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摘要:舞蹈伴奏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的科學應用,對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芭蕾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芭蕾舞動作理解與掌控能力,促進芭蕾舞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影響。基于此,本文以舞蹈伴奏選擇為研究對象,就芭蕾舞課程教學中舞蹈伴奏選擇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舞蹈伴奏選擇方法,以期增強舞蹈伴奏選擇科學性、合理性,促進音樂伴奏與舞蹈動作的相協調相統一。
關鍵詞:芭蕾舞? ?課程教學? ?舞蹈伴奏
中圖分類號:J7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134-02
芭蕾舞具有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在課程教學中基本動作練習要求高、量度大,學習者不可避免易產生枯燥、乏味等情緒。對此,教師可科學選擇舞蹈伴奏,通過舞蹈伴奏與舞蹈動作的有效配合,調動學生課程訓練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對舞蹈動作要領的準確理解與掌控,從而實現舞蹈學習效果的提升。
一、芭蕾舞課程教學中舞蹈伴奏選擇的重要性
明確認知舞蹈伴奏選擇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是芭蕾舞課程教學中保證舞蹈伴奏選擇科學與合理的前提和基礎。而關于舞蹈伴奏選擇的重要性,可從其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得到具體體會?;诠ぷ鹘涷灇w納與總結,發(fā)現芭蕾舞課程教學中舞蹈伴奏的科學選擇具有如下作用:
(一)保證芭蕾舞課程教學的完整性
芭蕾舞作為一門集舞蹈、歌唱、音樂、戲劇、朗誦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美、形體美、表現美[1]。通常情況下,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不僅需要進行舞蹈動作的訓練,也需注重其他構成要素及相關知識的傳遞,從而加強學生對“芭蕾舞”這一舞臺藝術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藝術審美能力、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舞蹈伴奏不僅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舞蹈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樂禮》有言:“樂為舞之心,舞為樂之容”明確指出音樂與舞蹈之間密不可分、天然合一的關系,強調了音樂在舞蹈及其表演中的重要性[2]。而在舞蹈課程教學中,音樂與舞蹈的“心”與“容”關系以及音樂在舞蹈中“靈魂”作用的發(fā)揮,需依托舞蹈伴奏進行具體體現。
(二)助力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的調動
由芭蕾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可知,當前多數學校的芭蕾舞課程教學多為公式化教學,即依據課程教材內容進行舞蹈基礎動作訓練與舞蹈伴奏應用。加之,芭蕾舞具備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在課程教學中基礎動作與基本技巧的訓練要求高、量度大、重復性強。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影響課程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3]。對此,在芭蕾舞課程教學,尤其是基訓課中需注重舞蹈伴奏的科學選擇,通過舞蹈伴奏的有效運用豐富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實現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增強芭蕾舞基訓課趣味性,助力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
(三)提升基本動作理解與掌控能力
由舞蹈內涵與特征可知:“舞蹈是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表演藝術”,舞蹈所具有的藝術美、形式美、表現美主要體現在動作形式的轉變、動作力度的增減、動作速度的快慢中。而舞蹈動作的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規(guī)律,并使舞蹈富有節(jié)奏。當舞蹈節(jié)奏與音樂節(jié)奏相融合時,舞蹈將從高難度的技巧表演轉變?yōu)槟軌蚍从橙藢徝狼槿で揖哂凶陨愍毺仫L格、氣質的藝術表演。對此,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根據芭蕾舞特征,為其配置合理的音樂伴奏,不僅能夠化解學生舞蹈基礎動作訓練中所產生的煩躁情緒,促進學生舞蹈課程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也能夠促進學生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使其通過音樂提供的情感與節(jié)奏,融入到舞蹈訓練中,并實現對舞蹈節(jié)奏、舞蹈規(guī)律、舞蹈品格、舞蹈情感的感知與把握,促進舞蹈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芭蕾舞課程教學中舞蹈伴奏選擇的策略
(一)以舞蹈伴奏應用原則為指導,提升音樂與舞蹈契合性
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為保證舞蹈伴奏選擇的科學與合理,促進音樂與舞蹈的有效融合,教師可以借鑒以下原則進行教學實踐。
第一,簡單性原則。芭蕾舞課程教學中,舞蹈伴奏應用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加強學生對舞蹈動作、舞動技巧的理解與掌握。對此,在舞蹈伴奏選擇過程中,應明確舞蹈伴奏“輔助者”的地位。對此,舞蹈伴奏樂曲需簡單、明了。通常情況下,過于復雜的節(jié)奏與音型容易使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分散注意力,無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從而使舞蹈伴奏由“輔助者”轉變?yōu)椤案蓴_者”,影響芭蕾舞課程教學效果。
第二,協調性原則。芭蕾舞課程教學中,為保證舞蹈伴奏應用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明確認知與掌握舞蹈與音樂關系的基礎上,以協調性原則為指導,進行舞蹈伴奏的選擇。例如,教師根據舞蹈動作特征、性質、規(guī)律以及存在的變化,確定音樂風格與音樂節(jié)奏。以保證所選擇的舞蹈伴奏能夠準確反映舞蹈風格與特征,從而助力學生積極情緒的激發(fā),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舞蹈動作所蘊含的情感,把控舞蹈動作技巧與氣息。
第三,多樣性原則。在芭蕾舞課程教學中,單一舞蹈伴奏的長期應用,雖然能夠加深學生對舞蹈動作的記憶,但容易讓學生產生音樂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節(jié)奏感知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對此,教師在舞蹈伴奏選擇與應用過程中需以多樣性原則為指導,賦予舞蹈伴奏與變化性、靈活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意以下幾點:1.養(yǎng)成課前預習習慣,掌握芭蕾舞課程教學內容與要求,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不依賴教材進行舞蹈伴奏音樂的選用。2.注重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豐富音樂知識與技能,從而在芭蕾舞基訓課鋼琴伴奏過程中,能夠滿足芭蕾舞課程教的需求,進行多風格、多類型音樂,包括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等的自由選擇,以確保所選音樂有利于芭蕾舞技巧的理解與掌握。
(二)以芭蕾舞基礎動作為切入點,進行舞蹈伴奏的科學選擇
芭蕾舞課程教學中,舞蹈訓練動作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舞蹈伴奏音樂的不同。對此,在舞蹈伴奏選擇過程中可以以芭蕾舞基礎動作為切入點,確定適宜的伴奏音樂。
1.以把桿動作為切入點,選擇舞蹈伴奏
芭蕾舞把桿動作練習是芭蕾舞基訓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Plié(蹲)、Rond de jambe par terre(劃圈)、Battement Tendu(雙手扶把)、Frappe(小彈腿)、Battement tendu jeté(小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é(大踢腿)、Adagio(把上控制)等一系列動作組成[4]。對此,可根據抱桿動作特征與技巧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舞蹈伴奏。例如,Battement Tendu作為芭蕾抱桿動作的第一個動作,規(guī)范性較強、要求相對較高,為使學生能夠將腳進行良好延伸,提升腳尖力,可選擇節(jié)奏均勻、旋律舒緩的4/4節(jié)拍樂曲作為舞蹈伴奏;Plié的動作要求學生能夠做到穩(wěn)、準、連貫,對此在舞蹈伴奏選擇過程中,可選擇舒緩性、連貫性強的3/4節(jié)拍、4/4節(jié)拍的樂曲,以保證學生在進行腿位變化時,有一個呼吸的過渡,提升動作完成質量;Grand battement jeté的舞蹈伴奏相對Battement tendu jeté的舞蹈伴奏而言,節(jié)奏感需更強,更具張力,對此可選擇風格輕盈、節(jié)奏明快的樂曲,如瑪祖卡舞曲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而Battement tendu jeté可選擇節(jié)奏感稍強一些的爵士樂曲作為舞蹈伴奏音樂。
2.以把下動作為切入點,選擇舞蹈伴奏
芭蕾舞把下動作又被稱之為芭蕾舞中間動作、芭蕾舞地面動作,主要由Battement tendu(擦地)、Adagio(把下控制)、Pirouettes(轉)等一系列動作組成。其中把下擦地的舞蹈伴奏應保證節(jié)奏具有規(guī)整性、均勻性,并相對于把上擦地具備一定變化性。對此,可選用4/4節(jié)拍的樂曲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而Adagio要求動作表演更具優(yōu)美性、流動性。對此,可選用音樂變化相對較大但控制力強的4/4節(jié)拍或8/6節(jié)拍樂曲作為舞蹈伴奏音樂。Pirouettes則多以即興伴奏為主,通過伴奏老師觀察,能夠根據動作的變化進行樂曲變化。
3.以跳躍動作為切入點,選擇舞蹈伴奏
芭蕾舞跳躍動作包括Pas saute(小跳)、Sissonne Foudu(中跳)、Grand jete(大跳)等幾種類型。由于大跳的幅度相對較大,對跳躍速度與時間要求相對嚴格,對此大跳以及中跳可選擇奔放性較強的3/4節(jié)拍樂曲,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而小跳則以2/4節(jié)拍樂曲為主。
三、結語
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密切關聯。在舞蹈訓練中,科學運用音樂,實現音樂伴奏與舞蹈教學的完美結合,有助于提升舞蹈訓練趣味性、開放性,增強舞蹈學習者對舞蹈動作的理解與掌控。對此,教師在明確認知舞蹈伴奏選擇重要性的基礎上,應遵循和諧、創(chuàng)新原則,根據舞蹈訓練內容,選擇最合適的舞蹈伴奏,從而促進舞蹈伴奏應用作用的最大化發(fā)揮,實現芭蕾舞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雪.芭蕾集訓課鋼琴伴奏若干問題探究[J].北方音樂,2017,(14):107-108.
[2]張羽.芭蕾基訓課中鋼琴伴奏與舞蹈的配合探討[J].大眾文藝,2016,(13):215.
[3]楊越.芭蕾性格舞蹈課程教學模式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6,(03):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