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念孫,字懷祖,號石臞,清代乾嘉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孫《山海經(jīng)》校本遞經(jīng)名家收藏,具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本文將對該書流傳過程進行考述。
關(guān)鍵詞:王念孫 《山海經(jīng)》校本 流傳考
王念孫校本《山海經(jīng)》為清康熙年間項絪群玉書堂刻本,書鈐“高郵王氏藏書印”“淮海世家”“涵芬樓”“涵芬樓藏”“海鹽張元濟經(jīng)收”“北京圖書館藏”等印。范邦瑾在《山海經(jīng)箋疏補?!び坝≌f明》中對校本的流傳情況做了簡要的說明。本文結(jié)合其他資料,對校本的流傳情況再做梳理。
項絪本《山海經(jīng)》為王念孫所得,以朱、墨二色進行批校,鈐“高郵王氏藏書印”“淮海世家”二印。校本至遲在1891年已為盛昱所收藏,費念慈曾用明吳琯《古今逸史》本《山海經(jīng)》過錄王校。校本有費念慈題記:“光緒十七年二月既望,從伯羲前輩假讀,用明吳琯本校臨一過。武進費念慈記?!鳖}記下鈐“費”“君直”印。光緒十七年,即1891年?!安恕奔词㈥胖?。君直是費念慈的字或號。民國初年,盛昱藏書散出,傅增湘將校本為張元濟購入涵芬樓,鈐“涵芬樓”“涵芬樓藏”“海鹽張元濟經(jīng)收”印。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著錄了校本,題“盛昱遺書,索十六元,壬子”。①傅增湘曾以吳琯本過錄王校,該書現(xiàn)藏國圖,跋云:“王石臞校本《山海經(jīng)》,壬子出于盛意園家,余為收入涵芬樓。今春過滬,假來因循……取吳本就其朱筆先為過錄……甲子七月十五日校畢。藏園記?!备翟鱿嬖谌勺幽昙?912年將校本為張元濟購入涵芬樓。范邦瑾認(rèn)為傅增湘在1911年為張元濟購得校本,但未列證據(jù),其說誤。
之后的流傳情況,張元濟在給鄭振鐸的書信中有交代。
振鐸先生大鑒:敬啟者,前月徐森玉先生由京返滬,交到王石臞先生手校項絪本《山海經(jīng)》一部。傳諭系由趙君斐云入官之書籍中檢得,因鈐有涵芬樓印記,仍還舊主,由傅晉生君交森玉先生帶到。弟一見書衣認(rèn)為故物,不知何以散出在外。先是編《燼余書錄》時,不見是書,故未列入。今合浦珠還,亟擬補撰提要附于錄后。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廿四日。②
范祥雍《山海經(jīng)箋疏補?!缝轫撚袕堅獫?、顧廷龍補的一篇題記,題記中也說明校本的流傳情況。
去年冬日,吾友徐森玉歸自北京,出示是書,云:鄭振鐸囑其交還余手。稱得自天水氏入官各書中。因有涵芬樓印記及余經(jīng)收章,必系由涵芬樓散出。余一見書衣,即認(rèn)為樓中故物。余編《燼余書錄》,原有書目,遍覓不見,故于《錄》中漏列,此必在日寇入侵以前即已散佚。樓中善本概不出借,不知何以入于天水手中?料必是典守之人胠篋而去者。又僅一冊,故不易察也。是書為傅沅叔在京為余購得者,書中有石臞先生手校眉批旁注殆遍。朱筆字鑒秀整,墨筆行草樸質(zhì),又多渴筆,審已高年病癃之后,兩校當(dāng)非同時所為也。繹其校例,一以本經(jīng)互校;一以它書所引,博稽異同,折衷己意。……諸如此類,考訂精碻,為郝氏《義疏》所未及,可補《讀書雜志》之遺。 一九五三年一月張元濟。
菊生先生命擬提要,因得過校一通。此文前七行為先生原稿,后余所續(xù)貂也。龍記。
謇案:疑至“兩校當(dāng)非同時所為也”句止。此系為顧起潛兄跋語。雍案:天水氏謂趙萬里。③
龍,即顧廷龍?!板馈奔赐蹂?,字佩諍。趙斐云即趙萬里。傅晉生,傅增湘長子。東方圖書館在1932年遭遇日軍戰(zhàn)火,此前校本已經(jīng)散出在外。1952年,校本歸還張元濟。張元濟“一見書衣認(rèn)為故物”“合浦珠還,亟擬補撰提要附于錄后”?!逗覙窃嫔票静菽俊纷硬苛小啊渡胶=?jīng)》,王石臞?!?,《補校》過錄的題記,或即“補撰提要”。
傅增湘過錄本《山海經(jīng)》的題記寫于甲子年,即1924年,此年王校本尚在涵芬樓中。1930年,趙萬里時任北平圖書館中文采訪組組長,曾至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東方圖書館參觀涵芬樓書藏二日。④臺灣傅斯年圖書館藏有一部陳鈍為傅斯年過錄王念孫校改的項絪本《山海經(jīng)》,書有傅斯年1934年寫的題記,云:“此趙斐云在涵芬樓所借懷祖先生校本,而驥塵為我過錄也?!雹輷?jù)傅斯年題記,趙萬里曾借閱校本;或因戰(zhàn)事,未能歸還。
校本歸還張元濟后,又有顧廷龍、王謇過錄王校。顧廷龍因撰寫提要而過錄王校。王謇以《四部備要》本《山海經(jīng)箋疏》過錄王校。范邦瑾認(rèn)為王謇從張元濟處借得原書過錄,但王謇過錄了顧廷龍的題記,卷一又繪“廷龍校讀”印,抑或是從顧處過錄,此事有待進一步考證。后張元濟又將校本捐給國家,藏于北京圖書館,即現(xiàn)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注釋:
①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659頁。
②張元濟:《張元濟全集(第2卷)》,商務(wù)印書館,2007年版,第520頁。
③郝懿行,箋疏,范祥雍,補校:《山海經(jīng)箋疏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頁。
④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13冊),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年版,第333頁。
⑤湯蔓媛,纂輯:《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題跋輯錄》(第1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8年版,第162頁。
(作者簡介:王志豪,男,碩士研究生,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語言學(xué)、文獻學(xué))(責(zé)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