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 王藝蒙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等教育;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不丹
不丹王國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毗鄰。雖然與中國還未建交,但中不始終保持友好合作關系。不丹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同南亞地區(qū)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發(fā)展的重要合作伙伴。當前,中不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仍存有大量空白,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探索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值得探究。
(一)高等教育體系
不丹實行的是寺廟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并行的雙重制度,其教育體系可以分為普通教育、寺廟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三種主要類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文化和傳統(tǒng)的歸屬感和尊重[1]。不丹的寺廟教育正式開展于公元1622年,在20世紀50年代引入現(xiàn)代西方教育之前,寺廟教育是不丹唯一正規(guī)且最為古老的教育形式。寺廟教育促進了不丹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同時也是不丹民族文化和教育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丹的普通教育結構由7年初等教育(包括1年學前教育)和6年中等教育(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中等教育三個階段),每人可以享受11年的免費教育。完成中等教育后,學生可以選擇憑借不丹中等教育證書(Bhutan Certificate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BCSE)成績繼續(xù)2年的高中學習,也可以參加職業(yè)培訓然后進入勞動力市場。高中教育完成后,畢業(yè)生通過參加不丹高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Bhutan Higher Secondary Education Certificate, BHSEC),進入高等院校。
無法參加或未能完成寺廟教育、普通教育的人可以接受全國非正規(guī)教育中心提供的基礎掃盲課程。2006年,第一批繼續(xù)教育課程進行試點,無法進入或未能完成高等中學課程的成年人可以通過繼續(xù)教育完成學習(見圖1)。[2]
不丹皇家政府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下設成人和高等教育司(Department of Adult & Higher Education,DAHE)、學校教育司(Department of School Education,DSE)、青少年體育司(Department of Youth & Sports,DYS)。其中,成人和高等教育司主要負責促進成人和中學后服務的提供效率,它以提高高等教育的可獲得性和可持續(xù)性、提高成人識字率和終身學習能力、保障高等教育質量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有效性為目標,分設高等教育計劃處(Higher Education Planning Division)、非正規(guī)和繼續(xù)教育處(Non-form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Division)、質量保障和認證處(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Division)、獎學金和學生資助處(Scholarship and Student Support Division)4個部門[5]。高等教育計劃處負責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和指導方針、監(jiān)督和協(xié)助設立大學及學院等工作;非正規(guī)和繼續(xù)教育處為15~50歲無法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人群提供掃盲服務;質量保障和認證處負責為不丹國內外高質量高等教育的追求建立系統(tǒng)性的機制等;獎學金和學生資助處通過實施本科生獎學金計劃為留學海外的不丹學生提供支持。
(二)高等教育機構
由于地理位置較為閉塞,不丹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慢慢脫離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1999年,政府解除對電視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禁令[6]。在建立世俗制度以前,不丹的正規(guī)教育是通過寺廟教育進行的。寺廟內的高等教育機構與印度和尼泊爾的佛教高等學府相同,分為初等(Zhirim)、中等(Dringrim)和高等(Thorim),各相當于高中(4年)、學士(2年)和碩士(3年)。1988年,不丹第四任國王授權坦戈寺(Tango monastery)成為一所寺廟高等教育機構——坦戈佛教學院(Tango Buddhist College)[7]。1997-1998年,該學院的首批佛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
隨著1961年首個不丹五年計劃的開展,不丹建立了綜合現(xiàn)代教育體系[8],寺廟教育的規(guī)模也有所擴大。1983年,在印度德里大學(Delhi University)的支持下,舍若奇初級學院(Sherubtse Junior College)成為首個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高等院校,標志著不丹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開端。但該院校仍隸屬于德里大學,授予的并非舍若奇學院的學士學位。經(jīng)過20年的孕育和發(fā)展,2003年6月,不丹皇家大學(Royal University of Bhutan)成立,它的設立改變了以往高等教育機構由政府部門設立,并為這些部門提供所需技術或專業(yè)培訓服務的狀況。目前,不丹皇家大學的所有大學教育課程均簡化為分布式教育學習模式,可以通過訪問9個專業(yè)機構網(wǎng)絡,以滿足不丹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截至2018年,不丹共有19所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凱撒爾嘉波醫(yī)藥大學(Khesar Gyalpo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Bhutan)、里格尼學院(Rigney College)、皇家管理學院(Royal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科學技術學院(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9]。其中,科學技術學院是不丹國內唯一授予工程學士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
(三)高等教育入學率
不丹將國民幸福指數(shù)(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視為國家最重要的追求[10],認為其“比國民生產(chǎn)總值更重要”[11]。而教育是國民幸福指數(shù)的九大支柱之一,也是幸福感的決定因素之一[12]。因此,高等教育在不丹王國的未來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核心作用。[13]
不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為不丹國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Gross Enrolment Ratio within Bhutan)與不丹國內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Gross Enrolment Ratio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Bhutan)。2012-2018年,不丹國內和國內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呈上升趨勢,其中國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11.0%增長至2018年的29.5%,國內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18.0%增長至2018年的44.7%(見圖2)。
此外,在不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中,女性均低于男性。2018年,女性的國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國內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為27.1%、40.2%,比男性分別低4.8和8.9個百分點。過去,由于上學路途遙遠艱難、住宿條件缺乏等客觀條件以及女性在外容易受到傷害等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不丹家庭更傾向于讓男性接受教育[15],因此女性高等教育入學率較低。
(四)高等教育師資力量
由于不丹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較晚,高等教育教師規(guī)模和質量較為落后,無法滿足國內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故需要從印度聘請教師。
不丹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師數(shù)量經(jīng)歷了“增長—降低”的過程。2006年,公立高等教育機構中只有337名教師,男性教師是女性教師的4.7倍。2010年,公立高等院校中的男女教師比例達到最大(8:1),其后兩者差距逐漸縮小,教師總數(shù)也大幅降低。2013-2017年,公立教師數(shù)量較為穩(wěn)定。2012年數(shù)據(jù)顯示,在不丹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中僅有45名教師,其中,男教師31名,女教師14名。由此可見,不丹私立高等教育機構規(guī)模較小。2012-2017年,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教師數(shù)量平穩(wěn)增長,到2017年,共有教師83名(見圖3)。
(五)高等教育國際化
由于不丹高等教育發(fā)展較晚,早期不丹學生均赴國外求學以獲得高學歷。不丹政府十分重視高等教育,向出國學習的優(yōu)秀學生提供獎學金。2017年,不丹出國留學生人數(shù)為5791人,占不丹高等教育學生總數(shù)(17050)的1/3。其中,政府獎學金學生占比20.1%(1163人),自費生有4628人,約為獎學金生的4倍。[16]
從2018年不丹學生留學的國別來看,無論是獎學金生還是自費生,印度是他們留學目的地的主要選擇,有76.6%的不丹留學生在印度學習。除印度之外,自費生的留學目的地國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澳大利亞、泰國、孟加拉國,獎學金生的選擇分別是斯里蘭卡、孟加拉國[17]。不丹正積極融入全球教育發(fā)展體系,加入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潮流。
多年來,由于歷史文化、地緣政治和大國關系的綜合影響,中不兩國保持著“不建交”“不對抗”的和平往來狀態(tài)[18]。在政治上,中不兩國保持良好關系,高層領導進行友好往來。1971年10月25日,在聯(lián)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上,不丹為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投出贊成票。1974年,不丹邀請當時中國駐印度使館臨時代辦馬牧鳴出席第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的加冕典禮。自1979年起,兩國領導人均在國慶日為對方發(fā)送賀電。不丹在聯(lián)合國人權會上和世界衛(wèi)生大會上連續(xù)支持中國挫敗反華、涉臺提案,在涉藏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立場。2000年,兩國政府就不丹王國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保留名譽領事館事達成協(xié)議[19]。2012年,中不兩國政府在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會期間首次會晤,中方表示愿同不丹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加強各領域交流[20]。近年來,中不交往逐漸增多,2018年7月,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訪問不丹拜會國王和首相,同外交大臣進行會談,并就雙邊關系、邊界問題、國際地區(qū)問題等進行溝通,不丹表示,希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取得良好發(fā)展。[21]
由于中國同不丹兩國的邊界始終無法劃定,1998年,為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中不簽署了兩國政府間第一個協(xi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于在中不邊境地區(qū)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xié)定》[22]。截至2019年1月,雙方已舉行了24輪邊界會談以及9次邊界問題專家組會議,期望邊界問題得到和平解決。
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自2005年4月起,中國文化部多次組織中國藝術團赴不丹舉行演出。2009年8月,時任不丹內政與文化大臣明朱爾·多爾吉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的“亞洲文化部長圓桌會議”、亞洲藝術節(jié)上強調在發(fā)展經(jīng)濟和科技的同時要保護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2010年9月,不丹松珠活佛赴西藏自治區(qū)朝圣。同年11月,不丹親王、時任不丹奧委會主席吉格耶爾·烏金·旺楚克赴廣州出席第16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2011-2012年,不丹公主德禪·旺姆·旺楚克先后赴西藏自治區(qū)和五臺山朝佛。2014年、2015年分別有4名、8名不丹留學生開始在云南民族大學等云南高校學習[23]。2016年10月,不丹王國農(nóng)業(yè)大臣益西·多吉率跨部門代表團來華訪問。2016年12月,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學誠法師率首個中國宗教友好代表團訪問不丹?!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讓不丹這個內陸國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前往不丹旅游的中國游客數(shù)量顯著增加,中國已成為不丹最重要的國際游客來源地。[24]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不兩國在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友好關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但雙方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仍處于起步階段。
其一,政府應加強同不丹開展教育交流合作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政策指導,為中不教育合作發(fā)展提供頂層設計。中國要深化“一帶一路”國家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與發(fā)展,加強同不丹的聯(lián)系,應積極同不丹簽署教育合作框架協(xié)議,簽訂中不文化合作計劃等,打通教育合作交流的政策通道,便于政府和高校層面開展行動。具體而言,打造中國與不丹高等教育合作發(fā)展的官方平臺,如建立中國與南亞區(qū)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機制,舉辦區(qū)域教育部長會議、高等教育對話論壇等,減少兩國教育合作的阻力;積極建設孔子學院,以促進中國語言和文化在不丹的傳播,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增進中國與不丹的文化交流與認同,推進教育外交。
其二,高??煞e極開展中不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等教育合作活動。目前,中國與不丹在互派留學生、教學和研究合作、師生交流、合作辦學等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中國極少有學生前往不丹留學,2014-2015年不丹只有9名學生來華留學,互派留學生規(guī)模僅為個位數(shù)。2015年發(fā)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出,“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guī)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25]。云南省高校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qū)國家積極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zhàn)略,云南師范大學和云南民族大學均有不丹留學生。獎學金對包括不丹在內的南亞國家十分重要,能否獲得經(jīng)濟資助是影響其是否決定來華留學的重要因素[26],充分發(fā)揮中國政府獎學金、省級政府獎學金、校級獎學金的作用,吸引不丹學生來華留學。創(chuàng)辦中不合作辦學項目、中不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聯(lián)合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促進研究合作;中國高等教育機構可以赴不丹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也可結合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和辦學特色,向不丹輸出中國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與不丹高校聯(lián)合創(chuàng)辦海外分校,建立中不大學校長聯(lián)盟等合作機制,構建學術交流平臺。
其三,調動民間組織開展中不教育交流活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打開高等教育合作局面,擴大中不教育交流合作范圍。2019年1月20日,丹中基金會與博鰲亞洲論壇—教育論壇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在教育文化、慈善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中恒國建執(zhí)行董事邱炳信為不丹留學生項目捐贈200萬元人民幣以支持不丹學生來華留學[27]。留學咨詢服務機構等社會機構和專業(yè)組織可以開辟不丹留學生市場,志愿服務團體也可前往不丹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充分發(fā)揮民間組織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及民間外交力量,創(chuàng)造中不教育交流機會,增進中國與不丹教育合作發(fā)展。
參考文獻:
[1][7][11]Brian D. Denman, Singye Namgyel. Convergence of Monastic and Modern Education in Bhuta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2008, 54(3-4): 475-491.
[2]Ministry of Education,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General Statistic 2016[EB/OL].http://www.education.gov.bt/wp-content/downloads/publications/aes/General-Statistics-2006.pdf, 2019-03-11.
[3]陳恒敏. 不丹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策略及主要特點[J]. 比較教育研究, 2018(1):13-23.
[4][16][17]Ministry of Education,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Annual Education Statistic Book 2018[EB/OL]. http://www.education.gov.bt/wp-content/downloads/publications/aes/Annual-Education-Statistics-Book-2018.pdf, 2019-03-11.
[5]Department of Adult and Higher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About Us[EB/OL]. http://www.dahe.gov.bt/index.php/about-us/about-dahe,2019-03-10.
[6]Hans Luyten, Dechen Dolkar. School-based Assessments in High-stakes Examinations in Bhutan: A Question of Trust? Exploring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External Exam Scores, School-based Assessments, Detailed Teacher Ratings, and Student Self-ratings[J].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2010, 16(5): 421-435.
[8][9]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Statistical Year Book 2018[EB/OL]. http://120.52.51.19/www.nsb.gov.bt/publication/files/SYB_2018.pdf, 2019-03-07.
[10][15]Chaitali Sinha. Effects of Education and ICT Use on Gender Relations in Bhutan[J].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9,5(3):21-34.
[12]The Centre for Bhutan Studies and GNH Researc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EB/OL].http:// www.grossnationalhappiness.com/9-domains/education/, 2019-03-12.
[13]Ministry of Education,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Draft[EB/OL].http://www.education.gov.bt/wp-content/downloads/publications/publication/National-Education-Policy.pdf, 2019-03-05.
[14]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Statistical Year Book[EB/OL]. http://www.nsb.gov.bt/publication/publications.php?id=3, 2019-03-07.
[18]西陸網(wǎng). 該國成唯一與中國不劃國界的國家[EB/OL]. http://shizheng.xilu.com/20160817/1000150004739913.html, 2016-08-17.
[19][22]中國外交部. 中國同不丹的關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 676203/yz_676205/1206_676380/sbgx_676384/, 2019-03-08.
[20]中國網(wǎng)絡電視臺.溫家寶:中國愿同不丹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早日劃定邊界[EB/OL].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622/100302.shtml,2012-06-22.
[21]中國外交部. 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訪問不丹[EB/OL].https://www.fmprc.gov.cn/web/wjbxw_ 673019/t1579769.shtml,2018-07-24.
[23][26]云建輝,朱耀順.“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面向南亞東南亞留學生教育發(fā)展研究[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1):97-101,120.
[24]新華網(wǎng).不丹旅游服務業(yè)希望借“一帶一路”迎來更大發(fā)展[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3/c_1120967108.htm,2019-03-10.
[25]新華網(wǎng). 授權發(fā)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EB/OL].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114793986.htm,2019-03-11.
[27]新華網(wǎng).以慈善推動社會進步丹中基金會成立儀式在香港舉行[EB/OL].http://www.xinhuanet.com//gongyi/2019-01/25/c_1210047476.htm,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