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旭
內容摘要:對很多高中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有很大難度,尤其對農村高中的學生來說,困難更大。基于此,本文先從農村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入手,分析農村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困難的原因;然后基于現狀,結合本人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最后對本人的教學策略進行反思。
關鍵詞:農村高中 文言文 教學策略
從文化氛圍方面來看。本校地處粵東農村地區(qū),從文化底蘊來講,主要為嶺南文化,地方方言為客家方言,不比北方中原地區(qū)文化底蘊深厚。從這個角度講,學生從小接觸到的傳統(tǒng)文化熏陶相對較少,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更少。對于偏遠的農村學生來說,文學知識積累十分匱乏。
從老師教的方面來看。農村學校的老師相對比較保守,接觸新的教學模式較少,許多老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味讓學生機械式的記憶。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既不利于實現文言文的教學目標,也不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從學生學的方面來看。許多高一的學生依然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側重死記硬背,不去理解。由于高中之前的基礎教育太差,高一學生幾乎沒有一點文言語法常識,所以,對高一老師的文言文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起文言文來非常吃力,還有很多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畏懼心理;久而久之,很多學生感覺文言文學習特別枯燥,導致對學習文言文非常反感。
1.明確文言文學習的方向。從學習文言文功利性的角度講,高考就是指揮棒,高考考綱考察的文言文知識點就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重點。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對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學生來說,這不失為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捷徑。這就要求老師在教授文言文的時候,首先跟學生講清楚學習文言文要學什么,讓他們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這樣可以讓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更具目的性。
2.夯實文言文基礎知識。針對農村學生文言文基礎薄弱的情況,老師在講授文言文知識的時候要以字詞句為重點。老師上課教學目標要明確,讓學生清楚課堂上的重難點。文言文系統(tǒng)性的教學對高一學生來說更為重要,可以讓他們有比較清晰的學習思路,比如對文言文知識點的梳理,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言句式等,老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把這些知識點貫穿始終。
3.通過朗誦來增強語感。朗誦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由于文言文距離學生年代久遠,字詞和讀音跟現代白話文有很大的差異,這對學生朗誦和理解造成很大的困擾,加強朗讀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文言文的學習狀態(tài)。對農村高中的學生來說,在校時間相對充足,可以讓學生分不同時間段朗誦文言文,比如晨讀、課前讀、晚讀,習慣性朗誦文言文可以增強語感,有助于整體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
4.班級小組合作學習。經過了高一階段對文言文知識的基礎性學習,可以在高二階段嘗試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從而打破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以找一些文言文小故事,給每一個小組分配具體的任務。這樣學起來既有趣,又輕松。老師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每位同學跟全班同學分享自己負責的小故事,然后進行文言知識點歸納總結。最后,老師對每位學生的分享及歸納進行總結,對歸納中遺漏的文言文知識點進行補充,同時對表現好的小組及個人進行獎勵。對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這種學習方式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利用課外作品擴展文言文知識。對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高一階段應該以課本學習為主,夯實文言基礎知識;到了高二階段,隨著學生知識積累的增多,可以適當增加他們課外文言文的閱讀量。關于課外文言文的閱讀,老師要先做好閱讀篇目的篩選,老師篩選的時候要遵循既實用又有趣的原則。老師督促學生有計劃地增加課外閱讀量,對農村學生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1.農村高中文言文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本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偏遠的農村,文言文基礎較差,針對這一狀況,老師必須調整教學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課后及時找學生了解他們學習文言文的困惑,有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農村高中文言文教學要循序漸進。高中三年,文言文教學應該有整體的規(guī)劃,高一階段應該重課本基礎,高二階段應該重自主拓展,高三階段應該重應試技巧和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這樣,高中三年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學生的文言文應試能力和整體素養(yǎng)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3.農村高中文言文教學要轉變教學模式。傳統(tǒng)僵化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學習很枯燥,轉變文言文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文言文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學習文言文中尋找樂趣,在尋找樂趣中想著如何學好文言文,進而高效的學習文言文。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