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摘 要:2018年5月首屆世界會計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CFO大會在浙江召開,會上討論了人工智能現已快速在會計行業(yè)里發(fā)酵,從電算化、云端化走向財務智能化,作為新興財務管理的基石,智能財務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標識。企業(yè)應構建起連通、集約、自動、高效的智能化財務體系。本文闡述了智能財務的涵義以及優(yōu)勢,智能財務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財務信息造假得到了有效控制,減少傳統會計崗位人員的需求。分析了智能財務體系運用過程中出現的會計信息的安全性、數據分析的局限性、運營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時代;財務會計;智能財務
一、智能財務的涵義
智能財務是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它利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以及財務管理理論,搭建由財務專家、智能軟件和硬件共同組成的一體化智能系統,可以消除業(yè)務部門、財務部門與稅務平臺等長期形成的信息和管理壁壘,將分析數據導入系統模型,通過智能機器和財務專家的共同協作,得到企業(yè)各項財務管理活動的經營診斷報告,為企業(yè)提供全方位的會計核算、財資管理和金融服務。同時要求財務人員要不斷提升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對智能財務體系不斷進行探索和學習,從而大大提高企業(yè)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實際工作中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在企業(yè)日常的財務核算中,一方面,財務人員只需要登錄會計專業(yè)軟件進行相關事務的選擇或者審核,對當月發(fā)生的各項經濟業(yè)務都能及時的進行賬務處理,期末系統會根據已經填制的各項數據匯總自動生成相關報表,相較傳統會計進行手工填制憑證和編制報表要及時得多。另一方面,在進行傳統會計賬務處理時,會計人員手動填錯賬是常有的事,雖說現在的財務信息化系統也需要手工錄入一些數據,但是當錄入出現錯誤時系統會給予提示,因此,大大降低了數據出錯的概率,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2)財務信息造假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提高及時性和準確性的基礎上,智能財務在會計行業(yè)中的應用還可以相對防范財務信息造假。在專業(yè)的會計軟件操作系統中,每一位登錄系統的人員都會有唯一的賬號、密碼和自己的權限,分工明確,而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中存在財務崗位相容十分嚴重的現象。因此,在中小企業(yè)推廣智能可以清晰劃分每個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從而有效遏制信息的人為造假。但智能財務也不可能完全杜絕財務造假,畢竟大部分工作在系統中完成,每個人進入系統完成自己職能范圍內的工作,關鍵是系統最終還是由人來控制的,還不能應對管理層凌駕于會計人員之上的內部操縱現象。
(3)減少傳統會計崗位人員的需求
伴隨著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yè)的推廣應用,企業(yè)對傳統的會計崗位人員需求越來越精簡。時至今日,會計電算化已在各類企、事業(yè)單位財務核算中靈活運用,簡單的填制會計憑證和核算工作已由人工智能替代,智能財務解決了許多當下重復式的財務工作中存在的痛點,智能財務可以自動、快速處理許多本來需要人工處理的工作,為會計的雙手松綁。因此,這些崗位上的財務人員就不斷減少了。
二、智能財務體系運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會計信息的安全性有待完善
人工智能引入財務工作,需要它能及時、快速的獲取市場數據并準確將其轉化為對領導者有用的決策信息,同時也要確保其在運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現階段各類會計電算化系統都是以電子形式對會計主體的各種財務數據進行保存,數據容量大,保存方便易于查找和使用等,但系統要是沒有做好充分的防護隔離措施,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遭受來自網絡平臺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攻擊,致使企業(yè)的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財務數據有可能被病毒感染而無法正常打開,以及相關會計信息發(fā)生外泄,情況嚴重的話還會造成企業(yè)重大商業(yè)機密的泄露。因此,在財務工作過程中推行智能財務體系,會計信息的安全性仍然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和檢驗。
(2)數據分析的局限性
目前財務智能只是替代了一些重復機械的財務工作,要形成最終結果的預測和結論的認定,仍需要財務人員對系統處理的數據和報表所傳達的信息進行解讀,再轉化為對企業(yè)經營有用的決策,并未真正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智能財務體系是財務專家和其他人員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理論不斷更新和改造而構建的,用來模仿財務會計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和運用,但模仿和實際操作還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實際運用中仍會碰到無法辨識和判斷不準確的問題。
(3)投入及運營維護成本較高
企業(yè)實施財務智能化,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無縫連接,通過升級財務軟件獲取增值服務可以打通財務操作平臺與稅務局后臺的數據關聯,實現一鍵報稅和交易的透明化,流程自動化和數據真實化。但搭建這樣一個體系,同時要求硬件和軟件的投入,這需要占用大量資金。就拿一個集團企業(yè)來說,引進一個智能化操作平臺,根據客戶和軟件模塊按年付費,加上維護升級費一年就高達上千萬,對于普通中小企業(yè)而言,業(yè)務或許沒有集團企業(yè)涉及的多,但需要的模塊一個都沒少,全年運營費用分攤也要幾十萬,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后期若持續(xù)推進智能化,有可能還要購置機器人等各類高科技產品,投入就是不斷的增加,這也是制約智能財務體系在全社會推廣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全面推進智能財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1)提高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對策
首先要強化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意識,其次要健全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制度,設定各財務人員操作權限,實行用戶權限分級和授權管理,使每個操作員進入系統都必須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口令,同時要遵循職務不相容的原則,數據錄入人員不能兼做審核人員,從而避免操作失誤,方便及時查詢非法用戶入侵和正常登陸用戶越權使用系統的情況。最后就是設立電子屏障防火墻,對跨越網絡邊界的信息進行過濾,防范外部非法訪問,結合病毒防治技術和數據加密技術,防止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
(2)加快財務人員角色轉換
財務人員和智能財務在發(fā)展道路上是一種相互依賴和并存的關系,智能體系的完善離不開財務人員的集體智慧結晶,在此趨勢下就應加快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需要財務人員掌握多維度和多層面的思考能力,這些是都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其中涉及大量的職業(yè)判斷(計劃預測、內部控制、投資分析等)和審計業(yè)務的會計估計。所以大部分財務人員不應停留在以前的簡單會計核算和分析的工作,轉變自己傳統的職業(yè)發(fā)展觀,努力學習管理會計和審計業(yè)務等方面的內容,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名復合型會計人才,來彌補智能財務體系在企業(yè)財務分析中的短板。
(3)降低智能財務體系運營維護成本的方法
智能財務體系通過物聯網、云平臺等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企業(yè)內外的全連接、大共享。在大中型企業(yè),可以設立財務共享中心,當規(guī)模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可以保留跟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業(yè)務相關的少部分人員,將其它崗位的財務工作可以全部外包,減少智能財務系統用戶數量和軟件模塊,保留重要的模塊,簡單數據操作和報表模塊由外包財務公司生成數據;對于小型企業(yè)就直接將財務工作外包,這樣對財務人員的需求就會減少,從而降低了人力成本。但從長遠看,智能財務體系的運營維護成本一定會朝著社會化,普及化的方向發(fā)展,讓每個企、事業(yè)單位都能靈活運用于產業(yè)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四、結語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yè)智能財務體系的發(fā)展是一項逐步推進和持續(xù)改進的系統工程,想要實現企業(yè)戰(zhàn)略落地,促進企業(yè)經營管理的敏捷性、實時性,財務會計需要轉型到以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領域,推動業(yè)務創(chuàng)新,價值創(chuàng)造一體化,提高企業(yè)的精細化管理和市場競爭力。通過智能財務體系,我們也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驅動企業(yè)管理模式的變革,智能化、自動化的財務平臺將為企業(yè)管理帶來全新的體驗,助力企業(yè)實現價值創(chuàng)造及管理升級,開啟信息化財務管理智能之旅。
參考文獻
[1]李斐然. 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內部審計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7(11):74-75.
[2]王曉英. 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問題淺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9):61-61.
[3]呂欣. 淺談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6(9):244-244.
[4]章小青. 大數據時代下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型[J]會計師,2016(21):17-18.
[5]陳虎. 基于共享服務的財務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6(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