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蕾
(長子縣康寶生物單采血漿有限公司 山西長治 046011)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疾病,冠心病大多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其具有較高的病死率,那么做好其早期診斷與治療工作就顯得非常必要,這就需要能夠在早期通過臨床檢驗對患者疾病做出準確的判斷[1]。鑒于此,本文就主要對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在冠心病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價值予以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間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為本文觀察組,另外選取同期在我院開展健康體檢的健康人50例作為本文對照組,觀察組男女各為32例、18例,年齡35~78歲,平均(51.21.5)歲;對照組男女各為33例、17例,年齡36~79歲,平均(52.21.7)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抽取5ml空腹靜脈血,借助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開展血清膽紅素與尿素的檢測。
觀察組還需開展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對冠狀不同病變程度的膽紅素與尿酸水平進行檢測,將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的冠狀動脈圖像評分標準對所得結果進行診斷[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清膽紅素與尿素水平,并對于觀察組不同冠脈狹窄程度的血清膽紅素與尿素指標,冠脈狹窄程度的評分標準為:狹窄程度大于75%則為>40分;51%<狹窄程度<75%則為21~40分;26%< 狹窄程度 <50%則為 2~20分;1%< 狹窄程度 <25%則為0~1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1.0處理本文相關數(shù)據(jù),計數(shù)、計量資料分別實施卡方、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尿酸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觀察組的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隨著冠脈狹窄程度的加重逐漸降低,尿酸水平則是隨著病情加重而升高,見表2:
?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臨床上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表現(xiàn)出逐年增多的趨勢,糖尿病、肥胖、吸煙、高齡、高脂血癥、高血壓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是即便是已經(jīng)清楚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難以對冠心病的發(fā)病做出準確預測,開展與冠心病臨床診斷有關的相關檢驗指標的分析非常必要[3]。
本文中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的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水平均低于正常人,且隨著病情的加重,上述指標表現(xiàn)出逐漸降低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在冠心病患者機體當中的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之后,會減弱機體的血漿抗氧化能力,導致LDL形成速度加快,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正常情況下機體當中的血清蛋白在與膽紅素結合之后會與自由基結合,性的結合體具有將組織低密度脂蛋白與超氧自由基予以清除的作用,對于冠脈粥樣硬化與內壁斑塊具有延緩作用[4]。觀察組患者的尿素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病情的加重,尿素水平會明顯升高,這主要是因為冠心病患者血液當中的尿酸溶解度會明顯降低,導致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生,且容易導致尿酸鹽結晶的形成,所析出的尿酸鹽結晶會在血管壁上沉積,導致血管內膜的直接損失,隨著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會加重,促進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因此,對于高尿酸血癥患者應開展進一步檢查,警惕發(fā)生心臟冠狀動脈栓塞,也可以認為尿酸水平是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5]。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結果可知,觀察組的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尿酸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與管腔狹窄程度有直接關系。由此可見,為冠心病患者開展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能夠為其病情評估與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jù),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