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我國智慧校園的建設為主題,基于智慧校園概念與國內智慧校園建設現狀,分析了目前國內智慧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智慧校園;教育教學;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5-0160-01
一、智慧校園概念簡述
作為當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熱門話題,智慧校園的建設引起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作為一個目前比較新鮮的概念,智慧校園是基于數字校園建設提出的一個概念,具體而言,它是指建設數字化、數據化、網絡化以及智能外延化的校園。
二、我國智慧校園建設的現狀
在我國,智慧校園的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部分經濟發(fā)達、教育理念先進的地區(qū)已經初步建成智慧校園,而在經濟水平、教育理念一般甚至是落后的地區(qū),智慧校園的建設還處于項目計劃的階段。并且由于目前對智慧校園建設并沒有明確的項目指標,不同地區(qū)的學校關于智慧校園建設的側重點都不同,其中網絡環(huán)境、物聯(lián)網感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三個重點。以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廣東省佛山市為例,該市的禪城區(qū)教育局與2010年啟動“智能教育工程”,實施“智慧校園”示范工程建設項目,工程以智慧校園建設為主題,在城區(qū)學校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在原有的校園網與學校教育信息化設施的基礎上,利用RFID等傳感技術實現校園物聯(lián)網的構建,為師生提供智能化的管理與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三、我國智慧校園建設的問題
1.缺乏理論研究
我國智慧校園的建設目前缺乏理論層面的指導,設計很大程度上以技術和管理為中心,偏離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正確方向。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在于高科技能夠如何應用到校園日?;顒又?,而在于這些技術與設施能夠怎樣去服務校園的學生與教師。
2.認識不足
對智慧校園的內涵認識不清晰,差別較大,導致對智慧校園的設計與構建在某種程度上有簡單化、理想化的傾向,其應用還沒有完全擺脫數字校園的思維。目前對智慧校園認知不足的問題與理論研究的缺乏也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正是由于理論研究的缺乏使得智慧校園建設中沒有足夠且明確的理論指導,相對能夠體現智慧校園建設的設施、技術成為建設者重視的部分,融于學校日常生活的對人的服務則成為容易忽視的盲區(qū)。
3.教育教學與科研結合上的缺失
目前,我國智慧校園在建設的過程中,同教育教學及科研結合還不密切,很多情況下只是提供了簡單的信息查詢和交互平臺,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單向的信息傳輸,沒有對這種信息化形成管理模型的意識。
四、我國智慧校園建設的對策
1.加強理論研究
由于智慧校園概念與智慧校園建設工程都是近些年才興起的事物,因此,關于智慧校園建設的研究并沒有成體系,也沒有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智慧校園建設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研究方向,以促進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最大化為目的進行智慧校園建設理論研究的展開,現實結合理論,形成智慧校園建設理論體系,指導智慧校園的建設,將在實踐中獲得的反饋作為內容融入理論的研究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2.強化智慧校園觀念與意識
教育信息化下數字校園的建設已經進入比較穩(wěn)定成熟的時期,智慧校園可以看作是數字校園的一種升級,是數字校園在新的時期結合新的技術所形成的一種教育信息化的新的發(fā)展方向。
3.加強建設與應用的協(xié)同
目前的智慧校園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信息的查詢與情報的交互還停留在單項傳輸的基礎階段。在未來的智慧校園建設中,信息查詢、情報交互等環(huán)節(jié)將得到升級,信息的傳遞與使用將向著智能化發(fā)展,將教育成果信息化、資料化,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在各個科研機構交互傳遞,可以讓智慧校園建設走向基礎科研。
參考文獻:
[1]蔣家傅,鐘勇,王玉龍,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園系統(tǒng)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3(2).
[2]宗平,朱洪波,黃剛,等.智慧校園設計方法的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
作者簡介:鐘彬(1980—),男,安徽宣城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