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陳璐
摘要:本文以探究現代家具結構設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為目的,將綠色設計理念引入家具結構設計之中,以現代家具為研究基礎,對家具結構設計進行系統(tǒng)化分析,結合家具設計中材料多樣化設計、可拆卸性設計、可回收性設計等方面,總結現代家具結構設計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在此研究基礎上,進一步論證分析,研究探索家具結構創(chuàng)新設計的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綠色設計;家具結構;創(chuàng)新設計;設計應用
中國分類號:T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11-0101-02
家具設計是由結構設計、造型設計、工藝設計等多個方面構成的,其中結構設計作為家具設計的基礎,在現代家具設計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家具結構的現代化已成為現代家具設計新的突破點,如何打破傳統(tǒng)設計思維模式,尋求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有效地利用資源、減少污染,是設計界研究的重點內容。
1家具結構設計的發(fā)展趨勢
1.1文化傳承設計
傳統(tǒng)實木家具結構以榫卯為主,輔以膠或釘。所謂榫即器物或構件上凸出的部分,而卯即安裝榫頭的孔眼,是凹的部分,“凹”與“凸”相互咬合,連接緊密[1]。隨著工業(yè)化生產設備的不斷發(fā)展,現代實木家具結構在傳統(tǒng)榫卯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設計,總體可歸納為整體榫和插入榫兩種形式。整體榫是在方材零件上直接加工而成,如直角榫、橢圓榫、燕尾榫和指榫;而插入榫和零件不是一個整體,單獨加工后再裝入零件預制的孔或槽中,如圓榫、片榫等[2]。榫卯結構起源于建筑,后來被廣泛應用到傳統(tǒng)家具之中。這種巧妙的節(jié)點結構設計精密牢固,科學合理,凝聚了古代匠人智慧的結晶,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造物的精華;但其構造復雜繁瑣,需要依托匠人的精湛制作技藝和大量的時間精力,加工成本太高,由此推動了榫卯結構由傳統(tǒng)向現代化設計的不斷轉變。
1.2工業(yè)標準化設計
板式家具的結構不同于實木家具,基于部件標準化、系列化、互換性的考慮,板式家具結構設計的重點在于“32mm系統(tǒng)”的設計,接口則大多采用圓棒榫定位,五金件連接的接合方式[3]。板式家具五金件種類繁多,其中結構五金件是板式家具中最為關鍵的五金件,包括緊固連接五金件、位置調節(jié)五金件、活動連接五金件和吊掛支托五金件,主要起到連接板式家具骨架結構板件和功能部件的作用[4]。板式家具的結構五金件多為金屬制品,其優(yōu)點在于結構件可標準化批量化生產,主部件之間可以多次拆裝,從而降低家具的生產成本以及運輸成本;但也正是由于板式家具可拆裝的特點,金屬結構件在承受長時間載荷后容易產生形變,導致其結構強度降低,從而影響到家具整體的穩(wěn)固性。
1.3現代化創(chuàng)新設計
隨著生產技術和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新材料、新構造的現代家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新的家具結構也應運而生,如軟體家具的顆粒填充結構、塑料家具的一體成型結構、竹藤家具的編織結構以及紙質家具的蜂窩結構等等。它們往往遵循傳統(tǒng)而又超越傳統(tǒng),遵循常規(guī)而又打破常規(guī)。也正因如此,在現代家具設計中,家具的形式特征已經由整體式向模塊化方向轉變,結構特征由固定式向拆裝式方向轉變,功能特性由單一功能性向功能與裝飾共存方向轉變。因此,家具結構設計在滿足功能結構的基礎上,也需要考慮到產品的模塊化、拆裝化和裝飾化等設計要素。
2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是指產品從設計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的環(huán)境屬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復利用性、可維護性等,并將其作為設計目標,再滿足環(huán)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質量、使用壽命等要求[5]。
3綠色設計在家具結構創(chuàng)新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3.1以綠色環(huán)保為導向的材料多樣化設計
材料多樣化一直是家具設計創(chuàng)新途徑之一。目前,天然木材是家具生產的主要原材料,但由于木材各向異性等缺陷,導致其無法滿足現代家具的多樣化結構強度要求,為此人們逐漸將可降解塑料、橡膠和紙等工業(yè)材料應用到家具生產中。就目前生產技術而言,工業(yè)材料沒有絕對的綠色環(huán)保,但只要其各項指標都控制在標準之內,將其生命周期對環(huán)境產生的破壞降到最低,就應該把之歸為綠色環(huán)保材料,這樣才有利于綠色材料的研究與開發(fā)。 相較于其他工業(yè)材料而言,紙質材料更加能讓人接受。紙質家具制造的工藝要考慮到原料紙板的加工特性,通常要考慮紙制家具的結構。一般層壓紙家具的生產過程中,通常用到拼插結構、蜂窩結構和折紙結構[6]。以蜂窩結構為例,其既可以作為原料紙板內部結構,又可作為成品家具接合結構。中國臺灣的設計師邱啟審利用回收紙及碎木屑壓成的木板為材料,設計出一系列可伸縮的手風琴家具(圖1),這種家具的支撐結構由大量蜂窩孔接合而成,這種高強度環(huán)保再生紙具有很強的伸展性和收納性,可以根據場所的不同變化出多種曲度和長度加以適應。
3.2以模塊化為導向的可拆卸性設計
模塊化設計(Modular design)是綠色設計方法之一,它已經從理念轉變?yōu)檩^成熟的設計方法。家具模塊化拆卸設計是家具工業(yè)進步的表現,也是順應“綠色家具”發(fā)展的產物[7]。以模塊化為導向的可拆卸性設計,就是將家具的某些部件通過標準結構件組合在一起.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既可以作為通用模塊與其他構件組合成新的系統(tǒng),也可作為特定模塊單獨使用,而連接各部件的標準結構件要具相對的可拆卸性、通用性和互換性。
目前,板式家具的可拆卸結構需要遵循“32mm系統(tǒng)”設計要求得以實現,其可拆卸次數主要是由板材和五金件的質量所決定。實木家具拆卸結構可歸納為六大類,即搭接式、插接式、自鎖式、擠壓式、拼接式和栓鎖式[8]。以自鎖式結構為例,中國設計師沈文蛟在借鑒魯班鎖結構的基礎上,巧妙地設計出一款由三長三短的六根木棒組成的衣帽架,且無需任何固定連接,無需任何工具安裝。此款衣帽架是由相同的3個模塊組合而成,即一長一短兩根木棒穿插構成一個通用模塊,再通過兩兩相交形成巧妙的三角支撐結構,此結構不僅牢固,而且方便拆卸(圖2)。
將可拆卸設計思想與綠色設計方法結合起來,可以同時滿足家具產品的功能屬性和環(huán)境屬性,一方面,家具的可拆卸性有利于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滿足功能上多樣化;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或消除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包裝材料的廢棄污染,方便廢棄家具零部件、家具模塊的維修更新和回收再利用。
3.3以低廢棄為導向的可回收性設計
“低廢棄”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內涵,也是進行綠色可回收設計的重要評估指標之一。家具的可回收設計是從設計之初到報廢為止,貫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一種設計理念。它包含產品包裝材料回收、產品原材料回收和產品零部件回收等多個方面,因此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產品回收的可能性、處理方法以及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等諸多因素。目前,在家具結構設計中,以低廢棄為導向的可回收性設計體現在以下幾點:
3.3.1包裝節(jié)約型
此類型以非固定式結構為主,包括折疊式結構、拆卸式結構等。這類結構的家具相較于固定式家具能夠極大地減少包裝空間,從而直接減少對包裝材料的使用,大幅度降低運輸成本,充分提高對資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3.3.2壽命延長型
此類型主要指以標準化設計為原則的可拆卸結構。根據材料屬性與使用質量的不同,我們既可以通過更換產品部件,又可以通過更換連接件來實現產品的可持續(xù)使用,從而提高產品的回收利用價值。
3.3.3減污低耗型
此類型涉及到結構的綠色化。如何減少廢棄零部件處理過程中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如何降低能源的消耗,這就涉及到產品后期回收的處理方法。而利用天然材料作為結構件能夠極大程度解決這一問題,以木質家具片榫為例(圖3),這種插入榫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在產品回收后不需要與主體材料進行分類處理,直接破碎再加工即可,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顯著降低。
4結語
結構設計已成為現代家具創(chuàng)新設計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目前人們常常忽略家具結構與綠色設計的關聯性。本文通過總結現代家具結構設計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并在此研究基礎上進一步論證分析,將綠色設計理念引入家具結構設計之中,以期能夠為現代家具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維,為未來家具結構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希望為人們創(chuàng)造健康、便捷、可持續(xù)的家居生活環(huán)境,推動綠色家居的進一步發(fā)展。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綠色設計理念下的可拆裝式榫卯家具結構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8SJA0390)。
參考文獻
[1]李睛淺析榫卯之美[J].美術教育研究,2015 (01):66-67.
[2]吳智慧.室內與家具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3.
[3]李哲板式家具結構設計的技術美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7:18-19
[4]關惠元.現代家具結構講座第四講:板式家具結構——五金件連接及應用[J].家具,2007
[5]艾飛基于綠色設計原則的產品設計理念探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11)
[6]蒙晶.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紙質家具設計與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5:43-44.
[7]黃志斌,劉志峰.當代生態(tài)哲學及綠色設計方法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56-158
[8]王碩.基于拆裝式結構的實木家具契合榫接合方式分析[J].家具,2016:28-31.
作者簡介
王碩/1991年生/男/江蘇南京人/碩士/實驗員/研究方向為家具設計與工程(江蘇南京211167)
吳智慧(通訊作者)/1963年生/男/江蘇南京人/教授/研究方向為家具設計與工程(江蘇南京2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