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彤 宋彩玲 李媛媛
【摘?要】 目的:探討俯臥位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對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治療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預防性護理)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35例,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及恢復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86%<17.14%)、疼痛VAS評分[(2.31±0.54)分<(4.02±0.61)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38.81±3.18)分<(49.15±3.29)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37.42±2.69)分<(49.35±3.41)分]相對更低(P<0.05),而患者對于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97.14%>77.14%)相對更高(P<0.05)。結論:俯臥位并發(fā)癥的預防性護理對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的治療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脊柱外科手術;俯臥位;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干預
在脊柱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患者術后恢復期長,治療恢復期間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風險。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會導致患者恢復進程的延緩,增加患者的痛苦,進而影響其預后。為了有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脊柱外科手術治療期間,每個步驟、環(huán)節(jié)的操作都應做到精細化和規(guī)范化,盡可能降低手術風險。該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脊柱外科手術中的麻醉方式、體位擺放,分析其對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影響。在脊柱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一般采取全身麻醉及俯臥位,由于手術時間較長,患者的面、胸、腹部持續(xù)受到壓迫,影響其皮膚、呼吸循環(huán),嚴重時則會造成損傷,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防范[1]。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俯臥位并發(fā)癥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在手術治療恢復期間,分別接受預防性護理(35例)和常規(guī)護理(35例),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0例和15例;最高齡66歲,最低齡39歲,平均年齡(48.15±4.38)歲。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9例和16例;最高齡68歲,最低齡38歲,平均年齡(48.52±4.24)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在手術治療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經全麻后,取俯臥位。在體位擺放的過程中,在恥骨聯合處、雙肩、兩側肋邊緣、左右髂骨以及肩部放置不同材質的枕墊,根據手術的具體操作,調節(jié)枕墊的高度,上肢自然垂放在托臂板上固定,并對其臀、腿等部位進行固定操作。而觀察組患者在經過全麻后,取俯臥位,體位擺放同對照組,接受預防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呼吸、循環(huán)護理:使用俯臥位墊,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胸、腹部在術中承受的壓力,調節(jié)好空隙,為患者的胸、腹部位創(chuàng)造移動空間,使胸廓保持自然的狀態(tài),胸腹部均可以正常擴張,維持呼吸的正常。通過對俯臥位墊的調節(jié),避免胸、腹部長期受到壓迫,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皮膚護理:對于局部受壓部位的皮膚,應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敷貼康惠爾敷料。然后將海綿墊墊在膝蓋、肋骨以及棘突等部位,用于緩解局部受壓皮膚承受的壓力,進而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3)頭面部護理:在頭面部護理中,使用手術膜、凡士林無菌紗布、眼膏,用于保護其前額皮膚、眼部以及顴骨,減小頭面部承受的摩擦力和壓力,避免受到損傷。另外,手術過程中需要移動患者身體時,應該在脊柱部位做好支撐與保護,避免在移動過程中造成脊髓損傷。
1.3?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
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疼痛癥狀及心理狀態(tài)
見表3。
3?討論
脊柱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脊柱退變性疾病、脊柱創(chuàng)傷以及脊柱腫瘤等疾病,起到減壓、矯正畸形的作用,提高脊柱結構的穩(wěn)定性,促進其功能恢復。脊柱外科手術的操作難度較高,對于執(zhí)術者的技術水平有著嚴格的要求。在臨床治療中,脊柱外科手術一般選取俯臥位,便于進行手術操作。但是在長時間的手術過程中,其局部受壓部位會受到損傷,容易引起脊髓神經損傷、呼吸循環(huán)受限以及壓瘡等并發(fā)癥[2]。針對脊柱外科手術俯臥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減輕其頭面部、胸、腹、膝蓋等部位在術中承受的壓力,避免造成皮膚損傷,維持良好的呼吸循環(huán)狀態(tài),加強對脊柱穩(wěn)定性的保護,為患者的術后恢復提供支持[3]。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經過預防性護理干預后,2.86%的觀察組患者出現呼吸循環(huán)受限的情況,97.14%的患者對護理效果感到滿意,在術后恢復期間,患者的疼痛VAS評分為(2.31±0.54)分,焦慮狀態(tài)SAS評分為(38.81±3.18)分,抑郁狀態(tài)SDS評分為(37.42±2.69)分。經常規(guī)護理后,2.86%的對照組患者出現脊髓神經損傷,8.57%的患者出現呼吸循環(huán)受限,5.71%的患者出現壓瘡,77.14%的患者對護理效果感到滿意,在術后恢復期間,患者的疼痛VAS評分為(4.02±0.61)分,焦慮狀態(tài)SAS評分為(49.15±3.29)分,抑郁狀態(tài)SDS評分為(49.35±3.41)分。
綜上所述,在脊柱外科手術中開展預防性護理,降低俯臥位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為患者的術后恢復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 謝渝曉.疼痛護理在脊柱外科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08(04):149-151,185.
[2] 桑小蘭.循證護理在預防神經外科手術側臥位并發(fā)癥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8,38(01):114-115.
[3] 蔣洪霞,李青荷.脊柱外科手術俯臥位及其并發(fā)癥的循證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