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捷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影響。當前,在口語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影響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圍繞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以供廣大同仁交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教學 有效性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這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激發(fā)學生的靈動思維,改變以往學生畏懼開口的情況,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提升。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當前,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的口語訓練,這使口語交際訓練缺乏針對性、強度性,影響了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提升。另外,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扮演一言堂的角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也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1]。
2.一些教師對口語交際的理解不夠深入
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后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一些教師對口語交際的理解不夠深入,他們認為口語交際便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便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交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提問的方式,或者是演講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是,這些方法只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卻難以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二、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性的分析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與他們的學習興趣有著較大的關系。當前,許多學生畏懼口語交際,他們害怕在其他同學面前表現,所以對口語交際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在今后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想法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不敢進行口語交際的現狀。而要想實現這一點,首先就需要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課堂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開口表達。例如,在“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的口語交際教學中,筆者先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幾個少數民族的照片,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嗎?”這時,學生們紛紛說到有五十六個民族,然后筆者再讓學生說出圖片中的人物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此時,學生們紛紛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這時筆者順勢布置作業(yè),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在下堂課讓學生上臺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2]。這樣一來,在下一堂教學中,學生紛紛踴躍發(fā)言,有些學生介紹藏族,有的學生介紹回族,還有的學生介紹白族,有些學生介紹的某個民族的發(fā)展歷史,有的學生介紹的某個民族的著名人物,還有的學生通過講述有關民族的故事。筆者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使許多學生從一開始的不敢講,到后來被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所影響,繼而也開口發(fā)言。
2.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
在以往,許多教師的口語訓練方法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朗誦來進行訓練,這種訓練方法較為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那么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到交流情境之中,就能夠實現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采訪”的口語交流訓練中,剛好筆者的學校開展了運動會,此時筆者就讓學生去采訪運動員。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筆者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采訪活動。在小組分組之時,筆者讓各小組分工合作,確定采訪員、攝影員、記錄員,然后讓各小組確定自己的采訪主題以及采訪目的,并圍繞自己的主題設置相應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采訪活動之中,進而在實戰(zhàn)演練中提升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又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集圖片、聲音、文字于一體,能夠使原先抽象直觀的知識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該教學法應用于教學之中。如,在“我最喜歡的電視欄目”的口語交際教學中,筆者提前進行了調研,對學生的電視欄目喜好情況進行調查,最后再根據學生的喜好情況上網下載相應的視頻。那么在下堂課筆者將這些電視劇片段播放給學生觀看,極大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后,筆者再讓學生根據這些播放的電視劇進行相互交流,由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熱衷于交流某個電視節(jié)目,所以筆者的這種做法使得一些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也忍不住就某個電視節(jié)目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這種互相交流與探討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3.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學會解釋”的口語交際中,由于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到別人的誤解,那么此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筆者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讓他們說說自己當時是如何去解釋的。由于這個學習主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所以激發(fā)了學生的交流興趣。甚至有些學生感同身受,紛紛說起自己被父母誤會的場景。例如,有些學生說自己家里的某個貴重物品被打破了,但是父母卻堅持認為是自己打破了,無論自己怎么解釋也不信。該學生一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其他同學也按捺不住,紛紛舉手發(fā)言。筆者通過這種引入學生實際生活情境的方法,將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充分的激發(fā)了出來,對他們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幫助。
綜上,在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解有所偏差,這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為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的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并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如此一來,就能夠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剛.靈動思維,讓交際能力“唾手可得”——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性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4,02:49.
[2]陳美聰.小學中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探析[J].黑河教育,2016,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