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波
(魚臺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山東 濟寧 272300)
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的終末期,多種病因均可造成心力衰竭。雖然隨著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對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手段越來越豐富,但是絕大部分心衰患者的預后仍然不夠理想。調查顯示,在同期住院的患者中,心力衰竭患者占心血管病例的20%,但其死亡率占比卻高達40%。并且病人5年生存率很低,這一比率和惡性腫瘤死亡率相近[1]。研究表明,生脈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縮力,從而有效緩解癥狀[2]。近年來,魚臺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應用生脈注射液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治療,同時觀察生脈注射液對患者血漿腦鈉激素的影響?,F(xiàn)分析報告如下。法對患者進行血漿BNP測定,選用經多次試驗顯示標準的檢測試劑盒。
①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心臟功能改善到2級甚至1級,心肌衰竭的癥狀和患者體征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心臟功能改善,可以達到1級但未能達到2級,心肌衰竭的癥狀河患者體征得到很大程度改善;③一般:患者經過治療心臟功能只是輕微得到改善。
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x2檢驗和兩樣本t檢驗,P<0.05表示兩者差異有顯著性。
2015年11月~2018年10月,魚臺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共診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齡(61.2±6.3)歲。入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暢、腹脹腹水、心悸等癥狀。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均50例,對照組采取標準抗心衰治療手段,觀察組行標準抗心衰治療基礎上加用生脈注射液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取包括ACEI、硝酸酯類藥物以及β-受體阻滯劑在內的標準抗心衰治療手段,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生脈注射液60 mL,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行靜脈滴注一次,治療時間10~14 d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兩個療程后進行評定觀察,得出結果。同時兩組均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血漿腦鈉素(BNP)含量,采用放免
隨訪統(tǒng)計學結果顯示,治療后總有效率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分組治療療效 [n(%)]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BNP水平無顯著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BN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者BN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者的BN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N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NP水平比較(±s)
對照組 觀察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BNP水平(pg/mL) 1056.2±112.4 842±86.2 1032.6±108.9 534.5±82.1
生脈注射液是一種復合制劑,配方選取紅參、麥冬等中藥,按一定比例配伍提取而成,可用于靜脈注射,臨床應用表明,生脈注射液能夠顯著提高心臟血液輸出量,并且能夠直接增強心肌收縮功能[4]。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生脈注射液可以刺激患者β受體,增強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肌耗氧量和化學能。生脈注射液是根據現(xiàn)代醫(yī)學科技手段生產的一種鎮(zhèn)靜劑,臨床效果較為成熟。通過藥理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同時能保護缺血性灌注細胞,并能很好地調節(jié)患者血液和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心力衰竭的目的[6]。本研究結果證明生脈注射液對慢性心衰療效較為明顯,可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規(guī)輔助治療。
短期使用生脈注射液加標準抗心衰治療已被證明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血漿BNP水平的檢測比超聲心動圖檢測更早、更快。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越嚴重,對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的預測比NYHA心功能分級更準確。血漿BNP水平升高與心衰的預后呈負相關[7]。生脈注射液治療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腦鈉素水平,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項研究也表明生脈注射液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變學循環(huán),減少血栓栓塞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對心衰患者采用標準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生脈注射液,可顯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短期預后,降低病人血漿BNP水平。但由于受臨床條件和患者樣本量選取的影響,本研究隨訪研究時間僅為6周,對BNP的深遠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