學本身又很抽象,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激發(fā)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兒歌就是一個不錯的手段。
1.利用兒歌建立常規(guī)。
用兒歌建立常規(guī),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收效顯著。一年級的孩子因為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還不懂上課規(guī)矩,老師提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會大聲地喊出自己的想法,嘰嘰喳喳,導致課堂暫時無法繼續(xù)進行。這時我可以用兒歌提醒:你一言,我一語,這樣發(fā)言可不好;想發(fā)言,要舉手,安靜等待老師請。針對孩子在考試中出現的“題沒讀好就下筆、書寫潦草卷面花哨、做完不檢查”的問題,可以編一首考試秘訣歌,考前用這首兒歌提醒孩子??荚嚂r,要安靜,讀題三遍再動筆,書寫認真卷面凈,仔細檢查捉蟲子,我得A+沒問題!
2.利用兒歌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不僅可以用兒歌總結所學知識,還可以用兒歌的節(jié)奏進行師生對話。比如11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我會用兒歌的節(jié)奏問,孩子們按照節(jié)奏來回答。比如要求孩子們翻到課本第5頁,我會有節(jié)奏地說,請你翻到第5頁,孩子邊翻書邊說,我就翻到第5頁。在這樣富有節(jié)奏的氣氛中上課,孩子們就像上音樂課一樣興奮、放松。
3.利用兒歌概括教學重點。
對于重點知識,可以將其編成兒歌,幫助孩子記憶。比如一年級上冊學習立體圖形時,本人編寫了《立體圖形兒歌》,概括了圖形的名稱和特點:立體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四四方方六張臉,小有點不一樣。長方體、長方體。四四方方六張臉,怎么長相都一樣。正方體、正方體。圓圓兩張臉,大小一個樣,能站也能滾。圓柱、圓柱、圓柱。胖乎乎、圓嘟嘟,滿地跑來咕嚕嚕。球、球,這是球。一年級下冊學習測量時,本人編寫了《測量兒歌》,將測量方法闡述的很明了:用直尺量物體,物體直尺要放平,左邊對著刻度0,右邊對著刻度幾,長度就是幾厘米。左邊不是對著0,長度怎樣來確定?數大格,做減法。
4.利用兒歌化解教學難點。
對于教學難點,在課堂上講解道理之后,我們也會用一首兒歌總結,便于孩子理解記憶。比如學習《比輕重》的知識時,又分兩種物體數量相同和數量不同兩種情況,數量相同時,天平偏向誰,誰就重,數量不同時,天平一般是平的,這時數量多的反而輕了。為了幫助孩子記憶這一規(guī)律,本人編寫了《比輕重兒歌》:比輕重,看天平。天平歪,歪向誰,誰就重;天平平,一樣重,數量多的反而輕。
5.利用兒歌攻克易錯點。
對于很容易出錯的知識,編成兒歌可以減少出錯率。比如豎式計算時,孩子們很容易出現這些錯誤:1.數位沒對齊;2.把加法算成減法,減法算成加法;3.從十位開始算;4.加法中進上的1和減法中借走的1,寫錯位置。針對孩子們的這些錯誤,我編了《豎式計算兒歌》:豎式計算注意啦,相同數位要對齊,看清符號再下筆,計算要從個位起,相加滿10要進1,1要掛在尾巴上,不夠減要借1,1要點在額頭上。選填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也是很容易出錯的題,我將身體上的尺子作為孩子估計的標準,寫進了《長度單位兒歌》:長度單位怎樣選?身上尺子記心間,指甲蓋寬1厘米,八四手槍10厘米,兩臂伸開是1米。想清楚再下筆,小心變成外星人。
6.利用兒歌進行復習。
每個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基本都編寫了兒歌,所以在單元復習和期末復習時,兒歌能一下子喚醒學生的舊知,從而大大提高復習課的效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主要知識點有:讀數、寫數、比較大小、近似數,在進行單元復習時,我用大橋的情境串聯起所有知識點,學生在總結方法時,能自覺運用所學的兒歌進行總結,這樣就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期末復習時,用兒歌引領學生復習學過的重難點知識,更是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萬以內數的讀法兒歌》
讀數要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中間不管幾個0,我們只讀一個“零”;
末尾不管幾個0,我們一個也不讀。
《萬以內數的寫法兒歌》
寫數要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寫。
哪位一個也沒有,我們用“0” 來占位。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兒歌》
比大小,看位數,位數多的它就大。
位數相同高位起,高位大,數就大;
高位相同看下位,一個一個往下比。
《近似數兒歌》
近似數看老二:
老二大于等于5,老大就加1,后面全變0;
老二小于5,老大不能變,后面全變0。
總之,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數學兒歌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