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59歲的王大爺最近總是感覺左手手指疼痛,同時左手肩部、胳膊也不大舒服。一向注重健康的王大爺不敢大意,多次到不同的醫(yī)院就診,均未發(fā)現異常情況。后來,一位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建議他到心內科檢查。心內科醫(yī)生給他開了心電圖檢查單。王大爺對醫(yī)學知識有一些粗淺的了解,覺得醫(yī)生有可能是“過度醫(yī)療”。但將信將疑地做了心電圖,結果還真是心臟出了問題。醫(yī)生初步懷疑是“異位”心絞痛引起的,隨后冠狀動脈CT檢查證實,王大爺確實有兩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根據病情需要,王大爺做了支架植入術。術后恢復良好,而且胳膊、手指的癥狀也消除了。
心臟具有神經支配的功能。當心肌缺血或缺氧時,心臟的交感神經就會把信息傳送到大腦,大腦再發(fā)出信號經傳出神經傳到脊髓,并反映到相應的皮膚區(qū)域產生疼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絞痛,它是冠心病的重要信號。
典型心絞痛的發(fā)作位于胸骨中上段,也可位于左側心前區(qū),范圍約有手掌大小,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心絞痛發(fā)作時,可以通過身體的內臟神經系統(tǒng)放射到其他部位,如頸部、四肢、牙床、下頜、咽喉、心窩部等,醫(y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異位”心絞痛。王大爺的手指與臂膀疼痛正是由此而起。
從傳統(tǒng)醫(yī)學的經絡學說來看,人的五指指尖各有經穴,分別與內臟密切相關。小指痛的人,就可能有心臟類疾病。
在臨床上,“異位”心絞痛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心絞痛向兩側放射到肩臂和手,容易誤診為肩周炎和頸椎病等;向后放射到后背,易誤診為胸椎、脊背部肌肉疾病等;向上放射到頸、咽、下頜、面頰部和牙齒,易誤診為咽炎、三叉神經痛、牙病和下頜關節(jié)疾病;向下放射到上腹部,易誤診為胃病、肝膽疾病。
由于“異位”心絞痛比較少見,所以常被患者忽視、醫(yī)生誤診。其實,“異位”心絞痛也有心絞痛的特點,只是出現的部位不一樣。只要找到方法,也是可以鑒別的。譬如說,反復出現四肢肢體、頸部、牙床、下頜、心窩部等處的一過性疼痛,而這些部位經多次檢查也未發(fā)現原發(fā)病,一定要考慮由冠心病引起心絞痛的可能。
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特點
實施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的關鍵在于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針形血腫粉碎器和血塊液化劑的應用。其顯著特點有3個。
1.固定硬通道技術,即YL-1型穿刺針通過顱骨自鎖固定技術,在1-2分鐘內快速進入血塊,安全、損傷小。穿刺針能長時間牢固固定在血腫中心立體空間靶點部位,直至血腫清除。該技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減少對患者的損傷。
2.與穿刺針配套使用的針形血塊粉碎器,用正壓原理,能在血腫立體空間范圍內,將血塊液化劑直接送到血腫各部位,從而溶碎血腫。其效果及安全性遠高于機械碎吸方法。
3.高效安全的血塊液化劑,可使血塊在短時間內液化成顆粒懸液,并從外徑僅3毫米的穿刺針中排出顱外,故對患者的損傷較小。
與其他方法相比,其最大區(qū)別在于應用生化酶技術,配合針形血腫粉碎器,通過正壓,對液態(tài)、半固態(tài)血腫進行沖刷、置換及引流,并將血腫液化劑均勻輸送到固態(tài)血腫的各個部位;同時降解固態(tài)的血腫,達到快速融碎固態(tài)血腫、引流清除血腫的目的,是目前治療顱內血腫特別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一種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