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摘 要】誠信是社會轉型中不變的道德品質,加強高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有序運行的本質要求,更是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以忠誠、敬業(yè)、言信為核心,通過營造誠信社會的大環(huán)境、營造誠信校園的小環(huán)境以及營造誠信個人的微環(huán)境來加強誠信文化建設。
【關鍵詞】高職校園;誠信;氛圍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具體表現(xiàn)
高職院校一向注重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教育,絕大部分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好的,其思想道德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勢,道德品質也開始分化,少數(shù)大學生身上也出現(xiàn)了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集中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習誠信缺失
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誠信缺失主要包括:一是抄襲作業(yè)。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做起作業(yè)來兩眼發(fā)直,為了應付老師,避免扣分,抄同學作業(yè)已是大學生群體中的普遍現(xiàn)象,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學生干脆找要好的同學替自己抄作業(yè)。二是替同學應“到”。這種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合班上課時,有些學生認為班上人數(shù)很多,教師不可能認識每個人,于是經(jīng)常發(fā)生代別人應“到”的事情,事后詢問這些學生時,他們并不認為是一種羞恥的行為。三是考試作弊?!捌綍r不努力,考試靠舞弊”已在高校不是什么新鮮事,舞弊以前只是個別現(xiàn)象,而現(xiàn)在是群體現(xiàn)象。
2.生活誠信缺失
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拖欠助學貸款。為幫助貧困學子順利修完學業(yè),國家推出了助學貸款。但這項工作在一些地方推行得并不盡如人意。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大學生畢業(yè)后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時甚至根本不愿意歸還銀行貸款,從而大大增加了銀行的風險,使銀行向大學生放貸都要三思而后行。二是開具虛假證明騙取特困生補助。有些學生家庭并不困難,但“抱著不要白不要”的心理,在家鄉(xiāng)開個假證明交給學校,就堂而皇之地領取特困補助金,這無形之中阻礙了其他貧寒學子的特困生補助之路。三是欠交學費。在高職院校畢業(yè)班收繳學費已成了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在欠交學費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的確家庭困難,沒有錢。但是也有的是追求高消費,或者是盲目攀比,不惜買高檔手機、品牌服飾,成天出入餐館,抽高檔香煙等等,最后交學費只能變?yōu)榭照劇K氖翘搱髮W費。有些學生不惜向父母撒謊,虛報學費,令父母很是惱火。
3.就業(yè)誠信缺失
有些大學畢業(yè)生為了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過分夸大簡歷、偽造獲獎情況,有人把別人的過級證書、優(yōu)秀學生干部獎狀、技能競賽獎狀以及發(fā)表過的文章進行技術處理,搖身一變就成了自己的“輝煌履歷”,冠冕堂皇地交給用人單位。有些用人單位在畢業(yè)生招聘會上收到大學畢業(yè)生自薦表中,發(fā)現(xiàn)竟有幾個人同時為一所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幾個人同時為某班的班長。一些學生在推薦書上會夸大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考試成績,特別是夸大外語水平。有些學生在校期間壓根就沒當過班干部或校級干部,也填上個什么“長”。面對這些“水分頗多”的履歷,一些用人單位發(fā)出了“大學生誠信何在”的疑問。同時有些畢業(yè)生才剛剛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就找各種借口到單位提前支取工資,可領到錢之后,“黃鶴一去不復返”了,更有些大學生帶走用人單位的研發(fā)資料和新產(chǎn)品的技術,來個“集體嘩變”,使用人單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二、校園誠信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誠信文化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zhàn)略任務。誠信文化建設既依賴于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提高也取決于大學生成才成長環(huán)境的熏陶和外在強有力的規(guī)范以及制度的構建等等。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營造校園誠信文化氛圍
“立志、樹德、做人”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根本任務,高校既要讓學生努力成才,使大學生走出校門能有事做,能找到適合自身的工作崗位,那是生存之道,但是在學會做事之前首先要學會做人,那是生存之本,因此,高校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加強誠信教育。但是校園誠信文化建設不能光做表面文章,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校園誠信文化的建設,如充分利用學校的網(wǎng)頁、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輿論宣傳陣地,開展讀書活動,舉辦報告會、經(jīng)驗交流會,組織征文、討論、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開展道德評價。在校園開展“誠信月”活動;同時在年級、班級、寢室、大學生群體當中開展“誠信年”、“誠信班級”、“誠信寢室”、“誠信個人”的評比活動;充分利用民主生活會討論學生身邊的“誠信典型”和“不誠信典型”,對“誠信典型”要在校園進行廣泛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鼓勵,對“不誠信典型”要進行批評教育,甚至給予相應的處罰,只有這樣才能在校園內(nèi)形成輿論,讓“人人充當誠信大學生”成為學生的座右銘并身體力行。
2.提高大學生誠信道德意識
大學生培養(yǎng)誠實守信的品質要從提高誠信道德意識開始,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無疑對大學生誠信道德意識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進行誠信道德教育,培養(yǎng)誠信道德意識,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要發(fā)揮中堅作用。具體做法是:思政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把大學生與誠信道德做一個專題來講,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通過主題辯論的方式,筆者在上課時就以“先誠信后做人”還是“先做人后誠信”展開辯論。由于提前兩周就布置了任務,學生搜索并研讀了大量的關于誠信方面的格言、案例等,因此在辯論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有理有據(jù)對對方提出的觀點進行反駁,而辯論結束之后,學生的誠信意識明顯增強。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舉大學生群體當中的正反典型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由學生來引出結論,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誠信道德意識的目的。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對大學生進行職業(yè)場的誠信道德教育,在校要力爭當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畢業(yè)之后要做一名出色的職業(yè)人。而從“大學生-社會人-職業(yè)人”角色的轉變離不開誠信道德意識的提高,誠信道德意志的鍛煉。
3.加強高校誠信制度建設
誠信既需要內(nèi)心信念來維系,更需要制度來規(guī)范。因此,高校除了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之外,還必須加快誠信制度的建設,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學生綜合考評制度??荚u一名學生,成績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日常行為操守,特別是要把堅守誠信、信守諾言作為其中的重要考核項目,將誠信的狀況與綜合測評、獎學金的評比、信用貸款和助學金的申請、優(yōu)秀干部的評選以及入黨申請考察等相結合,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讓誠信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學生的誠實守信檔案。目前,少數(shù)高校已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很多學校仍然只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誠信道德修養(yǎng),制約學生的失信行為,高校應該從新生入校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對學生的誠信情況備案,包括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誠實守信情況。
【參考文獻】
[1]李東巖.和諧校園建設中高職學生誠信問題的幾點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6(12):75-76.
[2]姚悅證.深化職業(yè)道德教育與誠信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企業(yè)與文化,2008(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