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堂,曹素賢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團三醫(yī)院,山西 大同037017)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多發(fā)疾病之一,好發(fā)于青壯年,具有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1]。精神分裂癥起病緩慢,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因主要與環(huán)境、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由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障礙,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反復發(fā)作會引起精神殘疾[2]。抗精神病藥物是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興奮激越癥狀的首選治療方案,一線藥物為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藥物,如氯氮平,但長期使用有明顯不良反應,不利于身體健康。筆者對50例精神分裂癥興奮激越癥狀患者采用黃連解毒湯加味聯(lián)合氯氮平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大同市同煤集團三醫(yī)院治療的100例精神分裂癥興奮激越癥狀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2~67歲,平均(43.2±5.7)歲;病程5~33個月,平均(15.7±4.5)個月。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1~66歲,平均(42.5±5.4)歲;病程4~32個月,平均(13.8±4.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伴有興奮激越癥狀。②符合狂證的中醫(yī)辨證標準:痰火擾心,心火亢盛,臨床表現(xiàn)為興奮多語、焦急不寐、面紅口渴、小便短赤、心悸不寧、哭笑無常、舌尖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弦滑有力[4]。③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分、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激越因子評分≥20分。④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且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有自殺傾向者。②有藥物依賴、酒精依賴者。③對治療藥物過敏者。④哺乳期女性或孕婦。⑤近兩周使用其他影響觀察結果的治療藥物者。
2.1 對照組 給予氯氮平片(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96)口服,首次劑量為每次25mg,每日3次,分早中晚服用。首次給藥后根據(jù)病情調整劑量,最大劑量不能超過每日400mg。如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根據(jù)情況給予鹽酸苯海索治療。連續(xù)治療2個月。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黃連解毒湯加味治療。基礎方:黃柏15g,黃連片、黃芩片、梔子各12g。隨證加減:痰火內擾及痰濕內阻者,加人工牛黃1g,法半夏10g;陽虛虧損者,加大棗5個,茯苓15g;陰虛火旺者,加澤蘭15g。每日1劑,將藥材放入500mL清水中煎煮,取汁150mL,分早晚服用。連續(xù)治療2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兩組臨床療效用PANSS減分率評估。PANSS減分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痊愈:PANSS減分率>75%;顯效:PANSS減分率為50%~75%;有效:PANSS減分率為25%~49%;無效:PANSS減分率<25%??傆行蕿槿?、顯效率、有效率之和。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評分越高則表明癥狀越嚴重。③比較兩組嗜睡、頭痛、靜坐不能、惡心嘔吐、頭暈、體質量增加、錐體外系癥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精神分裂癥伴興奮激越癥狀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PANSS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PANS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PAN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精神分裂癥伴興奮激越癥狀患者治療前后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精神分裂癥伴興奮激越癥狀患者治療前后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80.6±6.1 29.5±4.3△▲對照組 50 81.3±6.5 40.4±4.2△
(3)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出現(xiàn)嗜睡1例,頭痛1例,靜坐不能1例,惡心嘔吐1例,頭暈2例,體質量增加1例,錐體外系癥狀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0%;對照組出現(xiàn)嗜睡3例,頭痛3例,靜坐不能2例,惡心嘔吐1例,頭暈1例,體質量增加2例,錐體外系癥狀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醫(yī)認為,精神分裂癥屬于“癲狂”范疇,主要表現(xiàn)為胡言亂語、語無倫次、狂躁妄動、不避親疏等,多因機體陰陽失調,七情有傷,情緒暴怒,痰火擾心神所致。治療時根據(jù)患者的發(fā)病時間,早期以實為主,重點對氣郁、痰阻施治;后期以虛為主,重點對脾腎陽虛施治。西醫(yī)認為,精神分裂癥是遺傳、環(huán)境、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主要采用藥物持續(xù)治療。
相關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精神分裂癥,效果優(yōu)于單一使用西藥治療,而且能減少西藥產生的不良反應[5]。西藥多使用氯氮平,氯氮平屬于苯二類藥物,對D2受體有強效拮抗作用,可改善患者思維混亂的狀況,但有錐體外系反應,且體質量增加、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居多,本研究中對照組不良反應率高于觀察組。黃連解毒湯由黃連、黃柏、黃芩和梔子組成,黃連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有瀉實火、除濕熱的作用,對于精神分裂癥中肝陽上亢、心火亢盛所致諸癥效果較佳。對于痰火內擾者加人工牛黃,以清熱解毒,化痰定驚。大棗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茯苓能健脾寧心,對于陽虛虧損型癲狂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在氯氮平治療基礎上給予黃連解毒湯加味治療精神分裂癥伴興奮激越癥狀患者,能提高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