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琦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強調(diào)了“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zhì)”,計劃能力也是學習品質(zhì)中重要的一項,大班幼兒學習跳繩這項活動是一個鍛煉計劃能力很好的項目,通過制訂、執(zhí)行跳繩計劃,可培養(yǎng)幼兒的計劃能力。幼兒在學習跳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本文采用觀察法、訪談法、內(nèi)容分析法,對大班幼兒跳繩活動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找出逐漸提高幼兒計劃能力的方式和策略。
幼兒其實對“計劃”并不陌生,在中班上學期班級開展了一次去植物園捉昆蟲的活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集體制訂了一份“捉蟲計劃”。在已有捉蟲計劃的經(jīng)驗下,幼兒對“計劃”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確了計劃的定義,為制定跳繩計劃做了鋪墊。
初次制訂跳繩計劃時,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圖書《歪歪兔學跳繩》,書里介紹了歪歪兔學會跳繩的“訣竅”,還有一張歪歪兔制訂的跳繩計劃。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對跳繩這項運動充滿了興趣,也想趕緊學會跳繩。于是,幼兒也像歪歪兔一樣為自己制訂了一周跳繩計劃,跳繩計劃的內(nèi)容包括日期、目標數(shù)量和練習時長。
幼兒制定花樣跳繩計劃時,計劃上只寫了數(shù)量,沒有注明跳繩方式,那么如何在目標中區(qū)分跳繩的方法呢?經(jīng)過教師和幼兒的集體討論,幼兒制定新計劃時運用了前書寫的形式,圖畫代替文字讓跳繩計劃內(nèi)容更加清晰、工整。
對于目標數(shù)量的制定,幼兒也有了各自的調(diào)整。龍龍(男)給自己定了“反跳20個”的目標,雖然每天按計劃堅持練習,但本階段結束后他卻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于是,他在下一階段的計劃中把目標改成了10個,給自己降低了難度。因為沒有完成目標,多多(女)決定學習另一種較為簡單的新方法:跨跳。可見,在多次制定計劃和練習過程中,幼兒已經(jīng)能對自己的計劃有一些反思,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調(diào)整。
學習跳繩初期,班里有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已經(jīng)能夠做到雙腳連續(xù)跳繩,但是果果(男)雙腳連續(xù)跳繩時動作不夠連貫,可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學會了雙腳連續(xù)跳,并將目標定得很高。后來全班幼兒和老師把果果的跳繩視頻和已熟練掌握連續(xù)跳的小朋友的視頻做對比,大家一起幫助果果找問題。通過視頻的對比,果果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并適當降低了自己的目標。很快,他就學會了雙腳連續(xù)跳繩,并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完成了自己的跳繩計劃。
跳繩的熱情持續(xù)上升,一場元旦親子跳繩競賽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彥彥(男)在競賽前還沒有掌握跳繩的技巧,對自己有些沒信心,總是垂頭喪氣的。老師發(fā)現(xiàn)彥彥的情況以后,及時查看了他的跳繩計劃,指導彥彥修改了他的計劃。老師在計劃中增加了跳繩動作分解的部分,便于彥彥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修改計劃以后,彥彥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下終于在運動會前一天學會了跳繩。比賽結束后,雖然彥彥沒有拿到金牌,但是小伙伴們都看到了他的進步,圍著他說“彥彥你真棒”,并給他鼓掌,彥彥的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老師也鼓勵他說:“彥彥,你的計劃制定得真棒!”之后,彥彥也學會了制定計劃,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更有助于幼兒計劃能力的培養(yǎng)。阿天(男)本階段也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他分析自己未達成計劃的原因是體育鍛煉時間都用來踢球了。班級開展小型座談的時候,阿天爸爸了解到班級開展跳繩活動對幼兒計劃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又聽說很多小朋友都能跳到近百個,便與阿天共同制定了計劃,并提醒阿天每天都按照計劃執(zhí)行。在爸爸的陪伴和支持下,阿天在后一階段的練習中不僅學會了跳繩,還逐漸喜歡上了跳繩。
從第一次制訂跳繩計劃,到現(xiàn)在有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全班30名幼兒已全部掌握跳繩這項運動,有的可以雙腳連續(xù)跳繩上百個,還有的會單腳跳、反跳、雙飛、合作跳繩等。本次班級開展的跳繩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身體,給幼兒帶來了歡樂,更培養(yǎng)了幼兒的計劃能力和自我評價反思能力,對幼兒終身的生活與學習都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