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學習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學生每天課業(yè)繁重,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不斷降低。體育課程的開展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目前初中體育教學現(xiàn)狀并不是很理想,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對體育并不感興趣,寧可逃課去寫文化課作業(yè),也不愿在操場上進行鍛煉。為了改善這一狀況,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育課堂快樂學習,以此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快樂體育 教學模式 初中生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教師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認為體育是副科,沒有文化課重要,所以常常被文化課占用時間,減少了學生鍛煉的時間。再加上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的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學生,所以學生經常會無故不去上課,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體育技能也得不到提升,與體育課程的設計初衷相背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以快樂體育為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促進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從而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
一、增加師生互動,增強自主探究
師生互動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體育教學中增加師生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來調整教學計劃,這樣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因此,為了讓學生主動對體育知識進行探究,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融入快樂元素,讓學生感受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從而自主探究體育知識和技術,鍛煉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反應能力。同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增進師生感情,便于學生掌握和利用課堂知識,為接下來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例如,在學完《羽毛球》這一課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積極合作的精神,筆者與其他三名學生進行了雙打比賽。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和一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并在不斷地提示中共同對抗另一小組。除此之外,筆者還對另一個小組的打法進行了提示,使學生們能夠在比賽中掌握羽毛球的比賽規(guī)則和基本技能,并培養(yǎng)自身的抗壓能力,從而在比賽中體會體育活動樂趣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反應能力和合作意識,促進自身的成長。
二、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若想改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那么教師就應該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體育的意義,并將自身的潛力發(fā)揮出來,理解體育精神的內涵。這樣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積極學習體育知識,積極鍛煉,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例如,在學習《籃球》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靈敏、協(xié)調和速度等身體素質,筆者將游戲教學引入課堂,活躍課堂氛圍。將兩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之后小組之間進行“運球”接力賽。首先一個學生從起點開始運球30米之后返回交給另一位學生接力,用時最短者獲勝。在這種游戲中,既鍛煉了學生的速度,又鍛煉了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同時小組競賽還活躍了課堂氛圍。之后筆者又訓練了學生跨步拿球、伸臂撥球等動作,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內體會到籃球的樂趣,快樂學習。
三、豐富教學活動,提高體育技能
在體育教學中若只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對體育課程不再感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創(chuàng)新,利用豐富的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未知世界,并在不斷的訓練中提升自身的體育技能,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這樣一來,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通過體育活動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從而從容地迎接未來生活中的挑戰(zhàn)。
例如,在學習了《體操》之后,為了讓學生追求更加完美的形態(tài),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筆者組織學生組建了體操俱樂部,讓學生在俱樂部中與愛好體操的學生探討如何將體操跳得更加有美感,并在課下的鍛煉中提升自身的柔韌性和審美能力。為了檢驗學生的訓練結果,筆者帶領學生參加了市級體操比賽,在不斷地訓練中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體操動作,從而在體操中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將體操跳得更加完美,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為國家輸送專業(yè)的運動員而做出貢獻。總之,豐富的教學活動,改變了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態(tài)度,并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技能,從而快樂地成長和學習,為接下來的發(fā)展積攢能量。
綜上所述,快樂體育建立在以生為本的基礎上,教師制定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案,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能夠感受到體育知識的趣味,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養(yǎng)成自主探究知識的習慣,在練習中提升自身的體育技能。這樣一來,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有可以促進初中體育的教學發(fā)展,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敖瑞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04).
[2] 陳玲.優(yōu)化體育教學 強健學生體魄[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