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冷子花 于奎花
[摘? ? ? ? ? ?要]? 目的:尋求最佳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方法:隨機抽取2016級護理專業(yè)3個班級作為試驗組,3個班級為對照組。樣本量為332人。對照組沿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授課,試驗組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結論:試驗組的教學形成線上—線下—線上全閉環(huán)混合教學模式,并且該教學方法能夠替代教師的基礎知識教學,教師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生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在此過程中,試驗組學生的成績較對照組也得到了更大提高。
[關? ? 鍵? ?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職;護理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6-0026-02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理論知識相對較為簡單,技能操作一定要標準、嚴謹,并能夠對接臨床。但常規(guī)教學方法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教師示教后,很多細節(jié)學生容易遺忘,嚴重影響了技能操作的質量。所以,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目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智能終端訪問互聯網。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1]。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學習。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基礎知識的學習放在線上(課下),而把技能形成過程中整合和熟練的環(huán)節(jié)放在線下(課上),大大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一、研究對象
(一)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6級護理專業(yè)中的3個班級作為試驗組,3個班級為對照組。樣本量為332人。試驗組165人,其中女148人,男17人,平均年齡(16.91±0.12)歲。對照組167人,其中女152人,男15人,平均年齡(17.03±0.22)歲。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兩組學生在年齡以及入學中考成績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二、研究方法
(一)線上—線下—線上全閉環(huán)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育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為我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提供了可行條件,我校各班級平均60人左右,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實施教學。
1.挑選班級助教,借助教學資源平臺實施線上學習
教師根據自薦、擇優(yōu)的原則,從班級學生中挑選6名優(yōu)秀助教,共同負責組織班級學生線上課程的自主學習,同時建立班級QQ群或微信群,依托教學平臺,為線上線下教學任務的開展提供保障。
2.同專業(yè)教師組成團隊加入學生QQ群或者微信群
在班級助教不能正確解答問題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 給予引導,并適時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
3.大班授課轉小班小組討論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大班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30人小班,5個小組討論的教學形式,每組成員6人,其中1人擔任組長,2人擔任匯報員,2人擔任操作員,1人擔任拍攝員。職務每項操作或每個學習單元輪換一次。
4.實行線上—線下—線上全閉環(huán)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線上,班級助教組織引導學生的線上課程自主學習,完成線上視頻、微課觀看、在線測試以及相關問題的線上討論。教師與班級6名助教可以采用統(tǒng)一團體答疑或單獨學生指導兩種形式為線上學習者解惑。
在線下,課堂授課前,教師通過QQ群或微信群提前公布線下教學討論專題,安排學生分工協(xié)作完成線下課堂討論課的準備工作。教師根據線上線下授課實際情況作靈活調整與安排,保證學生對知識把握得全面和深化。
5.成績考核
總成績=線上成績50%+線下成績50%,線上考核標準為“系統(tǒng)測評50%+在線討論30%+同伴互評20%”。
(二)實施方法
兩組均于第二學期開設護理學基礎課程,授課采用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教學大綱,統(tǒng)一教師。其中,對照組沿用常規(guī)教學法授課;試驗組采用線上—線下—線上全閉環(huán)混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線上,教師利用教學平臺,以案例教學、視頻導入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學習內容。教師制作或選擇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最相符的教學微課及視頻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內容觀看,并使用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實現移動學習的愿望。線下,則用來解決重難點問題,如深化概念、技能形成、參與合作性學習等。試驗組的教學形成線上—線下—線上全閉環(huán)混合教學模式。
(三)研究結果的評價方法,課程結束后,理論考核統(tǒng)一由教務處教師出題,同年級的任課教師不能參加監(jiān)考
技能考核的評委均是從各大醫(yī)院聘請的護士擔任??荚嚱Y束后,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的差異,并和授課教師以及學生座談,填寫調查問卷并討論該教學模式的優(yōu)劣。
三、結果
(一)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期末考試理論和技能成績比較(見表2)。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能和理論成績有明顯差異(P<0.001),且試驗組的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
(二)課上進行基礎知識講解的必要性
分析護理學基礎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技能的形成過程。技能的形成包含定向—模擬—整合—熟練四個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課堂定向和模擬的環(huán)節(jié)放在課上,而把整合和熟練的環(huán)節(jié)調整至課下。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正好相反,將定向和模擬的環(huán)節(jié)放在線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反復學習,而把整合和熟練的環(huán)節(jié)放在線下,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及點評,從而解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難。
通過教師調查問卷顯示,教師在這一年的教學過程中,72%的教師提出備課的任務比以前有所增加,包括微課制作、視頻錄制等,但83%的教師表明,教師確實從基礎簡單知識的講解中解放出來了,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技能形成過程中。座談中,教師反映,第一年實施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的工作量確實加大,但是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只可將之前錄制的內容進行更新或稍加修改即可。所以,教師普遍認為這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加有效地對接臨床需求。
學生調查問卷顯示,65%的學生表明,他們真正學到了知識,技能的學習不再是停于表面,而是更加深入和細致。而且學習成績稍弱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隨地學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62%的學生還希望教師繼續(xù)用這樣的方式上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中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四、討論
(一)線上線下時間的分配
中職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科目較多、學業(yè)內容繁重。目前試驗階段,我們考慮中職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沒有占用學生過多的自由時間,將線上和線下的學習安排以傳統(tǒng)課堂時間為主。讓學生有一個適應本學習模式的過程,學生完全適應之后,我們會將線上的時間適時地安排到傳統(tǒng)課堂的課下進行。整個線上和線下時間的調整將根據具體的授課內容的大小安排。
(二)學生在線學習內容的管理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之前,很多教師擔心學生玩手機耽誤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目前的做法是學生分小組上課,每組6人,選1人為組長,2人為匯報員,2人為操作員,1人為拍攝員,角色每個學習單元調整一次。線上的學習也是以小組作為一個學習的單元。組內互相監(jiān)督、組間互相競爭,營造一種力爭上游的學習氛圍。
(三)大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我校學生較多,每班60人左右,為了更好地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我們把班級分為兩個大組,每組30人。每個大組中又分為5個小組,保證每組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自己的目標。
綜上所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適合中職學校教師和學生需要,將教師從傳統(tǒng)的課堂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參與到技能教學中。而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成績都有了大幅提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值得在中職學校專業(yè)課中推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倪志華,楊麗坤,張晗,等.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86-87.
[2]梁俊燕,曹梅琴.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3,22(12):936-938.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