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的選材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對文章中心起到支撐、充實、美化的作用。然而對于許多語文教師來說,評價作文選材卻是極難量化的一部分工作,甚至相比較作文審題立意來說,評價作文選材極其容易被忽視。本文將從語文教師評價作文選材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來研究,即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選材時須要注意學生選材組材是否切題、是否充分、表達是否流暢、是否新穎這幾個“問題”,旨在幫助語文教師更好地量化評價學生的作文選材,使得評價作文選材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關鍵詞】選材切題;選材充分;流暢程度;選材新穎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的審題立意和選材組材二者彼此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起學生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人性文本。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是否立意準確后,需要結合學生作文中心立意評價學生作文的選材組材,也就是教師在評價作文選材時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切題?(2)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充分?(3)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表達流暢?(4)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新穎?
一、密切聯(lián)系論點,選材須切題
教師評價學生作文選材須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即“教師怎么評價選材是否切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明確兩點,一是選材與作文所給材料中心是否吻合,二是材料是不是在題目限定的選材范圍內(nèi)。也就是說,首先要解決方向的問題,我們需要密切結合作文所給材料的中心立意來考查學生的選材,同時追問學生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遵循著既定的方向來評價學生的選材組材。在學生能做到準確立意的情況下,教師應該按照以上兩個步驟來評價學生作文的選材是否切題。但是當學生在立意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偏差之后,教師也需要適當考慮,學生依據(jù)自己的主觀性所確定的立意和選材,即教師根據(jù)學生自己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限定詞”對學生進行選材方面評價,主要看學生自己的選材能否充分、流暢、新穎地論證自己這一論點。如果可以,在分數(shù)上是可以適當補救的,但絕不會高于準確立意基礎上合理選材組材的學生的成績。以哈爾濱市一所重點中學2018高一學年期中考試作文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人向他祝賀說:“瞧他多么健壯,將來一定會成為像你一樣的體育明星?!必惱犃瞬患偎妓鞯鼗卮鸬溃骸八锌赡艹蔀橐幻麅?yōu)秀的運動員,但是絕不會有我這樣的成就,因為他現(xiàn)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的時候卻是非常貧窮的?!?/p>
全面理解材料確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論證中心:
貧窮,可以帶給人先天的競爭意識。
貧窮,也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
從中可以看出如果學生作文選材緊密切題,即圍繞立意關鍵詞語“貧窮”和“競爭”兩方面,在此基礎上所得分數(shù)可能要更高一些,相比較單純地圍繞“競爭”這一個方面來選材組材的文章其分數(shù)可能要稍低一些。對于后者來說其第一步本就沒有扣住“選材要與作文所給材料中心相吻合”這一要求,所以更應該傾向第二點評價要求,即“這類材料是不是在學生自己題目限定的選材范圍內(nèi)”也就是考慮其選材有沒有密切結合“競爭”這一個方面,如果這一點都沒有做到,那么此類作文很有可能傾向于低分作文。
二、有效論證論點,選材須充分
在對學生的選材是否切題準確評價后,教師須要注意第二個問題,即“考查學生作文選材是否充分”。對于選材是否充分不能僅僅憑借選材數(shù)量來判斷,當然選材數(shù)量也是一個衡量的標準。具體來說需要評價學生選材的數(shù)量、選材的廣度、選材的深度等幾方面。作為最容易量化的選材數(shù)量,究竟一篇文章多少選材數(shù)量比較合適呢?我們還以上文提及過的作文的評分標準為例:
作文評分規(guī)則:
論證中心:
貧窮,可以帶給人先天的競爭意識。
貧窮也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
1.立論準確前提下,46分起評;
2.思維鏈條明晰連貫,48分起評,否則44分起評;
3.事實論據(jù)大段鋪陳,事例過少,酌情扣2—6分,若全文只一個事例,文體混淆,按跑題處理,36分起評;反之,在起評分基礎上加分;
4.道理論證缺乏,酌情扣2—6分;反之加分;
5.語言表達:一個病句扣1分,兩個錯別字扣1分。
6.少于8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殘文,少結尾扣5分,正文論述過程不完整酌情扣分。
7.卷面不清晰,書寫潦草應酌情扣分。
從第三條和第四條“事實論據(jù)大段鋪陳,事例過少,酌情扣2—6分,若全文只一個事例,文體混淆,按跑題處理;道理論證缺乏,酌情扣2—6分,反之加分”可以看出,事例過少,不僅會扣分,而且也是跑題作文的表現(xiàn)之一。全文的事實論據(jù)不能少于2個,道理論據(jù)也不能少于1個,這是滿足作文選材最基本的數(shù)量。從選材的廣度來說,學生作文選材不要局限于所學教材,應該放出眼光,從多個方面汲取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選材廣度上,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教材的掌握情況,還應該透過選材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文學讀本、報紙雜志、新聞時事等平時的積累情況。在選材的深度方面,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選材的個性化處理,對同一選材或相似選材,學生能從選材中挖掘出什么?能透過選材看到什么?能借助選材表達什么?學生如果能做到透過現(xiàn)象看到更深層次的本質(zhì),那無疑即使是普遍平實的選材也能做到充分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因此,教師在評價選材是否充分時,對于選材的數(shù)量、選材的廣度、選材的深度都需要衡量。
三、整體規(guī)劃全文,表達須流暢
在評價作文選材切題、充分之后,教師評價學生選材組材須要注意的又一問題即“流暢程度”。從全文布局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注意學生整篇文章選材組材的流暢程度,即各部分選材在緊密結合中心論點的情況下,各部分選材在組織安排上有沒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如組材上的“由淺處到深處、由整體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由古代到現(xiàn)今、由大處到小處”等等,如果學生按照這樣的組材脈絡來行文,無論是對學生日常寫作中思維的訓練還是在教師評價作文的環(huán)節(jié)上都是有益處的。學生思維清晰,行文組材流暢,教師作文評價的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從每一段材料安排的角度來看,即這一段材料能否準確有力地論證本段的分論點,無論是作為道理論據(jù)還是事實論據(jù),都是密切結合每一段的分論點再進一步論證文本的中心論點的,所以每一段的選材組材要貼近這一段的主要論點,要看二者的融合程度。從遣詞造句的角度來看,教師也要留心學生在選材組材時的語言表達,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扎扎實實的語言是基本功,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對于一段材料中的字、詞、句、篇、標點符號、書寫格式等細節(jié)方面也需要進行適當評價。學生作文行文結構清楚,段落聯(lián)系緊密,語言表達流暢,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高標準要求自身提高自身的過程,對于在浩如煙海的試卷中掙扎的評卷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心情舒暢、樂以忘憂的過程。
四、巧妙修飾全文,選材須新穎
評價學生作文選材須要注意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選材是否新”?!靶隆奔床牧硝r活生動,不落俗套,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之所以把選材的“新”放在評分標準的最后,是因為它對作文選材起到的是重要的輔助作用,一篇作文的選材只有在切題、流暢、充分的基礎上,“新”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否則,即使選材再新穎獨到,如果連最基本的“切題”都沒有做到,那么它只能是沒有實際價值的華麗而虛無的空中樓閣。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選材的“新”不能單純以時間來定義,還應該綜合考量選材為學生所用的頻率和對選材言語上的再造。教師在評價學生選材的新穎程度方面,首先要看選材是否與時俱進,貼近現(xiàn)實生活,這是從時間維度來說。其次要看學生選材的使用頻率,鮮為人知的選材自然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當下的選材主題因為太過廣泛流傳已經(jīng)和屈原、李白、杜甫等材料一樣,處于被學生用爛了的狀態(tài)。當然,這些被用爛了的選材就注定被貼上“死氣陳舊”的標簽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要考查學生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功力了,例如學生對于屈原相關材料進行適當?shù)恼Z言加工表述為“屈原忠君愛國的淚水從郢都留到了汨羅江”遠比簡單鋪設屈原的人生經(jīng)歷要給人以更多的新鮮感。但前提還是學生能夠抓住選材的核心和關鍵點,也就是選材能夠切題、流暢、充分。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師才能進一步評價學生作文選材的新穎程度。
總的來說,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選材時須要注意學生選材組材是否切題、是否充分、表達是否流暢、是否新穎這幾個“問題”。選材切題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評價方向,選材充分是在選材切題之后需要全面考量的評價范圍,表達流暢是在二者基礎上評價高度的進一步提升,而新穎則是在三者基礎上錦上添花。語文教師依據(jù)這樣具體評價的要求進行操作,在評價作文選材方面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有助于實現(xiàn)作文選材評價的 量化。
參考文獻
[1]王元華.流暢度,作文教學必須引進的維度[J].懷化師專學報,2001(1).
[2]張曉燕.淺談作文如何選材[J].寫作教學,2009(5).
[3]李燕.作文選材“六宜”[J].寫作教學,2010(7).
[4]卓益民.略談中學生作文選材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5).
[5]冷繼英.把握選材十法 充實作文內(nèi)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7).
[6]馬偉平.注重思維培養(yǎng),提升選材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8(10).
作者簡介:蘇佳岐,1995年生,黑龍江省賓縣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