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摘? 要】 漢字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怎樣在短時間內更好地掌握漢字,一直是當前研究的一個問題。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對孩子的閱讀、寫作以及終身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的小學識字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探究,以更好地提高識字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 語文識字? 教學? 方法
一、抓住學生思維特點,激發(fā)識字興趣
依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將抽象轉變?yōu)榫呦蟮淖R字,其本身就是一個極為乏味的過程,假使學生只是被動識字,那么識字的效率將極為低下,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低年級學生容易對于一些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事物感興趣,一旦產生了興趣就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就會多加思考,而與此同時學生的智力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所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一些較好的、新穎的教學方法,例如畫畫寫寫、設置疑問以及模仿表演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各種方法與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識字學習環(huán)境或氣氛,以便有效調動學生去感受識字的快感與興趣。比如,開課之后,教師向學生演示若干個學生之前就已經知道的典型性的形聲字或會意字,經過文字和畫畫的演變,讓學生把自身大腦內的信息和所見到的畫面聯(lián)系在一起,進而調動學生對漢語文字探索的欲望與熱情,產生識字學習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教學中,我結合課本的大綱要求,引導學生看墻壁上的標語、宣傳語、廣告語、商店招牌等,讓學生養(yǎng)成“見字就認,不會認的字就問”的好習慣。這樣既使學生對所學字、詞加深記憶,以能產生想學字的強烈愿望;也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對學生的寫話奠定了基礎,讓學生懂得了:識字是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處處能識字,這真可謂是“一舉多得”。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源泉,有了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的積極性。但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漢語拼音時,總是采取教師讀——學生讀——教師再讀——學生再讀的模式。不僅枯燥乏味,學生也缺乏學習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要想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就必須讓課堂活躍起來。因此,創(chuàng)設較好的學習情景,提升學生情感體驗顯得極為關鍵。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濃郁的情感,通過美好的情景感染學生,方能讓學生產生認知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理解水平相結合,將課文中所闡述的內容與情節(jié),運用語言描述、實物演示、圖片再現、模仿表演以及音樂渲染等方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身臨其境,且自然而然地出現和課文內容相關的想象以及聯(lián)想,進而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與熱情。例如教師將生字卡制作成果實的形狀,將其懸掛于“果樹”上,通過采果實的游戲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積極主動地對字形加以記憶。
四、體驗實際生活,自主識字
人們通過長時間的生活實踐積累、總結出了漢字,漢字和人們的生活存在極為密切的關系,其來源于現實生活,同時又客觀且正確地反映現實生活。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識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經驗更加的豐富,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認識加以深化。調動學生課外自主識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使學生展示在現實生活中所識到的字,讓其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快感。例如對班級同學姓名的認識,教室中物品名稱的認識,對經常吃的點心和水果名字的認識,了解所學習課程的名字,等等。引導學生認識所熟悉環(huán)境中各種事務,是識字教學的有效工具。它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直觀感受,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漢字本源的了解,同時還有助于學生語文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因此,應該充分運用開放多變的環(huán)境,對識字的空間進行擴展,激勵學生在現實生活環(huán)境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漢字。
五、利用多樣的方式,在課外識字
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課本包含的東西實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牌、商品包裝袋、還有各種報刊雜志,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最好材料。讓學生收集起來,就成了他們自己喜愛的"課外識字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還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是學生識得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導學生制作了“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卡上,如果會畫畫,還可以配上相應的圖畫,然后裝進袋里。每周將字卡拿出來,認識上面的字。學生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學生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在低年級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識字的要領,通過觀察事物、結合生活經驗和實踐以及閱讀等方式強化識字訓練,讓低年級學生學會識字,提高識字能力,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觀形象的因素,利用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聯(lián)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主動性,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促進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從而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與理解,并傳授學生正確且科學的寫字方法,促進小學生識字、寫字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宏勝.試析小學語文低年級學段的識字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06.
[2] 侯竹和.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J].學周刊,2008.
[3] 陳林兵.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提升識字能力的策略探討[J].長江叢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