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滬,宋燕,張敬紅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超聲科,遼寧朝陽122000
腎細胞癌也被稱為腎腺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早期臨床表現(xiàn)具有隱蔽性、多變性和非特異性,當患者出現(xiàn)腰痛、腹部腫塊、血尿時往往已為晚期,20%~30%的患者可發(fā)生轉移,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同時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因此,早期診斷對于提高腎細胞癌的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臨床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具有價格低廉、操作方便、無輻射、可重復性高等優(yōu)點,能夠清晰地顯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及血供狀況,顯著提高了腎細胞癌的診斷準確率[2-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3例腎細胞癌和30例腎良性腫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并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細胞癌的診斷價值,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于朝陽市中心醫(yī)院診斷為腎細胞癌或腎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經(jīng)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為腎細胞癌或腎良性腫瘤;②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腎臟腫瘤病史、手術病史;②合并肝腎功能障礙;③合并腎結石。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63例腎細胞癌患者和30例腎良性腫瘤患者,共93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34例;年齡29~77歲,平均(53.8±14.8)歲;病理類型:腎透明細胞癌49例,乳頭狀腎細胞癌8例,混合型腎細胞癌3例,嫌色細胞癌3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腎平滑肌瘤5例,腎脂肪瘤7例;腫瘤位置:左側腎臟48例,右側腎臟45例。
采用GE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為2~5 MHz,所有患者分別取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多切面觀察腎臟形態(tài)、大小、內部結構及腎臟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彩色血流分布等。
比較腎細胞癌和腎良性腫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及腎動脈血流特征,包括病灶直徑、邊界情況(清晰、不清晰)、內部回聲特征(低回聲、高回聲及混合回聲)、血流信號特征(豐富型、抱球型、星點型及少血流型)以及腎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張期峰值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數(shù)(resistance index,RI)。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漏診率及誤診率。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腎細胞癌和腎良性腫瘤的邊界情況、內部回聲特征、血流信號特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腎細胞癌和腎良性腫瘤的病灶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腎細胞癌患者的腎動脈Vmax、Vmin均明顯高于腎良性腫瘤患者,腎動脈RI明顯低于腎良性腫瘤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表1 腎細胞癌與腎良性腫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比較
表2 腎細胞癌與腎良性腫瘤患者腎動脈血流特征的比較(± s)
表2 腎細胞癌與腎良性腫瘤患者腎動脈血流特征的比較(± s)
組別腎細胞癌(n=6 3)腎良性腫瘤(n=3 0)t值P值6 6.7 0±5.7 0 5 3.6 0±5.4 0 1 0.5 3 4<0.0 1 3 8.2 0±5.0 0 2 6.1 0±4.6 0 1 1.1 8 7<0.0 1 0.5 0±0.0 5 0.5 5±0.0 7 3.9 4 5<0.0 1Vmax(m m/s)Vmin(m m/s)R I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的靈敏度為85.71%(54/63),特異度為 76.67%(23/30),漏診率為14.29%(9/63),誤診率為23.33%(7/30)。(表3)
表3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細胞癌和腎良性腫瘤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照
腎細胞癌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約占原發(fā)性腎臟惡性腫瘤的85%,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吸煙、激素、射線、遺傳具有密切聯(lián)系[4]。腎細胞癌常發(fā)生于40~55歲人群中,可以在腎任意部位發(fā)生,腎兩極較為常見,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5-6]。腎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與腫瘤內部的血供情況具有密切聯(lián)系,該病的重要特征為腎靜脈受侵犯,血管豐富,易出現(xiàn)鈣化、出血、壞死現(xiàn)象[7-8]。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作為臨床常用的疾病檢查方法,診斷腎臟腫瘤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均較高,且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但其價格昂貴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損害,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使用[9-10]。因此,臨床常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
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腎細胞癌的常用檢查方法,具有方便、經(jīng)濟、實時等優(yōu)點,從形態(tài)學與血流動力學方面,顯示腎臟腫瘤的血流信息和腫瘤內部滋養(yǎng)血管的來源、走行及腫瘤周邊血管的受壓狀況[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腎細胞癌和腎良性腫瘤的邊界情況、內部回聲特征、血流信號特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腎細胞癌主要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晰,內部回聲為低回聲和混合回聲,血流信號為抱球型和豐富型。提示腎細胞癌與腎良性腫瘤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不同,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作為腎細胞癌術前診斷的重要檢查方式。
超聲多普勒血流成像(ultrasonic Doppler blood flow imaging,CDFI)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傷、無痛苦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對判斷腎細胞癌周圍組織、器官浸潤具有重要作用,可通過腫瘤內血流信號觀察腫瘤侵犯部位的血供情況[13]。有研究顯示,CDFI在腎癌內部可見點狀、短條狀彩色血流信號,且血流峰值速度增快,RI增高[14]。本研究結果顯示,腎細胞癌患者的腎動脈Vmax、Vmin均明顯高于腎良性腫瘤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腎臟腫瘤的血流情況,有效檢測患者的腎動脈血流參數(shù),判斷腎臟腫瘤的形態(tài)及其內部血流分布。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腎細胞癌患者的腎動脈RI明顯低于腎良性腫瘤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原因為腎細胞癌形成時產(chǎn)生大量新生血管,且缺乏管壁平滑肌,交感神經(jīng)反應性較差,血管床擴張,但良性腫瘤血管形成較慢,血流信號不豐富,RI值較高。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的靈敏度為85.71%,特異度為76.67%,漏診率為14.29%,誤診率為23.33%,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臨床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鑒別診斷腎細胞癌與腎良性腫瘤,并根據(jù)檢查結果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分辨率的提高,臨床上對腎細胞癌的檢出率不斷提高,同時超聲醫(yī)師診斷經(jīng)驗的積累也提高了其對腎細胞癌的早期診斷率。但由于腎臟腫瘤良惡性病變之間常存在重疊征像,假陽性率較高,對體積較小、回聲變化不顯著的病灶邊緣細微分辨力較差,導致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
本研究以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腎動脈血流特征證實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細胞癌的診斷價值。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待于加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腎細胞癌和腎良性腫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不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細胞癌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特別是對血供豐富的腎臟腫瘤診斷價值更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