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梅
【摘 要】預習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針對性地聽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中,課前預習已作為一個獨立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越來越被一線老師們看中。本文通過第三學段語文課前預習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問題的成因并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預習現(xiàn)狀;應對策略
新課標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預習已作為一個獨立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身在一線老師都知道,學生課前預習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預習中學法的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這對于學生而言,是終身收益的。
為了準確掌握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現(xiàn)狀,加強教師指導預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對第三學段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了研究。
一、預習現(xiàn)狀堪憂
(一)教師層面不夠重視
相當一部分老師光有布置,而不進行檢查或疏于檢查;即使檢查,評價的內容與形式也過于單一,重結果輕過程。教學時,將預習與課堂教學游離,預習與課堂教學就像一組平行線,久而久之,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那就是不管怎么預習,老師是不管的,預習的好與壞,老師也不知道,預習是可有可無的事。
(二)方法指導過于單一
老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過于單調,很多學生預習的內容與方法還是處于淺層次的,只做標段劃詞,讀讀課文。在預習的內容上還是偏重于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沒有問題意識。
(三)學生思想意識不夠
在很多家長與學生的眼中,只有書面作業(yè)才算是作業(yè),對于這類預習,讀的,查找資料類的作業(yè)思想上就不夠重視,應付性極大。如果老師不布置預習作業(yè),有的學生就不預習,有的雖然已預習,但只是把課前預習當成是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重視不夠,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的預習習慣。
二、預習方法踐行
作為老師,應該試著去改變現(xiàn)狀,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讓預習成為一種學習的內動力。
(一)保證預習作業(yè)的時間
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晚上要完成鞏固性的作業(yè),所用的時間較多,造成學生根本沒有預習新課的時間,再加上預習作業(yè)的彈性較大,學生便敷衍了事。
控制家庭作業(yè)的量,讓預習有時間的保證。通過以“預習導學單”為主要形式的語文預習作業(yè)的改革,力爭將學生從大量的、機械重復的、抄抄寫寫的語文作業(yè)中解放出來,保證學生預習新課的時間,從而減少學生預習的隨意性,盲目性與無效性。很多時候有了導學單,學生不會腳踩西瓜皮,對于小學生而言,這樣細化的預習內容還是非??扇〉摹?/p>
(二)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指導時,往往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很少給出具體、有效預習學案,每次每篇課文的預習都一樣,在這種沒有教師指導或指導不到位的情況下進行的預習,常常流于形式,變成走馬觀花。所以我們要做到:
1.教給操作性強的預習方法
明確告訴學生預習方法,對生字詞的預習時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要在文標注出,并結合上下文或工具書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引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查找、搜集有關資料、圖片;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畫出課文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給課文加批注。此外,對于篇章結構也要關注。預習時,要手、腦、口并用,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對于第三學段學生,在預習時嘗試畫畫文脈圖的做法,筆者認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預習能力的一種有效舉措。
《慈母情深》畫出了人物的內心圖,《“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在一起一伏中感覺到母親的偉大。既抓人物又理件,還有讀文后的領悟。
2.設計個性化的預習作業(yè)
個性化的預習作業(yè),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預習內容也要細化。讓預習內容多樣化,趣味化,具有挑性。我們嘗試應用“預習導學單”,其中既有常規(guī)性的預習內容,又有個性化的預習內容:文體不同側重點不同,詩歌類重在朗讀;說明性文章重在說明方法的使用,用詞的精準;敘事性記敘文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等;給課文畫文脈圖,梳理文章脈落,從而走進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標點、字詞、句子、行文結構等方面來提問;對于名作家,可搜集資料關注人物……
(三)落實有效評價的措施
預習本身是一種自主學習的行為,在這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之前是沒有多少樂趣的,行為的堅持需要教師的激勵。這種激勵在于對預習的及時評價和反饋,針對預習中的疑點、難點給予點撥。
1.及時反饋。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時間可安排在學習新課文之前的幾分鐘,可以通過提問或抽查的方式進行。檢查的關注點不要僅僅是看學生有沒有完成,而應該關注過程。
2.賞罰分明。對預習態(tài)度好的學生多加表揚,對不自覺預習的學生也要有適當?shù)膽土P。做到賞罰分明,讓學生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讓他們知道老師也是很重視預習作業(yè)的。
3.夸大做法。多舉措夸大會預習的同學,通過展示優(yōu)秀導學單、上臺分享預習經(jīng)驗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預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在預習時,筆者經(jīng)常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思路。像在執(zhí)教《梅花魂》一課時,課前了解到了學生這樣的一些問題:
教學中,會告訴學生這是某某同學的問題,是他的問題讓老師的課堂有了新的靈感。每每這個時候,學生都很有成就感,他們覺得自己的每一次預習老師是關注的,原來自己的預習是有價值的。
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只有在認識了學生的預習現(xiàn)狀,才能因勢利導、對癥下藥;只有教師長期關注,不斷指導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才能有“備”而來,取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姚海燕.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