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媛媛
【摘 要】歌劇重唱既是歌劇戲劇沖突表現(xiàn)的主要方式,又是歌劇舞臺表演的主要組成元素。而歌劇重唱與聲樂教學之間又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與演奏能力,讓歌劇表演變得極為生動、豐富。本文首先闡述了歌劇重唱的含義及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聲樂教學中歌劇重唱的主要作用,同時,深入探討了聲樂教學中的歌劇重唱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聲樂教學;歌劇重唱;實踐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188-02
歌劇是在1600年前后才正式出現(xiàn)在佛羅倫薩(意大利)的舞臺表演藝術,主要通過音樂、歌唱的方式來將劇情進行表達,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與推崇。歌劇重唱是歌劇演出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由兩人及以上來進行同時歌唱,歌唱時遵循相應的劇情沖突、人物特點、人物情緒、聲部分配而有所變化。歌劇重唱既是歌劇戲劇沖突表現(xiàn)的主要方式,又是歌劇舞臺表演的主要組成元素。而歌劇重唱與聲樂教學之間又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與演奏能力,讓歌劇表演變得生動、豐富。本文就歌劇重唱對聲樂教學的意義及重唱技巧進行探析。
一、歌劇重唱的含義及重要性
歌劇重唱是歌劇演出中常見的一種聲樂演唱形式,基于演唱者人數的不同和聲部的不同將其分為六重唱、二重唱、四重唱、三重唱等。歌劇重唱是歌劇表演中人物之間相互感情交流的主要方式,也能夠較好地檢驗出演唱者的音樂基礎與聲樂把控能力,較為著名的歌劇重唱包括《拉莫摩爾的露琪亞》(意大利作曲家Gaetano Donizetti創(chuàng)作)中的六重唱、《弄臣》(意大利作曲家Giuseppe Verdi創(chuàng)作)中的四重唱、《茶花女》(意大利作曲家Gaetano Donizetti創(chuàng)作)中的“飲酒歌”二重唱等。此外,甚至在歌劇中還有七重唱,以《費加羅的婚禮》(奧地利音樂家Wolfgang Amadeus Mozart創(chuàng)作)為例,這部歌劇中的重唱形式就是七重唱;演唱者通常會有十多個人,分為若干個組,每組演唱者的人數為3-5人,這些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各有態(tài)度,或閑在一邊看笑話,或持同情伯爵的態(tài)度,或持同情費加羅的態(tài)度。這么多的情緒、這么多的戲劇音樂形象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個音響協(xié)調的歌劇音樂段落中,無疑將作曲家卓越的藝術功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側重點通常是選用詠嘆調,歌劇重唱的教學指導往往比較忽略,但實質而言,重唱是歌劇表演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能夠在劇情沖突過程中有效地烘托人物的性格情緒。通過歌劇重唱,能夠讓廣大觀眾傾聽到不同的旋律,藝術價值極為重要,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務必要妥善把握住重唱技巧。
二、聲樂教學中歌劇重唱的主要作用
(一)歌劇重唱有利于提高學生聲樂表達技巧。眾所周知,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演唱形式通常都是以獨唱為主,而歌劇重唱則不然,往往是兩人及以上同時歌唱,重唱的組織形式是團隊合作。通過歌劇重唱,既能夠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又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參與聲樂演奏與聲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通過長時間的歌劇重唱訓練,也能夠明顯提高其演唱能力,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聲樂表演學習中。歌劇重唱能夠讓學生由原來以聲樂技巧為中心逐漸過渡到以情帶曲,無疑能夠讓歌劇的表演力得以大大提高。以《費加羅的婚禮》為例,該歌劇的第兩幕二重唱中往往會出現(xiàn)飾演伯爵夫人的演唱者由于氣息不夠而不得不提前換氣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要讓學生深入理解歌劇重唱的意義與內涵,引導學生逐漸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既有利于讓學生對人物情感進行妥善把握,又有利于解決不得不提前換氣的問題,還有利于讓學生的聲樂表達技巧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歌劇重唱有利于拓寬學生音域。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由一系列的抒情片段(形式為典型的詠嘆調)來構成唱腔型的重唱,這就需要學生音域寬廣,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需要長時間反復練習。若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就直接盲目地向學生布置要求較高的聲樂演唱任務,學生根本就無法完成,而且還會讓其學習聲樂的信心得到挫傷,甚至還有可能會損壞掉學生的聲帶。
借助歌劇聲樂表演中的重唱,個別高音對于演唱者來說可以接受,當角色理解越深入,劇情演繹越投入,其更容易拓寬音域,接受之前的高音要求。因此對于聲樂教學來說,重唱可以拓寬學生的音域。
(三)增強學生的語感和表現(xiàn)力。對于歌劇聲樂教學來說,需要語感的層次強化。因為歌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與升華,對應的表演是劇唱型的重唱。劇唱型重唱有一個特點,音樂中的節(jié)奏重音其實與語言中的語氣重音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在聲樂重唱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基于音樂的節(jié)奏重音朗讀歌詞,深入理解表演。在不斷的語感訓練中,學生表演達到語感強化、朗讀抑揚頓挫的狀態(tài)。
三、聲樂教學中的歌劇重唱部分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強化學生的重唱意識。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若要達到較佳的學習效果,那么就需要具備重唱意識,尤其是要重視學生的發(fā)聲形態(tài)與發(fā)聲技巧。眾所周知,絕大多數的歌劇重唱均是集體演唱,不同的學生往往會對應不同的聲音旋律、不同的聲音色彩、不同的聲部,而這些聲音實質上是組成一個系統(tǒng)和一個整體來對整個歌劇表演的劇情發(fā)展進行推波助瀾,所以,也會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歌唱要富有美感,且柔和,發(fā)聲要直接。此外,為了保障歌劇重唱者能夠迅速融入到角色中,達到歌唱共鳴的效果;為了能夠確保重唱聲音兼具完美與協(xié)調的效果,歌唱位置要高。由于不同的歌劇重唱作品會有不同的特點,那么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效果的協(xié)調美感與柔和感,這都需要強化學生的重唱意識,尤其要確保重唱混聲能夠同時達到兼容并包的效果。
(二)歌劇重唱教學中要側重于分析角色。歌劇表演若要達到引入入勝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讓歌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富有靈魂,唯有如此,方可真正讓歌劇打動人心。鑒于此,歌劇重唱教學中要側重于分析角色。
第一,教師在歌劇重唱教學中也要注意合理引導學生妥善把握住所飾演角色的情感特征與性格特征。第二,無論是歌劇重唱中的副旋律,還是歌劇重唱中的主旋律,均要給觀眾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特別是要突出主旋律的聲部,但也不能忽略副旋律聲部的作用,要讓其發(fā)揮出較佳的襯托價值。第三,教師要讓學生深入分析歌劇表演中的角色來合理定位演唱內容,尤其是在交互型歌劇和矛盾沖突型歌劇的重唱中格外要讓學生熟悉劇情。第四,歌劇重唱中的動靜對比、強弱對比、寬窄對比、急緩對比均要基于角色的特點來合理設置,尤其是在演繹歌劇重唱時的聲部要多姿多彩。
(三)歌劇重唱教學堅持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歌劇重唱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眾所周知,人聲的美妙交響是歌劇重唱教學的重點,一個能夠打動觀眾的歌劇,那么其演唱者的聲音一定是整體協(xié)調的。雖然不同的重唱作品會在演唱技法、色彩、聲部等方面會有所差異,但是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多去調節(jié)、多去傾聽整體演奏的思想,以此來保障整個歌劇能夠達到整體和諧的效果。例如,矛盾沖突型的歌劇重唱需要每一個演唱者的情緒完整、情感充分;卡農式的歌劇重唱需要演唱者之間要多去交流溝通。
總之,歌劇重唱對聲樂教學的意義重大,無論是演奏價值,還是表達價值都較高,但歌劇重唱技巧也是學生不太容易掌握的,這就需要教師合理教學,通過多種方法和措施來引導,切實提升歌劇的整體魅力。
參考文獻:
[1]李秀英.也談聲樂教學中的幾個技術問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8(12).
[2]李放.學院建校8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楊巖教授聲樂講座在沈陽音樂學院舉行[J].音樂生活,2018(12).
[3]馮國棟.聲樂歌劇教學問題與解決措施探究—評《聲樂與歌劇藝術》[J].中國教育學刊,2018(10).
[4]江向東.聲樂尖子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