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衛(wèi)生防治站,遼寧 大連 116000)
單純性肥胖(simple obesity)是指患者因攝取量超過消耗量,造成患者體內脂肪比例過多,從而造成皮下脂肪大量的堆積,單純性肥胖多發(fā)于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我國當前單純性肥胖兒童數(shù)量逐年上升[1]。由于單純性肥胖兒童體內脂肪含量超標,因此患病兒童進食量較大、運動量較低,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兒童肺部活動受限,出現(xiàn)低氧血癥癥狀,最終致使兒童患有肥胖型肺心病,極大影響了兒童的身體健康[2]。兒童單純性肥胖是因攝取量與消耗量失衡而造成的,在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時,一方面可降低兒童的攝取量,一方面可增加兒童的消耗量,也就是運動鍛煉和飲食控制,均可達到降低兒童體質量,改善兒童單純性肥胖問題。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參與體檢的單純性肥胖兒童88例,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44)與參照組(n=44)。其中,男性兒童49例,女性兒童39例。最小年齡1.3周歲,最大年齡4.7周歲,中位年齡(2.5±0.7)周歲。最低身高71.2 cm,最大身高93.1 cm,中位身高(79.4±0.9)cm。88例單純性兒童中有輕度肥胖34例、中度肥胖37例、重度肥胖17例。兒童體質量最低為10.3 kg,最高為23.1 kg,中位體質量為(16.7±4.5)kg。2組單純性肥胖兒童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等資料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分組方式可比性存在。
1.2 方法:參照組單純性肥胖兒童采用運動減肥鍛煉模式,具體措施如下:兒童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兒童年齡較小,無法自主運動,可由家長帶領兒童爬行或扶物行走,一般每周運動4次左右。另外,運動量應予以重點控制,由于兒童骨骼和肌肉尚處于發(fā)育之中,過量運動會造成兒童骨骼與肌肉受損,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可指導兒童家長循序漸進的制定運動計劃[3]。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之上采用科學飲食減肥模式,其主要做法為:將兒童飲食分為3個部分,分別為嚴格禁止、適量食用及正常食用3個層次,其中,嚴格禁止的食物有: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碳酸飲料等;適量食用的食物有:谷物、辛辣食物、調味品、零食等;正常食用的食物有:各類蔬果、堅果等[4]。同時,根據兒童實際體脂率、生活方式等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兒童飲食,從而保障兒童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并要求兒童適量飲水。
1.3 觀察指標:測量并記錄兒童實施治療前及治療后的體質量與腰圍,同時,計算兒童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身體質量指數(shù)=體質量/身高(m)2,身體質量指數(shù)≥24,即為超重;身體質量指數(shù)≥28,即為肥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單純性肥胖兒童體質量、腰圍及BMI數(shù)據予以t檢驗,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信息,上述數(shù)據對比差異性較高(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在不同減肥模式下各項體檢指標數(shù)據,治療前單純性肥胖兒童體檢指標基本相仿(P>0.05),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前后兒童體檢指標數(shù)據均有所下降,組間差異明顯(P<0.05),但實驗組單純性肥胖兒童體質量、腰圍及BMI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見表1。
表1 2組單純性肥胖兒童體檢指標比較(±s)
表1 2組單純性肥胖兒童體檢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體質量(kg) 腰圍(cm) 身體質量指數(shù)(kg/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5 16.7±4.5 11.6±1.6 54.4±5.7 47.5±3.1 31.5±1.8 22.4±0.7參照組 35 17.0±4.2 14.9±3.3 54.1±5.2 58.2±4.8 32.1±1.7 27.6±1.7 t 0.2883 5.3233 0.2300 11.0783 1.4336 16.7332 P 0.7740 0.0000 0.8188 0.0000 0.1562 0.0000
肥胖癥多為代謝性疾病,單純性肥胖與遺傳、飲食結構、運動量具有緊密聯(lián)系,患有單純性肥胖的兒童,未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概率較大,同時也會造成兒童內臟脂肪量過大,尤其對兒童肝腎功能及心臟功能造成極大影響[5]。近年來我國兒童單純性肥胖發(fā)病率較高,一般治療措施以調整兒童飲食結構、增大兒童運動量為主。其中,增大運動量的治療原理是加大兒童消耗量,使兒童消耗量>攝入量,以便于兒童體內的脂肪在運動中不斷分解,成為游離脂肪酸,最終得以有效消耗,使兒童的脂肪含量逐漸降低[6]。但是,臨床中加大運動量的患兒由于運動而增加了食量,攝入量與消耗量同時上升,無法起到實際的減肥作用。調整兒童飲食結構是通過控制兒童攝入量作為解決肥胖問題的主要手段,控制兒童油炸類、動物脂肪、含糖量過多等食物的攝入,從而降低兒童飲食攝入的熱量。兒童攝入量下降后,體內脂肪含量有所下降,從而達到降低脂肪的作用。以科學調節(jié)兒童飲食結構為主、以適量運動為輔,二者相互協(xié)同作用于兒童脂肪之中,進而降低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shù),控制兒童脂肪含量。
綜上所述,本文研究飲食結構對單純性肥胖兒童體檢指標造成的影響,實驗組所采用的科學飲食結構治療模式,能夠高效改善兒童的肥胖體征,降低兒童體質量、腰圍及身體質量指數(shù)。實驗組與參照組單純性肥胖兒童在治療前后體檢指標均有所下降,但實驗組兒童體檢指標下降幅度較大,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