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娜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南長沙 410005)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一種常見病,病患勞動、運動期間常出現(xiàn)氣短,病情進展后氣短癥狀更為明顯,且隨時可發(fā),會直接影響了病患的日常生活,必須積極進行有效治療[1]。諸多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治療期間,對其實施舒適護理,可明顯改善病患肺功能。基于此,本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舒適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中的應用價值,篩選出我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的100例病患的病歷資料進行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我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都通過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肺部X線或CT等檢查證實,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把100例病患分為常規(guī)組和舒適組各50例。常規(guī)組:男26例,女 24例;年齡 52~85歲,平均(63.3±2.8)歲;病程 2~11 年,平均(5.2±1.8)年。舒適組:男 27例,女 23例;年齡 52~87歲,平均(63.4±3.0)歲;病程 2~11 年,平均(5.5±1.7)年。比較常規(guī)組與舒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數(shù)據(jù),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臨床數(shù)據(jù)分析。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舒適組應用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環(huán)境護理:為病患營養(yǎng)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定時開窗通氣,確保室內空氣清晰,同時做好病房的衛(wèi)生打掃工作,合理布局病房設施,為病患提供報紙、雜志等物品。(2)健康宣教:病患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向病患講解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同時提醒病患預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3)心理護理:主動與病患溝通,積極回答病患提出的疑問,做好病患的心理疏導工作,告知病患多注意臥床休息,舉例治療成功的病例,為病患戰(zhàn)勝疾病樹立信心。(4)營養(yǎng)支持:指導病患合理飲食,多食高纖維、高蛋白機低脂肪類食物,應少食多餐,忌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2]。(5)吸氧護理:做好病患吸氧方面的指導工作,每日吸氧時間維持在16h左右,將氧流量維持在1~2L/min,同時做好夜間睡眠期間的持續(xù)氧療護理工作[3]。(6)運動指導:指導病患進行深呼吸及屏氣訓練,鼓勵其進行有效咳嗽,使痰液能夠順利咳出,同時合理安排時間對病患進行縮唇呼吸訓練,2次/的,15~20min/ 次[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病患護理后的生活指標與肺功能指標變化,生活指標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會生活能力、抑郁狀況、焦慮狀況,肺功能指標包括FVC、FEV1、FEV1/FVC。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選用SPSS 19.0系統(tǒng)計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
2.1 生活指標比較 舒適組病患日常生活能力、社會生活能力、抑郁狀況、焦慮狀況的評分都比常規(guī)組低,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
2.2 肺功能指標比較 舒適組病患的FVC、FEV1、FEV1/FVC指標水平都比常規(guī)組高,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
老年人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多發(fā)人群,這是因為此年齡段人群的機體功能較差,呼吸系統(tǒng)基本出現(xiàn)衰退性變化,且年齡越大,肺組織彈性越差,因此更容易發(fā)病。改善肺功能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主要目標,可通過擴張支氣管、化痰、止咳、感染防治等措施實現(xiàn)[5]。治療期間,對病患實施舒適護理,可明顯提升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舒適組病患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社會生活能力、抑郁狀況、焦慮狀況等生活指標以及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都優(yōu)于常規(guī)組,說明舒適組的護理質量優(yōu)于常規(guī)組。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中的應用效果理想,可明顯改善病患的生活指標與肺功能指標,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