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邵萍
辦園理念是園長基于“辦怎么樣的幼兒園”和“怎樣辦好幼兒園”深層次思考的結晶。辦園理念的功能就是要回答幼兒園的全部活動所涉及的三個基本問題: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作為園長如何去凝練一個園所的辦園理念呢?我經常被園長問到這個問題,他們有的是新建園園長,有的是空降到他園的園長,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一樣,他們遇到的困難不一樣,方法和策略也是不一樣的。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實踐。
如果是一所新建幼兒園的園長,首要的是要創(chuàng)建辦園理念,這個理念可以通過查閱幼兒園所處區(qū)域的歷史文化、幼兒家長組成結構和需求、教師組成結構和需求、所處區(qū)域上級政策和要求、自己認同的教育理念或課程理論等來提出。
曾經有一個園長在建園之前來向我咨詢:可否將辦園理念定位為國際化的雙語人才培養(yǎng)?我問:為什么想這樣提?她說:這樣先進、洋氣,能吸引家長。我又詢問:你園家長都是什么學歷?職業(yè)是什么?他們有什么需求?幼兒的家庭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特點是什么?又有什么需求?幼兒園所處的區(qū)域位置在哪兒?有什么特點?她一一回答:我們處在城郊接合部,幼兒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幾乎都是初、高中學歷,大多是農民,拆遷后到工廠上班或外出打工,上班時間很長,他們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基本上都是由祖父母接送和看護。根據她的描述,我提出建議:你們應該針對你園孩子的家庭現狀和需求來凝練辦園理念??梢匝芯可钤谶@樣的環(huán)境下幼兒的經驗有什么,他們需要怎樣的課程,需要怎樣的教師;研究如何讓孩子們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享受到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研究如何讓孩子的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愿意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中來;研究如何發(fā)揮農民祖父母對農業(yè)種植的特長,使其參與到幼兒園課程建設中來……管理團隊要針對幼兒園所處的區(qū)域和家長特點等來研究如何滿足孩子發(fā)展的需求,帶領教師們一起討論出自己園所的理念,然后去實踐它,在行動后再共同討論凝練。這位園長和我交流后,回去組織教師共同討論,確定了“讓農民和工人的孩子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的辦園理念,不斷研究如何在課程和管理中落實,幼兒園逐漸成為當地一所有特色的幼兒園。
創(chuàng)建園園長也可以根據自己所認同的某位教育家的理論、某位藝術大師的主張,或者某一個課程流派來提出本園的辦園理念,并直接踐行。例如,國內有以陳鶴琴名字命名的幼兒園,它的辦園理念就是直接踐行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園長不斷地組織全體人員學習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活教育兒童是怎樣的,活教育課程是怎樣的,活教育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活教育教師是怎樣的,活教育的家長應該是怎樣的。然后對照理論去實踐,總結活教育在實踐中具體化的樣態(tài)。再如,國內有以劉海粟名字命名的幼兒園,這樣的園所就是將美術大師劉海粟藝術教育的主張運用在幼兒園課程、環(huán)境、家園工作、教師隊伍發(fā)展、管理等實踐之中。
創(chuàng)建園園長也可以在辦園過程中,和管理團隊、教師們依據實踐逐步凝練出辦園理念。如有一位園長與我交流時說:建園之初,由于上級有關部門要求在短期內就要開班,她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感受到需要凝練辦園理念,每天只想到和各方工程人員交涉,盡快完工。直到招生了,開學了,一段時間后,她發(fā)現園里的教師們對孩子、工作、園所沒有熱情,沒有集體意識。為此,她強烈感受到需要一個核心價值觀來凝聚大家,需要挖掘出教師積極向上的動力。于是,她就通過發(fā)生在管理過程中的一個個具體化問題來逐步凝練辦園理念。如下雪天,她和副園長提早到園里掃雪,教師們姍姍來遲,看到她們在掃雪,依然淡定地先去吃早點,然后進班。園長就組織教師們討論:為什么要掃雪?掃雪是誰的責任?下雪天教師們是否應該提早來園……經過討論,教師們明確了對待掃雪的態(tài)度和行為背后折射出的是每個人對待孩子和工作的態(tài)度,體現的是能否自覺履行為孩子創(chuàng)造安全環(huán)境的工作職責,能否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為孩子健康成長付出的努力,以及教師的愛心、責任心。就這樣,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園長逐漸凝練出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為孩子創(chuàng)造最優(yōu)質的教育環(huán)境!
對于一些空降到他園的園長,如何凝練他園文化直接影響到自己被全體員工的認同度,且影響著這所園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質量。
記得一位園長被空降到一所比較有名的幼兒園后,對我抱怨這個園的人不求上進,她感到很沮喪,認為此園和自己原來的園有天壤之別,已經無可救藥了。從中可以看出:她沒有將自己融進去,而是把自己作為一個局外人,或俯視或旁觀。一到崗就想改弦易轍,另起爐灶,采取“全盤否定,推倒重來”的做法。所以,造成了這所園的教師們不接受她,紛紛向上級領導反映:“就她原來的園好,我們園就一無是處了?不要忘了,我們也是一所百年老園!”
空降園長的正確做法是迅速將自己作為園中的一員,讓大家感受到自己的誠心、“融”心,從而讓大家接納自己。首先學習、理解原有的辦園理念,了解辦園理念是什么,有多少人知道,了解了多少,實踐了多少,其中有多少可以繼續(xù)踐行,可以挖掘和提升的是哪些,等等。其次召開各類人員座談會,讓每一個年齡層次的群體都來介紹自己園的辦園理念和文化,聽聽他們的想法、訴求,讓他們找找本園的文化特色,或者直接告訴他們自己才進這個園,不太了解幼兒園的歷史、文化、特色及理念,請大家詳細介紹,并提出建議。這樣一方面幫助自己了解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和全體員工對辦園理念的認同度、理解度,另一方面也促使員工們自己去反思幼兒園有什么特色,去梳理幼兒園的文化歷史。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是一個集眾人之力再次凝練幼兒園辦園理念的過程,更能提升員工們對辦園理念的認同感、自豪感。同時,也讓全體員工感受到新園長想要了解和融入園所文化的態(tài)度和誠心,對園所文化是主動了解、學習、繼承、發(fā)揚的作為,而不是采取排斥、拒絕和藐視的態(tài)度。
空降園長切忌一上任就提出要改造辦園理念,而是應該沉下心來挖掘幼兒園的文化基因以及被忽略的園所精神榜樣;強化對幼兒園文化的內涵解讀、體現,強調接納和認同,并將其具體化。
有一位非常年輕的小學校長空降到一所名小學做校長,起初作為好朋友的我非常為她擔憂,因為這所學校出了名的“難管理”,但是她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使全體人員都接納了她。我問她訣竅是什么,她說首先是接納,其次是尋找學校潛在的學習榜樣。剛開始時幾乎所有教師都不接受她,擔心她將原來學校經常性加班等工作作風帶到這所學校。這位校長沒有氣餒,靜下心來和教師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學校最值得他們引以為傲的是什么。她得知這所學校的教師非常熱愛生活,每個人都將家庭看得很重,將家庭生活處理得很好;他們不看重外在的榮譽,比如是否是優(yōu)秀教師或學科帶頭人,更看重自己的班級建設,努力消除班級“差生”,讓所有學生都熱愛學習,每天能進步。這位校長看到了教師們不愛加班、熱愛家庭和不追求“先進”卻將熱愛學生落在實處的積極意義,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接納。同時,她還將這所學校已退休多年的唯一特級教師請回來,讓所有的年輕教師拜其為師。特級教師每周帶他們備課、聽課、研討,不斷提升專業(yè)化水平,一直堅持至今。如今這位特級教師93歲了,依然活躍在學校,始終是學校的精神榜樣和專業(yè)化引領者。青年教師們以她為師,在浸潤中得到師德感召和專業(yè)成長。
若園長是在自己園所成長起來的,不僅要堅守和繼承原有的文化,更要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我園文化在老園長時代就是以踏實著稱,我在擔任園長后,和教師們一起凝練出的辦園理念就是“以實為核”。這個實既是踏實,也是要以實踐為主,我們的一切工作出發(fā)點和追求目標是:以實踐為準,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以滿足孩子需求和推進其發(fā)展為檢驗標準。我在堅守繼承“以實為核”辦園理念的基礎上,依據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我園課程深入研究的需要以及教師們新的需求,追求創(chuàng)新、突破與超越,增加了“以新為長”的辦園理念,引領教師們在課程上和各自崗位上開放創(chuàng)新,通過研究,發(fā)展出自己的教育思想,解決當下教育中的新問題。例如,在家園矛盾凸顯時,我園在2005年就率先申報了“家園共同體建構的研究與實踐”課題,通過五年家園工作的研究,總結出家園良性互動的策略和途徑,此項研究成果獲得了2013年江蘇省基礎教育研究成果特等獎。再如,在數字化時代,如何將數字化與教育深度融合,我們又申報了“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兒童自主學習支持性策略的研究”,率先研究出數字化在幼兒學習中的科學運用,對幼兒自主學習給予有效的支撐。此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同行的一致稱贊,認為我們引領了數字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這些成果的取得就是我們在“以新為長”的辦園理念引領下,激發(fā)出了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們的創(chuàng)新動力,創(chuàng)造性解決課程發(fā)展和幼兒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不斷凝練自己教育思想的同時,踐行了幼兒園的辦園理念。
其實無論是到新辦園擔任園長、空降到其他園擔任園長,還是在自己一直成長的園所擔任園長,除了在剛上任階段有所不同外,在其后辦園理念的凝練中都要做到:
第一,辦園理念是需要全體人員參與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園長帶領大家集體討論,定期“盤點”幼兒園辦園過程中新的思考、好的故事、好的教育行為等。如園長定期和全體人員討論:幼兒園應該擁有怎樣的辦園思想,要強調什么,凸顯什么;在幼兒園發(fā)展中有哪些好教師,好故事……讓大家都來講故事,創(chuàng)造故事,編寫故事,以這種定期碰撞的方式及時梳理、提煉出辦園理念。組織教師們生動、精準、有效地講好幼兒園創(chuàng)建、發(fā)展過程中的故事,是讓全體人員凝練、認同幼兒園辦園理念的過程,是營造并踐行辦園理念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過程,是形成積極向上、寬容友善、充滿愛心、健康活潑園風園貌的過程,更是真實、立體、全面展示幼兒園形象的過程。
第二,辦園理念是需要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不僅要豐富辦園理念的內涵,使其與時俱進,且要讓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深化和落實,讓新入園的教師們能夠認同并發(fā)展。如好學不僅是我園重要的辦園理念之一,也是歷代教師們不斷追求專業(yè)精神的主動行為。進入數字化時代,幼兒園以90后為主體的當下,年輕人由于需要買房和生活壓力增加等綜合因素,他們對待學習的需求和認識與前輩們有很大差異,如果僅僅用園長與之談話提要求的方式是沒有效果的,怎樣讓其主動積極地專業(yè)化學習,是需要我們創(chuàng)新的。我們經過調查了解到年輕人喜歡樂器,就讓他們報名學習樂器,由園里出資買樂器,并將授課老師請進園,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自此,園里每天下班后都是燈火通明,年輕教師都在主動練習。園里不僅掀起了學習樂器的熱潮,教師們還主動提出想學習書法、繪畫等。此舉,不僅減輕了年輕人自己在外報名學習帶來的經濟負擔,減少了在外學習路上來回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將年輕人聚在一起,激發(fā)了他們內心中學習的動力,煥發(fā)出集體的學習意識。正是因為管理方法的創(chuàng)新,才使得原有的理念得以繼承和落地,園所理念才能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前行。
總之,辦園理念的凝練必須以幼兒園的優(yōu)良“基因”為基礎,在繼承的基礎上求發(fā)展,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當下教師隊伍的需求。辦園實踐是園長和教師們辦學理念產生的源泉,只有堅持實踐,并依據實踐不斷理性思考才能持續(xù)地豐富和提升辦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